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为什么叫中东,扒开腿挺进嫩苞处破苞疼,十九岁国语版免费观看完整高清,最好看的2018免费观看在线

曹江林:十年耕耘 筑夢輝煌——寫在中國建材香港上市十周年之際

中國建材集團總經理 曹江林 · 2016-03-24 15:11 留言

  2016年3月23日是中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HK.3323,下稱“中國建材”)在香港聯交所上市十周年的紀念日。回首10 年,創業艱難,成長不易,中國建材抓住了國家經濟快速發展和行業結構調整的良好機遇,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經受住了國際金融危機和行業惡性競爭的嚴峻考驗,在新常態、平臺期和供給側改革新挑戰面前不斷壯大成熟,在向世界一流的建材生產和綜合服務商轉變的道路上迅速邁進。中國建材的輝煌,是正確戰略引領的結果,是廣大干部員工共同努力的結果,是堅持“創新、績效、和諧、責任”核心價值觀的結果。10 年來,中國建材始終站在改革發展前列,深刻領會國家政策精神,深入探索行業發展規律,全力以赴為股東創造最大價值,勇擔社會責任,推動和諧發展,全面創新發展方式和引領行業轉型升級,樹立了我國建材產業史上一系列新的里程碑。

  中國建材處于充分競爭、產能高度分散和過剩的行業。上市以來,公司堅持市場化道路,積極探索符合產業和企業業實際的發展路徑,實現發展戰略的重大突破:以資本運作為動力,以市場化方式快速推進跨地區、跨所有制的大規模聯合重組,靠市場化經營和管理整合實現了良好效益,靠共贏和可持續理念開創行業發展新格局,靠轉型升級和改革創新積極應對新常態下的深刻變革,不僅贏得了自身成長的優勢,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從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成長成為行業的排頭兵企業,也為股東創造了優異回報,更開啟了我國建材行業健康發展新局面。

  工作:砥礪前行 卓有成就

  亮麗數字 印證跨越式發展

  10 年前,剛登上資本市場的中國建材莊重地許下諾言:要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建材行業排頭兵企業,為股東創造優異回報。10 年來,中國建材堅持效益優先,優異的經營業績兌現了當初的承諾:自上市初至2014年底 ,收入復合增長率為40%,利潤總額復合增長率為37%,凈利潤復合增長率為39% ;總資產復合增長率為43%,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率高達989%。股東分紅近50 億元。進入新常態以來,中國建材在前所未有和持續增加的經濟下行壓力下,堅決落實“抓發展、穩增長”,保持了穩定的業績和較好的發展勢頭。

2006年3月23日 中國建材在香港上市

  10 年間,中國建材主營業務規模迅速壯大:水泥年產能從1100 萬噸增長至4.5 億噸、商品混凝土產能從零增長至4 億方、石膏板產能從3.6 億平方米增長至20 億平方米,玻璃纖維產能從21 萬噸增長至110 萬噸,均居世界第一;風電葉片產能從零增長至1.5 萬片,碳纖維產能(T700 級以上原絲)從零增長至1 萬噸,均居全國第一;此外,工程服務業務收入10 年復合增長率達27%。

  中國建材的發展戰略、管理團隊、企業文化、經營業績以及良好的成長性,獲得了政府部門、資本市場和行業內外的高度肯定。公司股票先后被納入摩根士丹利中國概念股指數成分股、恒生中國企業指數成分股、道瓊斯中國海外50 指數成分股。公司還先后榮獲中國證券金紫荊獎“最佳上市公司”、《財富》雜志“最具創新力的中國公司”、港股“綜合實力100 強”、《機構投資者》雜志亞洲區“最佳公司”和“最受尊敬公司”等諸多榮譽,并受到同行和競爭伙伴的高度評價。

