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永州市去產能停止審批水泥等新增項目
湖南省永州市日前發布該市工業企業去產能工作實施方案,要求堅決停止審批水泥等產能過剩行業新增產能項目。以下為實施方案全文:
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落實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采取多種措施加強產業結構調整,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去產能消庫存,降低企業生產成本,促進工業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特制訂《我市工業企業去產能工作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引領和發展新經濟,全面貫徹中央、省市各項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把握好經濟運行協調監測節奏和力度,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注重短期經濟增長向注重可持續發展轉變,調整優化產業產品結構,抓好“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二、時段安排
第一階段,調研階段,2016年3月中旬—4月中旬,分組到重點縣區、重點企業和重點產業具體開展有關產業和企業產能、庫存、生產成本等情況的調研,寫出調研報告。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2016年4月中旬—10月底,根據調研中了解到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采取有力措施完成“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工作任務。
第三階段,督促檢查階段,2016年10月底—12月底,對重點縣區、重點企業和重點產業“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工作任務完成情況進行督促檢查、考核評比。
三、工作措施
1、堅決停止審批水泥等產能過剩行業新增產能項目。鑒于永州市及周邊地區水泥、冶煉等行業生產嚴重過剩,經濟效益下降,行業投資回報率過低,且水泥、冶煉等行業能源消耗過高,對環境影響大,必須禁止水泥、冶煉等產能能能過剩行企業新建和擴建,為避免擴大損失,甚至也可以考慮將一些投入不大或已經投入還不多的企業停止投入、停止建設。
2.實施跨縣區的兼并重組,加快培育企業集團。水泥行業重點支持華新集團.海螺集團等優勢企業以資產.品牌.技術和市場為紐帶實施跨縣區的兼并重組.為避免水泥行業大起大落,應放棄做大的思維定式,在做強上下功夫,緩建或停建江華海螺二期和東安的干法旋窯生產線項目. 在水泥行業盡快形成一批規模化.集約化.多元化經營的有竟爭實力的企業集團,不斷提高水泥行業集中度.穩固我市南有華新.北有海螺.中有驕陽的水泥格局。礦產品加工行業重點扶持零陵區的百億錳產業做大做強,立足市內已有的龍頭骨干企業靠大靠強,且著重引進像中國五礦稀土、中國鋁業集團等國內外大型或超大型企業或企業集團入駐永州,依靠其強大的資金實力、雄厚的技力量、持續的融資渠道和營銷體系,打造永州千億礦產品加工產業。食品醫藥等部分戰略新興產業主要是引導企業按照市場化方向進行產業整合、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組建企業集團和產業協會,加強行業自律,統一行業標準、規范,避免同業競爭、惡性競爭,提升市場外市場競爭力,搶占省外市場份額,特別是提高出口創匯能力。
3. 推廣祁陽海螺二期經驗,創建循環經濟發展新路。祁陽海螺水泥二期,采用的垃圾回收再利用技術已經取得顛覆性成就,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明顯。全市水泥、冶金行業都應該推廣借鑒祁陽海螺二期經驗,推廣應用成熟的新型生產技術將傳統生產線改造為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導向的項目.比如余熱發電及產業延伸.利用水泥窯處理工業廢渣、廢料等符合資源綜合利用,發展循環經濟的項目及大型混凝土預制件生產等項目,充分利用水泥企業現有資源、設備、技術 、人才優勢,發展高附加值產品,替代外來建材產品的占有率,為我市水泥產業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4.抓好行業協調服務,發揮協會市場協調作用。利用行業協會抓好水泥、冶煉、食品醫藥等行業經濟運行的協調工作,制定和開展行業自律,建立行業統一標準、規范,加強行業內協調。繼續遵守限產去庫指標,與周邊市縣兄弟單位開展錯峰生產、釋放產能,以降低成本、穩定價格,促進可持續化的生產,強化大企業的引領帶動和主導責任。轄區內不惡意降價、傾銷,穩定同行業產品價格,促進市場空間健康化發展。
5、鼓勵實施創新舉措,加快消化過剩產能。通過技術進步和技術創新,不斷提升產業鏈各環節的附加值,從而替代高端進口產品消化部分產能;注重創新帶動產業結構、產品結構、組織結構、制度結構和布局結構的優化,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我們可以鼓勵和支持、培育和發展壯大新能源汽車產業,提升產業轉型升級,并帶動以電動汽車為核心的新能源汽車配套產業集群的發展。采取有力措施鼓勵永州水泥、機械制造、食品醫藥等企業“走出去”,比如到東南亞、俄羅斯、非洲等地辦相關產品生產企業、生產線等,消化過剩產能,消化過多庫存;大力引進住宅產業化龍頭生產企業,如本市企業超群鋼構、浙江上市公司杭蕭鋼構等,消化水泥、鋼材過剩產能,并將生產劣勢轉化為營銷優勢,增強地方企業境外競爭力,進一步提升經濟發展后勁。重點培育以“互聯網+”和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的新產業、新業態、新組織方式的新興企業組織,從技術創新環境營造、專利保護和資本市場支持等多個層面打造創新主體。重點引進和培育一批大型跨境流通企業,打通國際流通渠道。應從稅收、融資和政策幫扶層面鼓勵現代服務業,尤其是從事大宗商品跨國流通性企業“引進來”再帶動我市企業“走出去”。
編輯:馬佳燕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