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裝配化與建筑產業化的區別
經歷了十幾年的發展,中國的建筑產業化、裝配化已經迎來黃金期,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發展勢頭。不少人對于兩者的關系也產生了疑惑,那建筑裝配化是否等于建筑產業化?兩者的區別又體現在哪些方面?讓我們聽聽瑞高綠建董事長張千里對此的解答。
張千里董事長表示,其實建筑產業現代化、建筑工業化并不等于裝配化,不要認為建了構件廠,造了幾棟裝配式建筑,就是做建筑產業化了。建筑產業化核心是技術和管理雙輪驅動。
他說,目前全行業對于建筑產業化的關注度很高,推進建筑產業現代化,對于節能減排、提高建筑品質,以及節電、節水、節材,提高效率,提高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現階段由于建筑產業現代化處于發展的初期,目前,打出建筑產業化旗幟的企業與地方不少,一些企業從項目來看,大部分都是用傳統的生產方式加上裝配化,依舊是粗放的管理,有的甚至是為了裝配化而裝配化。沒有采用產業化的組織過程,一些企業雖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進行研發、應用裝配式結構技術,但仍然未脫離傳統的生產方式和管理模式,仍然使用農民工,不專業的轉包分包的現象也依舊大量存在。
關于裝配式建筑,張千里董事長進行了專業的講解。他說道:“裝配式的結構體系在我國并不陌生,中國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預制件拼裝的裝配式建筑結構,紫禁城就是很好的一個案例。九千九百間房間,考工記記載規定,標準間都有統一的標準尺寸,這樣的規模在歐洲起碼要做兩百年,而紫禁城的建造僅耗時七年,所以說中國的預制裝配式建筑構件是有章可循的。”
張千里表示“裝配化”僅僅是推進建筑產業現代化一個特征表現,或者說,僅僅是工業化生產方式的一種生產手段,不是建筑產業現代化的最終目的和全部。而建筑產業化是以綠色發展為理念,以建筑業轉型升級為目標,以技術創新為支撐,以住宅建設為重點,以新型建筑工業化為核心,廣泛運用信息技術和現代化管理模式,將房屋建造的全過程聯結為完整的一體化產業鏈,形成建筑設計、生產、施工和管理一體化的生產組織形式,實現由傳統的生產方式向現代化工業方式轉變,從而全面提升建筑工程的質量效率和效益。他還說道,建筑產業現代化是一個系統工程,是生產方式變革,具有革命性、根本性和全局性,在推進過程中,一是要從整體上把握,從整體上推進。要統一認識,建立協調機制,優化配置政策資源,統籌推進、協調發展。
編輯:徐潔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