  資本運營 奠定資金基石

  中國建材集團開創了建材行業發展的新模式。“十一五”初期,在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帶動下,建材產業規模迅速壯大,但大而不強、集中度低、結構失衡、惡性競爭、效益不高等問題叢生難治,整個行業步履維艱。在這種背景下,中國建材集團按照國資委做大做強主業的要求,謀求戰略轉型,制定了“大建材”戰略,確定了對集團制造業務進行改制重組并實現香港上市的目標。2005 年3 月,中國建材成立,承擔起實施這一戰略的重任。

  然而境外上市談何容易。公司初創,底子薄、基礎差,業務規模小、盈利能力弱,與國際資本市場對公司結構精干、主業突出、業績優良、成長性好的要求相差甚遠,甚至中介機構也認為中國建材上市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天道酬勤,在管理層的帶領下,全體干部員工發揚積極奉獻、勇于拼搏的精神,團結一致,克服了組織、技術、操作各個層面的重重困難,僅用一年時間,就完成了集團內部大規模重組改制,涉及100 余家公司,明晰了主營業務,掃清了上市道路上的重重障礙,于2006年3 月成功在香港上市,走上了一條與國際資本市場結合的共贏道路。

  公司規模的擴大以及聯合重組速度的加快,對資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短時期內募得巨大的資金,很有難度。中國建材排除萬難,分別進行了3 次增發,連同上市共募集資金110 億港元,直接有力地支持了公司的快速成長。特別是2009 年2 月金融危機中的那次增發,成功克服了資本市場起伏不定、投資者信心極其脆弱的嚴重影響,成為H 股配售的一個優秀范例。

  中國建材獲得資本市場強力支持,得益于公司優異的業績和為投資者帶來的穩定回報,得益于公司在資本市場的良好形象和投資者信心。公司管理層對股東和投資者高度負責,長期保持與投資者的順暢溝通,用心傾聽和貫徹投資者對公司發展的要求建議,對公眾高度透明,贏得投資者的充分支持,提升了公司整體形象和競爭力。投資者評價中國建材是“說到做到,做得比說得更好”的公司。

  在資本市場進行直接融資的同時,中國建材大膽探索新的融資模式,創造性地推進業務板塊權益融資,通過引進戰略投資者先后籌集資金75 億元。中國建材高度重視銀企關系,與多家大型金融機構建立了長期穩定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獲得了金融機構的有力支持。

  近兩年,在資本市場跌宕起伏、國家貨幣政策趨緊以及自身負債壓力較大的環境下,中國建材攻堅克難,持續優化資本結構和債務結構,積極探索永續債券和優先股等新型融資方式,發行兩期共100 億元永續中票,推動旗下上市公司北新建材、中國巨石進行定向增發,順利完成其他各項融資任務,有效降低了資產負債率,優化了資本結構和債務結構,為公司發展奠定了堅實的資金基礎。

  聯合重組 構建“大建材”版圖

  在大手筆進行資本運營的同時,中國建材也在系統籌劃未來發展方向,積極探索能夠使自身快速形成規模,又符合行業發展內在邏輯的成長方式和路徑。基于對建材行業發展規律的深刻理解和資本市場的建議,2006 年的春天,在集團董事長宋志平指導下,剛剛完成香港上市的中國建材準確定位了核心業務的成長方向:實施大建材戰略,通過區域性聯合重組迅速做大做強,引領行業健康發展。

  在“資本運營+ 聯合重組”兩個輪子的驅動下,中國建材的大規模行業整合拉開序幕。上市后僅4 個月,中國建材以“蛇吞象”的方式重組了徐州海螺,啟動重組列車。在資本市場、行業協會的指導幫助下,中國建材選擇市場化程度高、競爭激烈、整合呼聲高且區域內沒有龍頭企業的淮海經濟區、東南經濟區、北方地區和西南地區,通過發展中聯水泥、組建南方水泥、北方水泥、西南水泥,10 年間共重組了900 多家水泥企業,形成完整的水泥業務戰略架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不靠新建,減量發展,一躍成為產能規模第一的世界水泥大王,創造了世界水泥發展史上的奇跡,這一企業重組整合案例被列入哈佛商學院案例。

