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希望重慶水泥:以環保和質量為著力點 打造行業標桿企業
編者按:坐落于長江之畔的東方希望重慶水泥有限公司以“綠色”和“創新”作為企業發展的動力,通過資源互補、循環經濟與大自然和諧相處,形成了具有“東方希望”特色的綠色發展模式。
2009年6月20日,東方希望重慶水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重慶水泥)年產1000萬噸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項目奠基。對于這樣一個“外行”進入水泥行業,不少業內人士持有觀望態度,經過十年的發展,重慶水泥已成長為同行業技術創新、質量過硬、綠色發展的標桿企業。
早在重慶水泥項目選址時,東方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行就順大自然之勢,充分利用山勢落差中的勢能,依山原始地貌而建,最大程度地節約生產耗能;在設計中,劉永行董事長將循環經濟理念融入其中,不斷對廠房、通道、管廊帶、綠化等優化布局,提高土地利用率;投產后,劉永行董事長利用江水位差之勢,取船運優勢,順流而下,最終實現了效益的突破。
在建設之初,重慶水泥便將在化工領域應用成熟的“蒸汽輪機驅動大型風機”應用到水泥生產中。對于這樣的創新,不少行業從業者并不看好,但在2017年召開的“第五屆中國水泥節能環保技術交流大會”上,不少行業專家認為蒸汽驅動已成為余熱利用項目的重要選擇方案,并得到廣泛的認可。
除了“蒸汽輪機驅動”技術,重慶水泥“石頭發電”也在實踐中取得了不錯的效果。通過六公里的長膠帶,把石灰石從礦山運輸到公司,整個過程不增加能耗,而且還能回收能量,重慶水泥如何把“搬石頭”做到“負能耗”?利用礦山皮帶輸送石灰石過程的物理高差勢能,公司大膽創舉,采取變頻回饋制動發電并回流至電網循環利用,將高差勢能通過回饋單元轉化為電能并回流至電網。
目前,重慶水泥已發展形成生產熟料、水泥、骨料、商混、精品機制砂為一體的,具備完整水泥上下游產業鏈的大型水泥生產企業。同時配套建設有4個5000噸級供熟料、水泥、原輔料裝船的長江專用碼頭,日裝船能力可達6萬余噸,銷售區域覆蓋整個長江流域及其周邊區域。據中國水泥網最新發布的“2019中國水泥熟料產能百強榜”,重慶水泥位列全國熟料產能第22位。
作為重慶水泥的核心競爭力之一,他們將產品質量作為企業發展的生命線,不斷以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著力打造一流的質量、一流的品牌,得到了政府和市場的高度認可。
2019年11月,在國家水泥質量監督檢驗中心2019年“葛洲壩水泥杯”全國第十七次水泥品質指標檢驗大對比總結表彰暨技術研討會上,重慶水泥榮獲全國第十七次水泥品質指標檢驗大對比“特等獎”。這也是繼重慶水泥在2017年全國第十六次水泥品質指標檢驗大對比中榮獲“全優單位”稱號后,再次在代表全國水泥質量檢驗最高水平的比賽中獲得殊榮。
重慶水泥總工程師侯健告訴記者:“我們始終秉承‘質量是根本’的經營理念,堅持把‘優質’作為生產的第一目標,狠抓質量不放松。公司水泥產品銷售遍布長江流域,并參與了渝萬高鐵、重慶輕軌、渝黔鐵路、渝利鐵路、浩口電站水利樞紐、寸灘長江大橋等大型工程項目建設,以及熟料、水泥28天強度、標準偏差等關鍵性質量指標都達到了行業一流水平,并連續多年實現了熟料、水泥百萬噸產品有效投訴率為零的優異成績。”
據悉,鄭萬高鐵作為國務院批復的重點鐵路建設項目之一,對于水泥品質的嚴苛要求令不少水泥企業望而卻步。2018年,重慶水泥生產的“東方希望”牌P.O42.4R水泥則憑借長江流域一流的質量和品牌,成功成為鄭萬高鐵重慶段建設的水泥產品主要供應商之一。
站在新起點上,重慶水泥總經理李興華表示:“質量追求永無止境,我們將竭盡全力創造企業更大的相對優勢。”
按照劉永行董事長“把安全環保放在第一位,著力打造花園式工廠,建成行業環保標桿企業”的要求,東方希望重慶水泥在堅持產品高質量的同時,以打造“花園式工廠”和“綠色礦山”為發力點,走出了一條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令人矚目的創新發展新路子。
“為有效實現節能減排、清潔生產,公司對礦區所有堆棚、車間、廠房,以及皮帶廊道進行了封閉,并在骨料堆棚和6個礦石卸料口全部安裝了噴霧降塵設施。同時,公司對每條破碎生產線的破碎機出料口、灰巖筒庫庫頂及庫底、轉料點加裝布袋除塵器收集粉塵,公司還通過在主要運輸道路兩側加裝噴水降塵噴頭,在邊界和皮帶廊周邊修建隔音墻,以及礦區出入口修建輪胎自動清洗裝置等有效措施,進一步降低粉塵、噪音對環境的影響。”重慶水泥礦山負責人謝盛鵬告訴記者,“近年來,公司投入了近7000萬元著力打造綠色礦山,成為了重慶地區綠色礦山的標桿。”
