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發布供給側改革措施 水泥產能利用率兩年提升至80%
日前,山東省正式對外發布《中共山東省委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施意見》(簡稱:《意見》)。根據《意見》要求,山東省將從五大方面推動供給側改革進程,全面完成“去降補”任務,形成多層次、高質量的供給體系,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去產能方面。2016-2018年,“5+4”產能過剩行業(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船舶、煉油、輪胎、煤炭、化工)產能利用率力爭回升到80%以上,按時完成國家下達的化解過剩產能任務目標,其中鋼鐵、煤炭產能分別壓減1000萬噸、4500萬噸以上。
去庫存方面。2016年,工業品產銷率達到99%左右。全省商品房去庫存周期降低到22個月左右,各市商品住房去庫存周期基本控制在16個月以內的合理區間;棚戶區改造貨幣化安置比重達到50%以上。
去杠桿方面。2016年,力爭上市掛牌企業累計達到2000家,新增直接融資額超過5000億元。2017年年底,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債轉股在全國的份額不低于不良貸款在全國的占比。2018年年底,直接融資占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的比重超過30%。通過知識產權入股、上市增發、兼并重組等多種方式,企業自有資金的比重大幅提高。
降成本方面。2016年,通過減稅降費為企業減輕成本負擔500億元左右,各市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繳費費率統一降至18%。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6%以上。到2018年年底,省定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實現“零收費”,用電成本累計降低300億元。
補短板方面。2016年,服務業增加值占比提高1.5個百分點以上,超過第二產業。研發經費投入占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到2.33%左右,新增國家級和省級創新平臺200個以上。新增高速公路通車里程384公里,在建鐵路2423公里(含城市軌道交通);新建城市地下管廊100公里。減少貧困人口120萬人。2016-2017年改擴建學校2963所,全面解決城鎮普通中小學“大班額”問題。
值得指出的是,作為供給側改革的“重頭戲”,在去產能方面,山東省將力推專項財政獎補、落實稅收減免、盤活土地資源、強化金融政策支持、加強項目投資監管、妥善安置富余人員、加大價格調節力度七大措施,以確保鋼鐵、煤炭、水泥等產能過剩行業圓滿完成產能出清任務。
另外,據中國水泥網記者了解,山東傳統工業發達,是中國最大的煤炭消費省份,也是中國水泥生產大省。近年來,受經濟形勢下行影響,產能過剩情況尤其突出,嚴重影響地方經濟穩定發展。
以水泥為例,2015年,全省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產能1.21億噸,實際產量8178萬噸,產能利用率僅為67.58%。受此影響,行業企業利潤大幅縮減或虧損,其中省內最大水泥企業山水水泥甚至巨虧63.9億元,位列行業之首。巨虧原因雖然與內部股權爭奪不無關系,但市場行情不佳亦為重要推手。
山東供給側改革措施的推出,無疑將為穩定地方經濟,加速經濟轉型帶來重要幫助。
編輯:曾家明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