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泥協會關于“設立水泥行業結構調整專項資金的政策建議”的函
中國水泥協會文件
中水協字[2016]45號
關于 “設立水泥行業結構調整專項資金的政策建議”的函
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2016年[34]號文《關于促進建材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指導意見》的精神,盡快實現“到2020年,再壓減一批水泥熟料產能,使產能利用率回到合理區間”,從而實現穩增長調結構的目標,34號文件要求“探索在全國范圍內由大型骨干水泥企業按照誰受益、誰付費的原則,聯合設立產業結構調整專項資金,專門用于獎補主動退出的產能”。為此,中國水泥協會就水泥行業結構調整專項資金的籌集、使用和管理,提出以下政策建議(見附件),供主管政府主管部門參考決策,并期望盡快出臺相關文件,推動省級政府專項資金文件的出臺和實施。
中國水泥協會
2016年7月13日
抄報:工業和信息化部產業政策司
附件
設立水泥行業結構調整專項資金的政策建議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2016年[34]號文《關于促進建材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34號文件)的精神,盡快實現“到2020年,再壓減一批水泥熟料產能,使產能利用率回到合理區間”,從而實現穩增長調結構的目標,34號文件要求“探索在全國范圍內由大型骨干水泥企業按照誰受益、誰付費的原則,聯合設立產業結構調整專項資金,專門用于獎補主動退出的產能”。通過政策引導,資金補貼,加快嚴重過剩產能的早日主動退出是水泥行業“十三五”期間實現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關鍵任務。為此,我會就水泥行業結構調整專項資金的籌集、使用和管理,提出以下指導意見,供各省市自治區水泥(建材)協會向所在省級政府主管部門提出政策建議,盡快促成省級政府專項資金文件的出臺和實施。
一、水泥行業去產能總體目標
34號文件要求:“到2020年,再壓減一批水泥熟料產能,使產能利用率回到合理區間”。中國水泥協會根據掌握的有關行業統計數據,以及協會已完成的工信部和財政部委托課題《水泥行業“十三五”淘汰和壓減過剩產能規劃》研究成果結論,我們認為“產能利用率回到合理區間”的標志是:全行業熟料產能年利用率要達到80%左右;各省區水泥熟料生產企業85%以上實現盈利。兩項指標同時達到是上述目標作為現階段去產能的基本任務。
依此研究測算,實現行業產能利用率不低于80%,五年內全行業需要淘汰和壓減水泥熟料產能約3.9億噸以上,約有13萬人左右的職工需要轉崗或安置。初步提出全國主要地區壓減過剩產能量參考如下:
此建議是根據現有產能過剩的不同程度提出來的,沒有提到的省區不是產能不過剩。建議各省市、自治區政府主管部門和行業協會根據本地區的情況,制訂出不低于《全國主要地區(區域)壓減過剩產能目標參考表》中的去產能總指標,并分解出“十三五”期間逐年去產能的具體指標。
二、籌集專項資金總規模
綜合考慮行業平均投資水平、企業職工安置和做好職工社會保險等各種因素,我們提出被關閉熟料生產線參照設計產能規模,按每噸熟料平均補償不低于50元標準(即日產1000噸規模生產線約補償1550萬元)。以此估算,全行業在“十三五”期間至少需要籌集產業結構調整專項資金200億元以上,主要用于關閉生產線企業安置職工和適當經濟補償。
獨立的水泥粉磨站企業關閉退出不在此補償范圍之內。
對于含熟料和水泥粉磨的完整生產線退出,可在熟料生產線退出補償標準基礎上適當提高10~15%的幅度。
三、專項資金籌措方式
參照國家發改委和工信部《關于水泥企業用電實行階梯電價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發改價格[2016]75號)內容的方式,按照水泥企業抄見的水泥生產用電量,按每kWh電量加價征收籌措結構調整專項資金。
專項資金測算與征收標準。按5年共壓減3.9億噸熟料、籌集不少于200億元專項資金要求,經測算,具體征收標準建議如下:
1、水泥熟料生產線,按每度電加價不低于0.11元征收;
2、完整水泥生產線(含水泥粉磨和包裝),按每度電加價不低于0.07元征收。
專項資金收取的對象與主體責任單位。所有水泥熟料生產企業都屬于征收對象。收費由各省市、自治區政府行業主管部門出臺《水泥行業結構調整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由政府部門委托當地供電部門負責代收。
建議省市區政府指定省級行業協會或行業管理機構設立“專項資金”獨立賬戶,由供電部門在代收專項資金后的當月,扣除8%管理費后轉入“專項資金”獨立賬戶。
專項資金的征收與當地供電部門收取電費同步進行。專項資金征收時間,從2016年8月開始至2021年7月截止。對到期后去產能目標仍未達到的省份,可以延長征收期限。
四、關閉過剩產能與專項資金補償對象
對于已取得生產許可證的水泥企業,凡礦山和資源不可持續的、經整改其環保、能效、質量、安全仍不達標的、勞動生產率過低的生產線(企業)都應被列入關閉對象。鼓勵目前雖然上述指標能夠達到,但仍然是競爭力弱的企業主動退出市場關閉生產線。鼓勵大企業集團主動帶頭關閉部分產能,消減無效資產。
被列入違規建設的生產線也要關閉,但不在補償范圍。
對關閉生產線(企業),按照每條生產線窯的設計年產能(按310天計算年產能),給予每噸熟料產能不低于50元/噸的補償。
補償資金主要用于過剩產能退出企業的職工的轉崗、安置補償等相關支出。
五、專項資金使用原則
專項資金是續存企業對退出企業的市場化的補償行為。
1、專項資金專款專用,僅限用于符合退出規定要求、并以實際壓減的產能為補償依據,包括產能主動退出、主動淘汰落后產能、開展聯合重組關停的產能等。
2、對規定要求強制淘汰的落后生產線以及34號文表述的違規建設的生產線,以及使用產能置換建設的生產線的關閉不予以補貼。
3、對于經濟條件好,區域市場一體化程度高的地區,可跨省區使用專項資金。如京津冀、長三角(長江流域)、珠三角(西江流域)等區域的各省、市,在協商一致的前提下,各省市、自治區籌措的專項資金可以跨省調劑使用,以保障本區域市場參與的各省、市的企業產能利用率達到合理水平。
4、早退多補,晚退少補。對于積極響應退出產能政策的企業,在2017年以前退出的,上浮平均補貼水平的20%,2017年以后退出的給予平均補貼水平的80%補貼。
5、運行時間短多補,時間長少補。2006(含)年以后建成的生產線退出的,給予平均補貼水平的120%補貼,2006年以前建成的生產線退出的,給予平均補貼水平的80%補貼。
6、以上4、5條的補貼優惠政策不疊加享受,僅可適用其中一項。
六、監督管理
1、各省區政府行業主管部門牽頭,行業協會配合制定產業結構調整專項資金的使用管理辦法。原則上實行各地方政府主管部門統一協調、企業主動申報補貼的辦法。資金使用要嚴格執行企業申報,地方主管部門、行業協會共同審核后實施,根據產能退出進度和實際減少產能撥付補貼資金。
2、各省區可參考本專項資金征收辦法與標準征收,但不能低于此征收標準。確保征收資金足額,實現產能退出,確保產能利用率回到合理區間。
3、中國水泥協會、行業管理部門或省市行業協會要建立信息平臺(網站),對補貼的退出產能企業和存留產能企業建立信息公開、公示制度。對弄虛作假的不但收回補貼,而且在全社會曝光。
4、各級政府主管部門和各級協會組織對補貼專項資金的落實和使用情況,應加強監督和定期審計,建立完整的監督監管體系。
5、各地行業協會應積極配合地方政府主管部門,認真審核把關并加強監督檢查,督促企業履行承諾,切實完成產能退出任務。
6、建立行業主管部門和行業協會聯手檢查制度。定期對壓減產能情況及資金落實和使用情況進行核查和檢查。
七、其它
1、產能退出的企業,其碳排放配額和排污權可保留并用于碳市場交易及排污權交易。
在實施熟料產能退出后,其碳排放配額指標可留存在原有企業,用于2017年全國碳交易市場建立后,進入到碳交易市場進行交易,其所得收益可用于對退出企業的補償。
2、我國地域面積大,水泥是區域性產品,各省區產能過剩的程度有所不同,各省市、自治區可根據自身發展環境,參照本《指導意見》制定各省區的實施辦法 。
編輯:張敏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