2019年,國家自然資源部礦產保護司、國家自然資源部咨詢研究中心等部門領導調研重慶水泥時,都給予了綠色礦山建設成果高度評價。他們認為重慶水泥聚焦打好碧水保衛戰、藍天保衛戰、凈土保衛戰、長江生態修復等標志性戰役,對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做出了積極貢獻。
重慶水泥在實現資源綜合利用的同時,不斷加大環保投入,持續實施節能減排技改項目,努力實現超低排放、清潔文明生產,環保治理不斷取得新的突破。在重慶市生態環保局開展的企業環境信用評價活動中,重慶水泥以超過滿分的優異成績從重慶市參評的418家企業中脫穎而出,最終成為7家現場授予重慶市“環保誠信企業”稱號的企業之一,標志著重慶水泥環保治理工作持續得到政府的高度認可。
早在2016年,重慶水泥就投資近千萬元,完成了國家倡導的重點環保項目--水泥窯協同處置固廢項目建設。在1500℃以上高溫下,固體廢物中的有害物質在回轉窯中降解,重金屬被固化進水泥熟料晶格中,廢氣排放符合環保規定,又不向外排出廢渣,徹底解決了一般焚燒爐難以解決的二次污染問題,從而實現固體廢物“無害化、減量化和資源化”的目標。
重慶水泥連續多年取得了全年外部環保事故為零、排放在線達標率100%、監督性監測合格率100%的優異成績。其中,二氧化硫排放低于50mg/m3、顆粒物排放低于10mg/m3、氮氧化物排放低100mg/m3,這3項指標均遠低于國家控制標準,成為重慶地區水泥行業率先實現超低排放的綠色水泥企業,其主要水泥產品P.042.5(R)普通硅酸鹽水泥順利通過了中國質量認證中心低碳產品認證,成功取得低碳產品認證證書。此外,重慶水泥還順利通過了重慶市級綠色礦山和綠色工廠驗收。
廠區廢水治理方面,重慶水泥總經理李興華自豪地向記者強調:“作為長江沿線的大型工業企業,我們真正做到了廢水零排放。”事實上,他們是這樣說也是這么做的。據了解,重慶水泥通過嚴格按照“雨污分流、清污分流”的治理措施,生活、生產廢水經污水排放管線進入污水處理站,處理達一級標準后,回收作為綠化灌溉、噴灑降塵等循環再利用,真正實現了廢水“零排放”管控目標。
無組織排放治理方面,重慶水泥在實現生活廢水“零排放”的基礎上,冒灰揚塵和噪音治理方面也取得了新的進展。通過不斷改造完善大型封閉式堆棚和皮帶廊道,主要水泥輔料從碼頭到車間已全部實現封閉式皮帶運輸,大幅減少了物料二次轉運帶來的冒灰和揚塵。公司按照“墊、封、吸、反、擋”等方式對噪音進行治理,通過對廠區鼓風機房、水泥磨房、排氣筒等高噪音設備,加裝隔音門、隔音棉、隔音墻、消音器,以及選用低噪聲皮帶滾輪等多種措施,有效降低了噪聲排放。通過以上措施,重慶水泥逐漸發展成為國內水泥行業環保管理水平領先的綠色工廠之一。
“2019年,我們還投入了近億元對脫硫、脫銷、三大風機及除塵設備進行不斷優化改造,粉塵、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主要排放指標在實現超低排放的基礎上得到了進一步優化。”重慶水泥總經理李興華告訴記者,“我們對待環境保護工作沒有終點,保護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
在發展中,為進一步完善水泥上下游產業鏈,發揮水泥產業集群效應,增強企業綜合實力和競爭力,重慶水泥不斷開辟新的利潤增長點,實施多元化經營戰略。2019年,商混、一期精品機制砂項目均已投產運行,且對外銷售并產生良好經濟效益,進一步推動了豐都建筑產業現代化集群發展和新型工業化步伐。
重慶水泥持續呈現健康良性發展狀態,環境保護、品牌建設、創利納稅都達到了歷史最好水平。2019年7月31日,重慶市工商聯、經信委聯合發布了“2019年重慶市民營企業100強”,重慶水泥位列“2019年重慶市民營企業100強”第42位。2019年全年納稅總額位列重慶市民營重點獨立納稅企業第5位、重慶市制造業第5位、重慶市工業材料行業第1位,并連續3年蟬聯豐都縣和重慶市建材行業納稅第一。
2020年,由于國內水泥行業產能嚴重過剩,環保限產措施由“一刀切”逐步調整為差異化停產,同時受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等客觀因素影響,水泥行業要維持當前的行業效益并非易事。面對新的挑戰和壓力,李興華堅定地說:“我們將始終保持主動超前意識和“空杯”心態,繼續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繼續發揮民營企業擔當,以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不斷加大技術創新力度,擔起企業提質增效、綠色發展和轉型升級的新使命,催發出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實現生態和經濟效益的新突破。”
編輯:劉群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