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統股份正從設備供應商向生態環境治理服務商轉型
以PCCP(預應力鋼筒混凝土管)為主營業務的國統股份、龍泉股業、青龍管業在2015年均出現業績下滑,其中國統股份業績尤為刺眼。2015年業績快報顯示,國統股份2015年實現營業收入3.93億元,同比下降51.09%;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292萬元,同比下降178.68%。
關于此次虧損原因,國統股份方面解釋,由于訂單獲取量的減少,基本處于停產或半停產的分子公司的固定成本費用并未減少,造成的停工損失計入管理費用,導致在收入減少的情況下,管理費用未能同比下降。
在央企加速改革、產業升級以及供給側改革政策下,國統股份正從設備供應商向生態環境治理服務商轉型,去產能也成為未來的改革重點。
國統股份董事長徐永平2015年8月在業績說明會上曾表示,采用PPP模式參與城市地下管廊的建設,已納入公司轉型計劃。目前全國推出的10個試點城市,公司已在全面跟蹤介入,如果順利,地下綜合管廊的業務必將會成為公司新的收入支撐。
誠然,國統股份早就走在轉型的路上。2015年7月1日,國統股份向全資子公司中材天河(北京)投資有限公司增資2億元,其主要目的是圍繞主業,通過股權投資、財務投資等靈活的投資機制和方式,延伸產業鏈,拓展業務領域。
但從目前來看,以上投資還未產生效益。事實上,國統股份在戰略投資上的眼光并不精準。
以北方為主要陣營的國統股份為了擴大戰線,增加成都和中山兩個項目。2013年6月,由于經濟效益不明顯,停止實施位于成都和中山的兩個項目,并對項目公司實施減資。國統股份把從上述兩個項目中解放出來的資金,投入到天津和遼寧項目中去。
公開資料顯示,國統股份于2010年12月實施的非公開增發實際募集資金約4.2億元。根據當時的公告,國統股份此次增發的募投項目合計有8個,已有5個項目先后變更為上述天津和遼寧項目。
可見,國統股份缺乏投資戰略眼光,2015年度成績表并不好看的原因并不難懂。
編輯:徐潔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