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的公章去哪了:中國債市奇葩事件考驗投資者神經
5月23日消息,據彭博社報道,中國債市今年迄今的違約事件已超過去年全年,經濟損失之外,債市風險事件中種種始料未及的離奇情節,也考驗著債券投資者的神經。
近期在中國社交網絡上流傳的段子,諷刺地將“山水的公章”“中城建的娘”并列為“擋在安然兌付路上的大山”,用來形容債券持有人的奇遇:山水水泥連續違約,爭奪控制權的新老管理層圍繞公章歸屬互相指責;中國城市建設控股集團突然宣布股東變更后,點心債價格大跌。
“這些奇葩的違約事件,可能會讓外資投資者不敢輕易參與中國債市,”惠譽評級駐上海高級分析師王穎在采訪中表示,“很多債券發行人公司內部治理混亂,這是市場發展不成熟的現象。”
在中國經濟增速降至25年來最低水平,政府推動淘汰僵尸企業之際,企業也面臨著創紀錄債券到期壓力。今年迄今,公募債市已有至少10家發行人發生違約,超過了去年總和。彭博匯總數據顯示,4月以來至少149家公司1681億元人民幣的債券發行計劃被取消或推遲,信用債市場情緒備受打擊。
中金公司經濟學家余向榮表示,近期的違約潮或許在長遠角度對投資者有益,比如有效的投資者教育以及令信用債市場定價更為實際。
公章去哪了
“投資者仍在恐慌之中,”招商銀行資產管理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亮在采訪時表示,“飄忽不定的債券違約事件嚇壞了投資者,他們不知道下一個會是誰。你無法在公司財務報表中找到答案,那些已違約的企業并不是表現最差的。”
相比部分嚴重虧損的鋼鐵、煤炭企業,中國山水水泥在爆發控制權之爭前,其經營狀況尚可。然而,天瑞集團去年年底通過敵意收購控制山水水泥董事會后,一直未能從該公司前管理層手中徹底接管公司全部資產。焦慮的違約債券持有人看到的,是雙方圍繞公司公章下落歸屬各執一詞。
山水水泥新的管理層從去年底即表示,找不到核心子公司山東山水的公章,以致無法在落實管理層變更等法律文件上蓋章,無法在政府部門登記。今年5月山水水泥又表示由于前董事長使用已失效的公章混淆視聽,已授權通過山東山水使用一枚新公章。
5月12日,中國山水再次通過其香港上市公司發布公告稱,由于公司不持有公章,其2017年到期票據的應付利息無法分發給票據持有人。不到一天時間,這一說法就被上述票據的承銷商招商銀行否認,稱利息款已劃轉至債券投資者。彭博兩次致電山水水泥投資者關系部門,未獲接聽。
股東變身
中國城市建設控股集團在香港發行以人民幣計價的離岸點心債,其“中”字頭名號一度令投資者認為這是一家央企,乃至機構分析師都曾在其報告中作出這樣的解讀。
中城建4月25日突然公告,其99%股權現由惠農投資基金持有,中國城市發展研究院所持股權已由100%降至1%,并表示控股股東變更不會對償債能力產生不利影響。4月27日,中城建又通過郵件新聞稿進一步澄清,在股權變更前的主要股東中國城市發展研究院有限公司,并非為隸屬于國資委的央企,實際出資人為民間社團組織。
彭博數據顯示,中城建在境內外市場約有10只境內債券和1只點心債,未償還余額共約196.5億元人民幣。其100元面值的點心債在上述消息公布后,一度跌至79元。中城建新聞發言人袁慶周五在電話中表示,公司經營正常,現在的公司性質是國有股份占1%的民營企業。袁慶同時表示,中城建6月20日將以101元的價格贖回其發行的點心債。
保持警惕
蘇格蘭皇家銀行首席大中華區經濟學家胡志鵬在采訪中表示,公司名中有“中國”二子并不能確保這間公司是央企,投資者應該更加關注公司的實際擁有權。針對中國債市奇葩事件層出不窮,胡志鵬給投資者的建議是,“請保持警惕。”
5月9日,國內評級機構聯合資信將中城建長期信用評級從AA+下調至AA-,評級展望負面。并表示該公司股權結構和經營性資產發生重大變動,信息披露不及時,相關信息透明度不高,公司的上述變化對其融資環境或產生較大影響。
“中國債市風險溢價的上升才剛剛開始,”野村控股駐香港首席中國經濟學家趙揚在采訪中表示,“國企違約絕緣體信仰被打破,這將從風險偏好對債市基本面造成影響。此外,信用風險事件增加也將對海外投資者進入中國債市造成負面影響。”
編輯:張敏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