2006年10月23日 中國建材召開徐州管理整合會議

  在重組過程中,中國建材不斷提煉優化中外重組經驗和模式,形成了獨特和先進的“混合”體制機制,贏得了競爭優勢。公司創造了一套獨具特色的“366”重組模式,明確了重組的指導原則、操作原則、機構設置及程序。有力的組織保障、嚴格的操作流程確保了公司重組的規范、嚴謹和高效。作為香港上市公司,公司目前國有股占比46.67%,公眾投資者持股占比53.33%,探索形成了上市公司、業務平臺、工廠的三層混合結構,成為央企市場化經營和發展混合所有制企業的典型樣本。[Page]

  中國建材所開展的水泥業務聯合重組,不僅使自身的水泥業務規模迅速擴大,也推動了我國水泥產業結構調整,為水泥行業提供了一種靠存量聯合擴大規模、靠管理協同創造價值的新型企業成長方式。在中國建材的帶動下,在行業協會和企業的共同努力下,今天我國水泥產業格局已經發生了深刻變化:行業集中度大幅提升,國內前10 強水泥企業的市場占有率由2005 年的15% 增長到2015 年的58% ;新增產能得以有效抑制,聯合重組成為水泥企業的主要成長方式;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取得重要成果;行業利潤穩步提升,2011 年行業利潤突破1000 億元,達到歷史最好水平。

2007年9月26日 南方水泥在上海掛牌成立

  中國建材的發展史是一部聯合重組、混合發展的歷史。除水泥業務外,中國建材的石膏板、玻璃纖維、復合材料和工程服務業務都是通過聯合重組的方式實現了規模的擴張,成就多個世界第一,取得了良好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除了四大水泥公司,中國巨石、泰山石膏都是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最為充分和典型的企業,在近兩年經濟下行、需求不足的形勢下,均實現經濟效益穩步增長。

  作為國務院國資委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和董事會落實三項職權“雙試點”企業中國建材集團旗下的骨干企業,中國建材“混合”發展所取得的機制優勢,獨辟蹊徑的經營發展模式和過剩產能治理方式,為過剩行業的重組整合及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重要借鑒,受到國家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和多次肯定。

  管理整合 凝聚內生動力

  聯合重組的關鍵在于通過發揮規模經濟效益和協同效應來增強企業競爭實力, 促進業績增長,實現企業長期穩定發展。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開展有效的管理整合。

  中國建材很早就意識到管理整合的重要性。2006 年10 月,在重組徐州海螺后不久,即在徐州召開了第一次管理整合會;隨著水泥大規模重組的開展,又于2007月5 月召開了南方水泥管理整合會,拉開了邊重組邊整合的序幕;2013 年起,隨著水泥業務戰略布局的基本完成,中國建材抓住國家經濟轉型和行業結構調整的有利時機,結合企業發展實際和資本市場的訴求,適時調整發展戰略,把主要精力從規模擴張轉向精細管理和創造績效,按照“整合優化、增效降債”的總要求,開展深度管理整合。

  在管理整合過程中,中國建材不斷總結和創新,形成了一套獨具特色的管理方法和工作風格。面對行業產能過剩、惡性競爭和企業家數眾多、發展水平參差不齊、管理難度大的實際,中國建材將內部工廠和外部市場結合起來,共同視為管理整合的對象,將管理整合落實到了企業管控、降低成本、增加協同效應、穩定價格、增加銷量、提升市場占有率和話語權等各方面,將過去多年的管理整合實踐歸納為一套構架完整、提法精煉的管理學創新實踐體系“八大工法”(KPI 管理、五集中、零庫存、對標優化、輔導員制、價本利、市場競合、核心利潤區)。

