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高性能與超高性能混凝土技術進展——第三屆“井岡山論壇”隆重召開
會議現場
眾多行業領導和專家出席會議
滔滔贛江,巍巍井岡。6月18日,由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預拌混凝土分會、江西省散裝水泥和預拌混凝土協會主辦,江西省建筑材料工業科學研究設計院承辦,江西貝融循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和武漢三源特種建材有限責任公司贊助的第三屆“井岡山論壇”在中國革命搖籃井岡山隆重召開。論壇以“高性能與超高性能混凝土技術進展”為主題。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副會長、預拌混凝土分會理事長韓先福,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常務副秘書長曾慶東,江西省散裝水泥辦公室劉文斌主任,江西省建筑材料工業科學研究設計院劉松柏副院長、顧問胡繼賢,江西貝融循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毅、技術總監趙筠,江西省散裝水泥和預拌混凝土協會秘書長張建強等行業領導專家以及數百名企業代表共聚一堂,集思廣益,傳播經驗、相互啟迪、交流探討國內外混凝土發展前沿技術。論壇由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預拌混凝土分會秘書長師海霞主持。
江西省建筑材料工業科學研究設計院劉松柏副院長致辭
劉松柏副院長在致辭介紹到,本屆論壇將從規劃、政策、技術、標準、信息等方面開展技術交流與研討,可以稱之為混凝土行業的一次盛會。大家相聚在井岡山,希望能夠通過交流學習,切磋技術,分享成果,為混凝土行業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江西貝融循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毅致辭
吳毅副總經理在致辭中表示,江西貝融是以循環經濟為特征,專注于水泥基綠色、生態、節能、環保材料及各類特殊性能混凝土,尤其是超高性能混凝土材料應用研發、生產、銷售、服務為一體的專業化新型企業。
吳毅表示,超高性能混凝土在全世界范圍內都還處于應用推廣階段,僅在少數國家應用中取得突破,我國正處于起步階段,缺乏國家及行業標準,因此,制約了UHPC的發展。希望以本次井岡山論壇為契機,呼吁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各位同仁,一起努力,起草編制超高性能混凝土相關規范標準,早日實現UHPC規模化、產業化。

江西省散裝水泥辦公室劉文斌主任致辭
劉文斌主任介紹到,發展高性能混凝土是現代化建筑工業的重要標志,是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重要措施,對節約水泥、降低噪聲和粉塵污染、保護環境、改善群眾居住環境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江西省為促進預拌混凝土行業健康有序發展,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規范和標準,各級行業管理部門按照職責要求,不斷加強行業管理與服務。本次論壇為全國預拌混凝土行業提供一個相互學習交流,分析解決問題的平臺,也為江西省預拌混凝土企業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學習機會。希望參會代表通過相互學習、交流與討論,找到分析與解決預拌混凝土行業發展問題的方法,提升行業發展水平,促進行業技術進步。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常務副秘書長曾慶東致辭
曾慶東常務副秘書長代表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與徐永模會長對論壇成功召開表示熱烈祝賀。曾慶東表示,技術創新是永恒的主題,本屆論壇以“高性能與超高性能混凝土技術進展”為主題契合了當前行業熱點同時,也為混凝土技術發展提出了研討和思考方向。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預拌混凝土分會秘書長師海霞主持論壇
為推動高性能混凝土技術交流與共享,了解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技術進展和應用,論壇邀請清華大學教授廉慧珍、覃維祖,江西貝融循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總監趙筠,湖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授黃政宇,福州大學教授陳寶春、鄭州圣蘭軟件科技有限公司副總劉磊,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教授樊健生,蘇州西交利物浦大學講師夏駿,美國TA儀器專家楊勝鷹,武漢大學教授何真,長安大學教授段蘭,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吳香國,北京國建聯信認證中心評價中心主任尹靖宇,江蘇蘇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研發部副主任劉建忠,臨沂大學副教授張偉,重慶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王智,東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博士研究生黃偉,江西貝融超高性能混凝土技術有限公司研發部工程師魯亞等近20位行業內專家學者、企業家、管理與技術部門領導做報告。