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將出清135家“僵尸企業” 2018年底水泥供需平衡
5月12日,云南省委、省政府在昆明召開全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工作會議。云南省委書記李紀恒出席會議并講話。他強調,全省上下要堅定信心、迎難而上、搶抓機遇,堅決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治國理政的重大戰略,以更大的決心、更大的力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云南經濟轉型升級、“鳳凰涅盤”。
記者從會議上獲悉,云南省將用3年時間去粗取精去產能,力爭到2018年底,全省粗鋼產能控制在2500萬噸以內,煤炭產能控制在7000萬噸以內,火電裝機淘汰200萬千瓦,水泥、焦炭等行業供需基本平衡,鐵合金、電石、有色等低效能行業基本實現市場出清,全省135家省屬國有“僵尸企業”全部實現市場出清,民營僵尸企業基本實現市場出清。
當前云南省去產能主要是從煤炭、鋼鐵兩個行業入手,加大環保、能耗、質量、標準、安全等各種門檻準入、制度建設和執法力度,嚴禁新增過剩行業產能,加快退出過剩產能,推動產能過剩行業壓縮總量、調整、轉型升級。同時,該省將在供需兩側進行結構性改革,既化解鋼鐵、煤炭、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等行業的過剩產能,也通過發展一些新產業來增加新供給新動力。
其中,穩妥處置“僵尸企業”是去產能的關鍵點,也是難點和風險點。據介紹,云南省將按照企業主體、政府推動、市場引導、依法處置的辦法,研究制定全面配套的政策措施,積極穩妥、因地制宜、分類有序處置,將各種資源要素從產能嚴重過剩、增長空間有限的產業和“僵尸企業”中釋放出來,向優勢產業和企業集中,提高有效供給,創造新的生產力。2016年壓縮煤炭產能1500萬噸,粗鋼產能376萬噸。
據介紹,在處置“僵尸企業”中,云南省將盡可能多兼并重組、少破產清算,鼓勵非國有資本通過股權收購、增資擴產、股權置換等途徑積極參與,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對嚴重資不抵債、扭虧無望的企業,將堅決停止各種財政補貼和不同形式的保護,拔掉“輸液管”和“呼吸機”,加快市場化退出步伐。
編輯:馬佳燕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