  在企業內部,通過實施“KPI”管理,聚焦影響企業業績的關鍵指標,不斷進行管理改進與提升,企業上下形成了用數字說話的績效文化。

  通過踐行“五集中”(市場營銷集中、采購集中、財務集中、投資決策集中和技術服務集中),解決了管理集中的問題,將重組進入的企業聚合為一個整體,避免了各自為戰,實現規模效益、協同效益。

  通過實施“零庫存”,大力推進了集約化管理和精益生產,減少了生產和庫存資金占用,加快了周轉速度,生產成本大幅降低。

  通過開展“對標優化”,不斷發現并推廣內外部的優秀管理經驗與方法,形成“比學趕幫超”的熱烈氛圍。中國建材還以“機構精簡、人員精干、效率優先”為原則,積極推進組織機構整合與優化,通過對各水泥公司區域市場的整合,理順了市場邊界和產銷關系,實現了顯著的協同效應。

  通過實施“輔導員制”,在重組企業中選拔管理、生產、技術、市場等方面的專家能手作為輔導員,幫扶相關能力較弱的企業,并促進新進企業加快文化與管理的融合,實現了由“單一企業管理改進”到“公司業務協同”再到系統管理整合的整體提升。

  通過持續開展“三定”(定職能、定機構、定編制)工作,縮短了管理鏈條,建立了精干高效的員工隊伍,極大提升了管理效率、成本競爭力和組織競爭力。

  通過苦練內功,打造一批表現優異的“六星企業”。10 年來,中國建材深耕細作,精益求精,各板塊管理水平大幅提升,各項產品成本費用持續降低,涌現出一大批業績良好、管理精細、環保一流、品牌知名、先進簡約、安全穩定的“六星企業”。特別是在近兩年經濟下行壓力下,苦練內功對實現企業效益起到了關鍵作用。

2015年8月25日 管理層業績路演

  在外部市場,中國建材成功推進了“核心利潤區”建設,將戰略區域從省一級劃分到市縣級,形成核心利潤區,增強在區域市場的話語權,取得合理利潤。目前,中國建材的45 個核心利潤區對水泥業務的利潤貢獻率已超過80%。

  在競爭方式上,中國建材摒棄“量本利”和“紅海”的傳統思維,積極倡導“價本利”和“市場競合”理念,積極倡導和推進錯峰生產和停窯限產,從供給側發力,緩解供需矛盾,促進水泥價值回歸,重塑了競爭有序的行業生態,成為維護行業秩序和系統健康的中堅力量。近年來,在同為基礎原材料行業的鋼鐵、煤炭等普遍虧損的情況下,我國水泥行業仍實現年年盈利。中國建材促進市場健康和科學發展的理念得到業界的廣泛認同。

 轉型升級 推動可持續發展

  10 年來,中國建材在業務、技術、產品與服務等方面不斷創新,傳統建材領域規模領先、技術先進、轉型升級速度加快,新型建材、新能源材料等業務迅猛發展、捷報頻傳,許多領域包括技術創新正走向和逼近全球領先水平。

  在傳統業務領域,中國建材積極引領行業轉型升級。向“四化”方向發展,提升行業標準,優化商混布局,發展特種水泥,目前特種水泥產能達到2000 萬噸,居國內第一,骨料產能近3000 萬噸;加快技術升級改造和創新,自主設計建成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萬噸級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在泰安中聯建成“水泥+ 鼠標、互聯網+ 礦山”4.0 智能工廠,推進行業邁向綠色化和高端化。

  在“三新”業務領域,全面創新和擴展市場。石膏板業務開發了全國最大的利廢石膏板生產線,研發出低密度石膏板新工藝,單位產品能耗居全球領先水平,成為行業綠色發展典范,國內市場占有率超過60%。玻璃纖維業務自主研發了E6、E7 新配方,打破國外技術壟斷,開發了國際領先的超大規模全氧燃燒池窯拉絲玻纖成套技術,高端產品比重上升達56%,國內市場占有率近40%、全球市場占有率超過20%。風電葉片業務研發了9 個系列40 多個型號的產品,取得多項技術突破,目前國內節圓直徑最大的68 米6 兆瓦葉片已成功下線,大功率葉片銷量占比持續提升。碳纖維業務T700、T800碳纖維技術已實現批量穩定生產,在國內率先突破了千噸級碳纖維原絲干噴濕紡工業化制造技術,國內國產市場占有率超過60%。

