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住工建筑工業化項目將試生產
建造一幢兩層樓的小別墅,只要用7天時間,這將在江蘇昆山建筑行業變成現實。“第一天打地基,第二、三、四天生產出別墅的墻體、樓板、樓梯等構件,第五、六、七天完成別墅的外裝、內裝以及構件的裝配等。”三一住工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戴學杰說。今年2月由三一重工總投資60億元打造的三一住工建筑工業化項目加快推進,目前設備安裝基本完成,本月底將進行試生產。
5月25日上午,記者在位于昆山開發區的三一住工項目車間看到,工人們正在忙著安裝一個大型的自動化模臺。戴學杰告訴記者,這個模臺就是用于生產建筑內外墻板、樓梯、梁等構件的作業平臺。在不同構件的生產過程中,模臺上還將安裝相應的模具,然后鋪設鋼筋,澆筑混凝土,構件制成后送進旁邊的養護窯,完成養護后即可運到建筑工地進行施工。像這樣的模臺,三一住工打造了近200個,共布設于4條自動化產線上,該項目一年生產的各類構件可用于建造200萬平方米的建筑。
說起建筑工業化的優勢,戴學杰向記者娓娓道來。首先是質量可控,有利于改善傳統建筑業質量不穩定的缺陷,比如空鼓、開裂等,建筑精度可控制在2毫米以內,表面平整度偏差小于0.1%,外墻面磚抗拔強度提高9倍。其次是成本可控,通過標準化、工廠化生產,能夠有效解決傳統建筑業人工成本高、成本控制難的困難。原來200名建筑工人的活,現在20人就能保質保量完成。再次是進度可控,由于預制件的生產在車間完成,所以能夠克服建筑施工受自然天氣等因素的影響。戴學杰舉例說,傳統方式建成一棟100米的高樓需2年以上才能完成。而采用工業化的方式,工期可縮短約1/3。“不久的將來,昆山將真正實現‘像造汽車一樣造房子’。”戴學杰說。
建筑工業化在歐美國家已有100多年的歷史,發達國家裝配式建筑占新建筑的比例一般在60%左右。目前,我國也將大力發展建筑工業化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在國家戰略的指引下,開發區頗具遠見地與在建筑工業化領域擁有“國家住宅產業化基地”稱號的三一重工合作,引進三一住工項目,積極推進建筑產業轉型升級。戴學杰表示,隨著裝配式建筑社會認知度不斷提升和市場空間的擴大,三一住工將依托其強大的平臺優勢,以昆山為據點,以100公里為半徑,向周邊城市拓展業務,帶動相關配套產業發展,在昆山形成一個輻射長三角區域的千億級建筑產業集群。目前,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三一住工正積極介入我市的部分民生工程建筑領域。
編輯:鞠麗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