中东为什么叫中东,扒开腿挺进嫩苞处破苞疼,十九岁国语版免费观看完整高清,最好看的2018免费观看在线

全國政協召開“東北三省工業轉型升級問題”專題協商會

人民政協網 梁春武 · 2016-07-21 10:47 留言

7月19日,全國政協在京召開“東北三省工業轉型升級問題”專題協商會

  55份提案,建言獻策11大問題,這是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對東北三省工業轉型升級問題的聚焦;

  22個地市、87家企業、57場座談會,這是今年全國政協圍繞“東北三省工業轉型升級問題”開展調查研究的“路線圖”;

  25位委員和地方代表、專家學者發言、國家發改委介紹情況、科技部、工信部、人社部、國資委、銀監會等5部委現場互動交流,這是7月19日全國政協“東北三省工業轉型升級問題”專題協商會的熱烈場面。

  而這一切都是為了在打贏全面振興東北這場硬仗中貢獻政協的智慧和力量。

  專題協商會上,委員們從不同側面為東北工業轉型升級建言獻策,其中關于國企改革中出資人責任、法人治理結構、社會保障、廠辦集體、廠辦社會,增強民營經濟活力,解放思想、改革體制機制等是比較集中的關注點。

  抓住國企改革這個東北工業轉型升級的“牛鼻子”

  東北資源稟賦優異,工業基礎雄厚,人們常常用“共和國長子”的稱呼來肯定其對祖國大家庭的貢獻。

  上世紀50年代,東北以占全國8%左右的人口和面積創造了全國25%以上的工業產值。改革開放之后,東北在原有計劃經濟體制下的諸多優勢逐漸喪失,體制性、結構性的矛盾逐漸凸顯,發展相對緩慢。

  這其中,國資國企改革遲緩尤顯突出。

  全國政協常委李毅中認為,東北國資國企改革遲緩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國有資產優化配置和國有企業改制明顯滯后。二是一些國有企業資產質量不高,現代企業制度缺失,效率低下。三是歷史包袱沉重,“辦社會”、“大集體”等問題突出。四是央企與地方二元結構突出。“國企國資改革欠賬嚴重制約了東北工業轉型升級”,他在發言中指出。

  作為東北經濟發展的癥結,國資國企改革也是破解東北經濟困局的切入點,委員們給出了意見建議:

  必須解決好企業出資人的責任問題。東北國資國企改革欠賬多、任務重、情況復雜、條件特殊,李毅中常委建議國務院成立專門工作組,加大改革指導、協調力度。其中針對龍煤集團、一重、鞍鋼等重點企業的特殊困難和問題,深入專題調研,形成針對性解決方案,進而帶動東北國資國企的深化改革。

  必須下力氣推進法人治理結構改革。李毅中常委建議,東北國企要學習借鑒其他地區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的成功經驗和做法,如落實董事會職權、市場化選聘經營管理者,建立與市場化相適應的勞動、人事、分配制度,完善決策、激勵、約束、退出登記制。充分調動企業領導人員的積極性,凝聚員工、振奮精神,增強自我變革的內生動力,提高生產經營效率。

  必須健全社會保障。過去10年,東北振興取得了重要階段性成果,經濟總量明顯提升,產業競爭力逐漸恢復,但社會保障也存在突出的問題。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劉克崮指出,解決東北地區養老金的缺口,必須有清晰的方向,清晰的思路和具體的架構設計,要力求體現制度的公平、互際和可持續性問題,他提出四條具體建議:一是降低企業基本養老保險繳費費率,加快建立多層次養老保險制度,盡快實現從省級到全國基本養老保險金的統籌;二是改革基本養老保險金征繳制度,統一由稅務機構代征,根據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由地方視中央歸集的情況和全國統籌實施的進度,稅務部門統一征繳基本養老保險費,養老保險經辦機構實現全國垂直統一管理,企業年金征繳繼續由社保機構承擔;三是積極探索養老金保值增值的途徑;四是建立全國大集中式社保服務信息系統和數據庫,為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