  國際化經營水平不斷提升。中國建材及所屬企業,抓住“一帶一路”建設重大機遇,加快“走出去”步伐。近幾年來,國際產能和裝備合作成果顯著,海外工程合同數額持續提升;全球市場布局加快,BNBM HOME 海外連鎖經營模式加速推廣,布局完成家居連鎖超市13 家;海外實體投資進展順利,埃及玻纖一期項目運營首年產能利用率、產銷率均達到103%,蒙古國水泥生產線投產,均取得很好的經濟效益。

  在企業自身發展的同時,中國建材積極踐行國家產業政策,認真履行社會責任,大力實施“責任藍天”行動計劃,為節能減排、環境保護作出了積極貢獻。10 年共消納工業廢棄物4.6 億噸,節電380 億度,節煤106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2509 萬噸;投資150 億元,全部水泥生產線配套余熱發電系統,裝機容量達1607 兆瓦;水泥窯協同處置生活垃圾項目目前正在積極推進。

  中國建材通過海外并購、集成創新等方式,擁有了一批世界頂級技術。同時,通過加強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和產研結合,實現了產業研發平臺力量的充分融合。截至2015 年底,公司累計擁有有效專利3327 項,獲國家級獎勵的科技成果4 項,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4 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 個。[Page]

 體會:矢志不移 和諧包容

  十年風雨兼程,九大業務板塊攜手同行,使中國建材迅速成長為行業領軍企業。中國建材的每一步成長,都離不開國資委的正確領導,離不開社會各界的支持與幫助,離不開各級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離不開中國建材集團董事會的科學決策,離不開管理層和全體干部員工的智慧和付出,離不開重組企業經營團隊和員工的信任。10 年,我們不僅實現了做強做大,還開創了一條既促進企業快速發展又有利于行業健康化的全新成長道路,更重要的是,積累了寶貴的發展經驗,培養了一個優秀的經營團隊和一支團結奮進、忠誠勤奮的員工隊伍。回望過去,心懷感激,感慨良多。以下是最為深刻的幾點體會:

  企業要有正確的戰略選擇

  中國建材是一家戰略驅動型企業,在宋志平董事長的帶領下,我們很早就制定了一個明確的發展目標,要成為世界一流的建材企業。然而,資源從哪里來?錢從哪里來?在既定目標之下,我們分析實現目標的條件,缺什么找什么。時勢造英雄。我們抓住時機、乘勢而為,按照國資委對央企提出的要求,深入研究和遵循行業發展規律、結合自身發展特點,創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堅持走了一條資本運營、聯合重組、管理整合和集成創新的發展道路。回過頭看,這條道路不僅解決了企業發展過程中資金從哪里來、規模如何擴大、效益如何提高、核心技術如何形成的問題,實現了企業的跨越式發展,也帶動了整個行業的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10年來,正是在清晰的戰略指引下堅定不移地走下去,我們才打通了做大做強做優、走向世界一流的道路。

 成績的取得要靠創造性的執行力

  戰略確定之后,重在執行。創新的戰略不能離開創造性的執行。中國建材的成長過程中,各種挑戰層出不窮,幾乎每一年都要面對許多超常的壓力和不同的挑戰。如籌備上市時沒有利潤而難以上市;上市之后,由于只有1100 萬噸水泥產能,面臨業務規模如何迅速壯大的難題;2008 年南方水泥進行大規模重組正需要資金時,又受金融危機影響,股價從38.05 港元一路下跌到最低點1.46 港元;2011 年西南水泥成立后,其重組面臨著異常激烈的競爭;近幾年,經濟增速放緩、需求不足,加之產能過剩矛盾日益突出,公司經營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壓力。10 年來,我們依靠一支忠誠團結、紀律嚴明、積極主動、全力以赴的執行團隊,在不偏離既定戰略和原則的前提下,創造性地實施公司發展戰略,出色地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破解了一個又一個難題,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發展奇跡,成就了今天領先的行業地位和優秀的市場形象。