內容涵蓋了基礎理論、設計原理、生產技術、模擬試驗、技術開發、工程應用、發展展望、政策標準等方面,點面結合地對“高性能與超高性能混凝土技術進展”進行了熱烈、深入的討論,引起了與會代表的強烈共鳴。
[Page]
論壇報告部分由格雷斯亞洲區特種混凝土產品經理江加標主持
清華大學教授廉慧珍
廉慧珍教授做《高性能混凝土與超高性能混凝土》主題報告。廉慧珍通過再反思HPC、品種的分類和方法、高性能混凝土最終目標、什么是UHPC、鋼和混凝土合作的模式、正確理解和使用UHPC、尚需進行深入研究的問題等方面展開介紹。從上世紀90年代到今,大家對HPC在不斷思考,對于HPC的定義,曾下過不同的定義,從這些不同的定義中進行反思,可以看出HPC不是混凝土的一個品種。
廉慧珍表示,高性能混凝土最終目標是耐久性,所以要把它質量做好,是耐久性的一個期望值,一個要求。任何混凝土結構都有其特定用途和條件,也都處于其特定環境中,因此應當說,沒有不需要耐久性的混凝土。而耐久性的實質是能達到具體工程所需要的服役壽命,評價的指標通常用“年”。無法在實驗室量化和檢測。
HPC是人們美好的愿望,是對混凝土質量的一種目標。如果說還要用HPC這個術語,那就是我們所期望的混凝土質量:拌和物便于施工的、硬化后強度合適的、耐久的、不開裂的、綠色的。是在實驗室無法檢測,而按處于一定環境中的耐久性目標好好做的混凝土。
對于如何正確理解和使用UHPC?廉慧珍表示,任何事物都有其本征的特性,都不會十全十美,有利必有弊,可以物盡其用,但最終也得去弊取利,量材而用;從成本和代價來看,UHPC應該是一種適合用于特殊要求的工程的特種混凝土;從比強度和比剛度來看,最適合用于需要輕質高強的構件;UHPC的出現,緣于對混凝土這種適合于大宗使用的經濟的材料寄予莫大的期望。最終不可能完全代鋼、代木或其他。實事求是才是科學的作風。
江西貝融循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總監趙筠
進入本世紀,在歐美、日韓等許多國家均將UHPC作為新型、未來的或戰略性工程材料進行研究與發展,法國和日本率先制定了設計指南。目前,UHPC的配制、生產、施工和預制技術已經趨于成熟,結構性能與設計規范正處于發展完善過程,工程結構與制品的應用不斷取得新進展,定期舉辦國際UHPC/UHPFRC研討會進行學術交流。江西貝融循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總監趙筠做《國際上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應用與標準化進展》主題報告,趙筠通過用橋梁、公路、停車樓板等大量的圖文實例講解韓國、馬來西亞、瑞士、美國、德國、捷克、西班牙等國家在UHPC上的研究、發展與應用。還對比了日本、法國、瑞士、德國在UHPC或UHPFRC是如何定義的以及相關國家在UHPC標準化工作方面的進展情況。
下午論壇由清華大學教授覃維祖主持
湖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授黃政宇
黃政宇教授做《UHPC材料的力學性能及在我國橋梁工程中的應用及展望》主題報告。黃政宇用大量的圖表、實驗數據介紹了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力學性能、抗壓性能、抗壓強度試驗、抗拉性能等關鍵參數。對于UHPC在橋梁工程中應用,黃政宇展望到,UHPC在橋梁工程中應用可以滿足結構大跨輕型化趨勢的需要(如:超高強度與高彈性模量,可有效減輕結構自重,能滿足結構大跨輕盈的趨勢要求;超高性能混凝土輕型組合梁斜拉橋技術經濟跨徑可達1000m。)和滿足惡劣環境地區需要(高耐久性和高致密性,可增加結構對惡劣環境的抵御能力,延緩結構裂縫的產生,減緩鋼筋銹蝕作用的發生,提高結構的使用壽命,同時降低維修和加固費用及其對環境的影響)。
福州大學教授陳寶春
陳寶春教授做《超高性能混凝土制備與橋梁工程應用研究》主題報告,陳寶春用圖表、實驗數據介紹了其研究的UHPC材料的組成、細觀結構與性能的研究;纖維增強機理與細觀邊學研究;UHPC制備技術研究;UHPC構件與結構應用基礎研究;UHPCFST組合材料與結構研究;標準編制等方面。
陳寶春還展示UHPC拱橋、斜拉橋、梁橋在加拿大、瑞士、中國的應用情況,并介紹到我國第一座UHPC公路橋梁與人行橋是于2015年7月在石家莊至磁縣公路改擴建工程第XJ-8標段K34+690建成了國內首座UHPC公路梁橋。該橋為4跨先簡支后連續箱梁橋,跨徑布置為4*30m,橫向布置3片箱梁,采用抗壓強度為130MPa的UHPC。
鄭州圣蘭軟件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磊