  解決企業辦社會、廠辦大集體問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陳清泰把企業辦社會、廠辦大集體、職工國有身份稱為壓在企業頭上的“三座大山”。他說將企業辦社會的機構,如醫院、學校、公安、社區、物業等機構連同資產、職能、人員一并移交地方政府。盡管國家對此已出臺了一些政策,但東北一些地區進展緩慢。特別是職工的養老、醫療保障應由政府接盤,實行社會化管理。這里涉及錢從哪里來?他建議在中央財政給予必要支持的基礎上,將中央和地方的部分國有股權,例如20%或30%劃轉到地方社保基金。廠辦大集體是過去為安置家屬和子弟就業不得已的做法,一直延續至今。大集體依附于母企業,不僅大量的關聯交易增加了母企業的財務負擔,更重要的是,母企業對大集體職工實質上承擔著就業和收入的保障責任。陳清泰建議可考慮采取劃小核算單位、經理人和員工持股,財產隨人走等政策,將廠辦大集體剝離,構建一批獨立的非公中小企業,鼓勵他們在競爭中發展,創造就業崗位和稅收。

  解決民營經濟發展緩慢這一“短板”

  在國有企業眾多的東北地區,民營經濟的發展一直是一個“短板”。

  2015年東北三省的私營企業總數105萬家,三省加起來相當于廣東省的45%。2015年,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中東北三省只有10家,東北地區民營經濟市場主體偏少、偏弱,既缺乏頂天立地的大企業,也缺乏鋪天蓋地的中小企業。

  委員們認為,與發達地區相比,東北的民營經濟總量篇小,企業規模也小,龍頭企業少,資本實力弱,市場知名度低,帶動的能力不強,已經成為了東北工業轉型升級乃至整個東北振興中急需解決的短板。

  孫蔭環常委建議進一步解放思想,實心實意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把一些具有市場前景的行業和技術條件好的國有企業向民間資本開放,吸引民間資本踴躍進入。讓市場歷練成熟、經營管理先進、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民營企業來參股、控股和經營管理,形成實實在在的混合所有制,充分發揮體制與機制在市場中的活力和競爭力。進一步落實民間資本的市場主體地位,落實非禁即入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要在基礎設施、社會事業、能源、電力、交通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領域面向民間資本推出一批規模適度、有投資預期的重點項目。同時加大對民企的金融扶持力度,優化營商環境。

  解放思想,轉變職能,從體制機制上破解發展掣肘

  長期的資源依賴和政策傾斜,降低了東北企業創新動力,僵化了政府管理經濟的模式,委員們建議,政府要解放思想,轉變職能,打破發展掣肘。

  岳福洪委員認為,東北振興的首要問題是當前如何形成有利于政府職能轉變、破除體制機制障礙、釋放創新創業活力的政策體系。他建議,應以國有企業改革、新產業體系構建為方向,以簡政放權、提高行政效率為重點,推動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

  朱之鑫常委認為,困擾東北工業轉型發展的深層次原因還在于體制機制問題。例如,國有經濟“一股獨大”現象十分突出,現代企業制度亟待完善。又如,計劃經濟影響根深蒂固,政府“管理”經濟色彩非常濃厚。這些問題不解決,東北工業轉型升級就可能是空中樓閣。為此,他建議要立足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問題導向,抓緊從體制機制上破解發展掣肘,推進東北工業煥發新的活力。

  會上,委員們還就制定配套措施和落實細則、堅持創新驅動和人才戰略、提升開放水平、加強財政和金融支持等提出了意見建議。

  正如委員在發言中所說,只要以新發展理念為指揮棒,打好“三去一降一補”的戰役,東北的地位無可替代,東北的前途不可限量,東北的繁榮必將到來!

編輯:馬佳燕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水泥網立場。聯系電話:0571-85871513,郵箱:news@ccement.com。

最新評論

網友留言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網立場

暫無評論

發表評論

閱讀榜

2025-04-05 14:18:30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辉县市| 乃东县| 高平市| 鄂托克旗| 红河县| 湖口县| 临洮县| 仙游县| 定安县| 平顺县| 时尚| 简阳市| 佛坪县| 会泽县| 博罗县| 闵行区| 剑川县| 韶关市| 灌南县| 通榆县| 青阳县| 瑞昌市| 辽宁省| 株洲市| 澳门| 喀什市| 肥乡县| 木里| 东山县| 河西区| 克拉玛依市| 石首市| 丹棱县| 临沭县| 铜川市| 微山县| 云阳县| 丰都县| 宣城市| 甘孜| 马鞍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