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鉆根植引發樁基技術革命
萬丈高樓平地起,根基最重要。然而,要把根基夯實,免不了要打樁。于是,“嘭嘭嘭”的噪音和滴滴答答的泥漿水污染了城市的生態。
數十米的樁基打入地下,有沒有斷裂?混凝土是否密實?盡管有各種檢測手段,但隱蔽工程的質量究竟如何,畢竟不是明眼能夠看明白的。
當建筑工業化成為趨勢,裝配式建筑比率日益提高的今天,樁基工程的工業化方向,成為業內矚目的焦點。那么,有沒有低噪音、不出泥漿水、工業化生產的樁基工程呢?
有!
在上海楊浦區控江中學改擴建工程施工現場,由中國地質工程公司上海公司施工的樁基工程,正在采用一項全新的可替代鉆孔灌注樁的成樁工藝--靜鉆根植樁施工技術。沒有巨大的打樁噪聲,不出泥漿,工效提高兩至三倍!
如此降低能耗的施工,究竟是何方神圣創造的呢?
中地上海公司總經理趙麟告訴記者,這個工程是和中淳高科樁業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的。靜鉆根植樁施工技術是一種采用埋入法施工預應力預制樁的技術。與傳統鉆孔灌注樁相比,這一技術的優點在于沒有泥漿外運,同等承載力條件下,它的排土量僅是鉆孔灌注樁排放體積的四分之一。樁身為預制樁,工廠化生產,比現場澆筑更能保證質量;工程現場施工機械化程度高、質量可靠,施工效率成倍提高;在同等承載力條件下,混凝土用量是傳統鉆孔灌注樁的30%,大幅度節約原材料和能源。這個工程,是靜鉆根植樁第一次用于上海的民用工程。
據了解,早在2014年,為了全面深入研究靜鉆根植樁施工工藝在上海地區高架橋梁工程中的適用性及承載性能,靜鉆根植樁首次在嘉閔高架工程中作了應用和試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中國建筑學會樁基分會等專家學者在論述樁基發展的方向時表示,今后,建筑工程的樁基尺寸將向更長、直徑更大,降低樁基施工公害,樁基將向擴孔樁方向發展,向異型樁方向發展,向埋入式樁方向發展,向組合式工藝樁方向發展,向高強度樁方向發展。
結合嘉閔高架的應用,行業專家普遍認為,靜鉆根植樁基技術是我國樁基技術的主要發展方向之一,是綠色樁基施工的發展方向,符合國家節能減排的發展要求。
據不完全統計,上海全市的鉆孔灌注樁的施工總量超過1200萬立方米,工程費用超過150億元,年泥漿排放近5000萬立方米。如果全市有50%的鉆孔灌注樁用靜鉆根植樁代替,每年可以減少近2000萬立方米的泥漿排放,并可節約部分投資,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目前,上海已經有了靜鉆根植樁的施工標準工法,推廣這一工藝的條件已經具備。我們有信心和中地上海公司等企業進行更深入的合作,為節能減排作出更大的貢獻。”中淳高科樁業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信心滿滿地表示。
編輯:孔雪玲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