隨著計算機技術和現代網絡技術為代表的信息革命向經濟和社會生活的深度和廣度滲透,尤其是隨著近年來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新興技術的快速發展,各行各業越來越重視通過信息化來推動和加強企業運營管理工作。劉磊副總經理為參會代表帶來《信息化為混凝土企業插上夢想的翅膀》主題報告。劉磊表示,混凝土企業可以用“信息化”這個利器為支撐,推動企業的管理轉型升級,提升企業的綜合競爭力。企業信息化管理的精髓是信息集成,核心是通過信息化平臺把企業中銷售、生產、采購、財務、經營等各個環節集成起來,共享信息和資源。信息化的目標是規范企業管理、理順管理流程、強化執行體系。劉磊還對信息化管理在客戶服務、車輛配送、精細化成本管控、質量管控等方面進行了展現。
[Page]
紐約大學金偉華教授主持論壇
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教授樊健生
UHPC的應用潛力體現在有高強、抗拉抗剪、抗裂、高韌性、早強、抗滲等性能,能夠適用在鋼橋面加固、輕型組合橋面、預制裝配結構、施工縫、非線性建筑、抗震結構,樊健生教授在《超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在結構中的幾點研究應用進展》主題報告中講到。樊健生用大量的圖文實例、實驗數據從研究背景、鋼-UHPC組合橋面結構抗裂研究、鋼-UHPC界面性能的研究、UHPC結合段的研究幾大方面展開介紹。在UHPC結合段的研究方面,樊健生介紹了通過靜力試驗和疲勞試驗對海上風機基礎的研究。
蘇州西交利物浦大學講師夏駿
夏駿做《超高性能混凝土在輕質橋板中的應用》主題報告,夏駿從該項目的研究背景、項目要求、采用材料、截面設計、單條橋板測試結果、足尺橋板的靜載試驗研究、足尺橋板拼接處的疲勞試驗研究、非均勻纖維朝向分布、剪切破壞、有限元分析等方面進行了介紹。
夏駿總結到:在11mm左右保護層作用下,UHPC材料和鋼筋粘結仍然較好,但如采用高強鋼筋,需保證端部有足夠的錨固,特別是CFRP鋼筋的端部錨固比較復雜。
纖維朝向的軸向不均勻分布可以通過引入纖維空間角度的beta分布來考慮。可以通過將單軸的應力應變關系與表征朝向的概率分布參數相聯系,從而進行建模對其抗彎剛度和強度變化進行估計。
在UHPC梁中采用較高鋼筋配筋率的情況下,其偏向于受剪破壞(不添加抗剪鋼筋情況下)。這一抗剪破壞模式在使用非線性較強的高強鋼筋的情況下更為明顯。
美國TA儀器專家楊勝鷹
楊勝鷹專家在《熱分析/流變與混凝土相關的應用》主題報告中用圖文、實驗數據對熱分析對混凝土原材料的測試、DIL膨脹儀測試膨脹收縮特性、混凝土導熱系數測量、材料(混凝土)性能與溫度的關系、混合料配比與性能的關系進行介紹。還分享了水泥的水化過程、膠料結構的形成過程、膠料定形與時間的關系、建筑材料流變的基本特性、水泥流變應用范例-觸變性、簡單固體懸浮體系的特性、建筑材料的主要流體類型、流體的屈服、流體的觸變性等方面的內容。楊勝鷹表示,建筑材料流變的基本特性主要體現在固體特征、簡單流體、懸浮流體、非牛頓流體、屈服流體、觸變性和粘彈性等方面。
在論壇現場外,舉辦了混凝土材料、新技術、設備展覽。
混凝土材料、新技術、設備展示現場
參展企業帶來產品 進行展示
展覽現場一角
相互交流、探討
全體參會代表合影留念
會議同期召開了鎂質高性能混凝土抗裂劑專家交流會和UHPC標準編制相關情況介紹會議。

鎂質高性能混凝土抗裂劑專家交流會現場
UHPC標準編制相關情況介紹會議現場
會議持續進行中,明天的會議將有來自清華大學教授覃維祖的《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及優化》、武漢大學教授何真的《高性能混凝土拌合物振動/非振動模式下的流變學特性》、長安大學教授段蘭的《危舊混凝土橋梁UHPFRC組合加固技術研究》、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吳香國的《超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在可持續工程結構中的應用》、北京國建聯信認證中心評價中心主任尹靖宇的《綠色建材評價技術導則解讀》、江蘇蘇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研發部副主任劉建忠的《高強混凝土的流變特性與泵送性能評價初探》、臨沂大學副教授張偉的《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外加劑應用廿年思索與展望》、重慶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王智的《混凝土摻合料新變化及其對混凝土的影響》、東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博士研究生黃偉的《粉煤灰對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水泥水化及微結構演變的影響》、江西貝融超高性能混凝土技術有限公司研發部工程師魯亞的《D400等級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檢查井蓋的研制》等專家學者、企業家的精彩報告。
編輯:鞠麗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