  創新精神推動跨越式發展

  無論是制定戰略,還是執行戰略,都離不開創新。對于置身于傳統過剩行業和沒有任何基礎的中國建材來說,要想生存發展,就必須尋求改變。10 年來,我們在戰略創新的基礎上,在機制、管理、技術、商業模式方面不斷推進全面的創新。在機制上,實施“央企市營”的經營模式,實現了包容性成長和共生多贏。在管理上,創造出一套內外兼顧、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既發揮了重組優勢,又解決了重組后的管理問題。在技術上,大量的技術革新提升了企業核心競爭力。在商業模式上,積極探索“互聯網+”模式,推進“兩化融合”,走新型的國際化道路。在一個擁有創新文化的企業里,中國建材也要求干部員工必須樹立創新意識,培育創新精神,增強創新能力。實踐證明,正是在困難的環境和激烈的競爭中持續創新,中國建材才擁有了制勝法寶,推動了跨越式發展。

中國建材香港上市及3次增發共募集資金110億港元

  文化和人才是企業最寶貴的財富

  企業的成長離不開團隊,而和諧的企業文化為這些人提供了一片足以施展才華的沃土。中國建材將為人寬厚、處事寬容、環境寬松和增強凝聚力、向心力、親和力的“三寬三力”文化理念有效導入各級企業中,最大限度地激發企業活力釋放人才的積極性、發揮人才的創造性,形成了和諧向上的企業氛圍。和諧的文化孕育了企業強大的精神動力,所有干部員工將企業的核心價值轉換為努力工作、自我實現的自覺行為,打造出一個守紀律、負責任、花時間、做事情、出業績、數字化的經營團隊,培養了一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職業經理人,歷練出了一個團結協作、拼搏奉獻、“五+ 二、白加黑”的員工隊伍,為中國建材又好又快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10 年中,中國建材取得了諸多成績和榮譽,建設了許多重大項目,但優秀的文化和人才才是我們最寶貴的財富。

  站在新的歷史坐標上,放眼未來,要讓當前更加嚴峻的形勢成為激發我們的斗志和信心的動力。“十三五”仍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機遇期,也是建材行業轉方式調結構的重要窗口期,新動力正在強化,新業態不斷出現,供給側改革將為企業走出過剩困境、加快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創造有利條件。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中國建材將堅定信念、不畏艱難,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遵照國資委的部署,在以宋志平董事長為核心的中國建材集團和中國建材董事會的戰略指引下,團結奮斗,轉型發展不停步,改革創新不停步,不斷為股東創造優異回報,為推進集團公司做強做優、早日成為“世界一流”,推動行業健康發展和我國經濟社會改革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編輯:張曉燁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水泥網立場。聯系電話:0571-85871513,郵箱:news@ccement.com。

最新評論

網友留言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網立場

暫無評論

發表評論

閱讀榜

2025-03-27 18:22:56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普洱| 宾川县| 永寿县| 渭源县| 巴彦县| 容城县| 长汀县| 威信县| 崇信县| 和田县| 武清区| 泊头市| 尚义县| 读书| 科技| 堆龙德庆县| 盐城市| 准格尔旗| 潜山县| 阳新县| 高平市| 柳林县| 永寿县| 金湖县| 扎囊县| 监利县| 白城市| 西安市| 满城县| 隆子县| 丹东市| 防城港市| 灌南县| 福贡县| 建瓯市| 清原| 西平县| 台北市| 北海市| 西城区| 南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