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高成本令烏干達和盧旺達水泥企業精疲力竭
盡管全球水泥價格下跌了10%,然而在盧旺達和其他東非內陸國家,廠家正為生存而戰,消費者仍將繼續花費更多成本購買水泥。
市場小、經營成本高迫使水泥企業通過高價來維持運營。東非內陸國家--烏干達和盧旺達--的水泥商競爭力較弱。盧旺達花費平均4990美元的成本進口20英尺集裝箱的原材料,而坦桑尼亞和肯尼亞的成本則較少。這解釋了為什么從坦桑尼亞運往盧旺達的水泥在Kigali(基加利)仍有競爭優勢。價格比較顯示,坦桑尼亞產的Simba水泥價格在110美元/噸,Twiga的價格在100美元/噸,Kilimanjaro的價格在100美元/噸。烏干達的Hima水泥價格為177美元/噸,而盧旺達產的Cimerwa水泥價格為178美元/噸。
“價格是物流和運營成本的一個因素。在非洲大陸,最大的挑戰是從水泥產地到市場的距離,”Pretoria Portland Cement國際業務總監Njombo Lekula表示。舉個例子,烏干達Tororo Cement Industries的工廠位于Tororo(托羅羅),而它的石灰石則來自Karamoja(卡拉莫賈),最后面向最大的消費市場Kampala(坎帕拉)。
同樣地,盧旺達水泥商Cimerwa位于距離最大的水泥消費市場基加利有450公里。
水泥商們還提到了能源成本,這一成本是在最終產出水泥前的因素。“對于每袋水泥,能源成本占到總成本的40%,”Cimerwa董事Ivan Twagirashema博士表示。他進一步補充表示,該區域必須找到削減生產成本的方法。
專家們表示,水泥行業是一個資本密集型的產業,行業利潤取決于收入。“從政策角度講,該區域應該保護當地市場免受廉價水泥進口的沖擊,” Hima Cement總經理Patrick Mugenyi表示。
目前,全球水泥市場的產量正在激增,而需求依然較為平淡。“總體而言,新的產能激增,而需求增長緩慢,某些地區甚至出現了下滑。因而,供需平衡趨于惡化,某些市場價格壓力很大,” IA Cement Ltd首席執行官Imran Akran表示。
但是盧旺達的基建部部長James Musoni表示,該地區現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商業項目的增長、住宅開發和持續的政府基建投資,為水泥行業提供了強大的需求保證。
在剛剛結束的第八屆非洲水泥峰會上,統計數據顯示,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尼日利亞依然是最大的水泥消費國,2013年消費量在1830萬噸,其次是南非,年消耗1220萬噸。這兩個國家合計占沙哈拉以南非洲水泥總消費量的50%。
過去十年,東非水泥消費量年均增長14%,預計短期將仍有8%的速度增長,到2017年水泥產能預計將達到1440萬噸。
目前,來自印度、巴基斯坦和中國的水泥已經充斥了整個東非市場。來自亞洲國家進口水泥的增長對東非水泥行業造成了最大挑戰,特別是在坦桑尼亞,生產商估計,每年有30萬噸廉價水泥以各種方式沖擊國內市場。
肯尼亞的水泥市場和烏干達、坦桑尼亞緊密聯系,幾家生產商在超過兩個國家擁有生產線,因而水泥市場的實際地域更廣。
編輯:鄭建輝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