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壽:創新驅動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插上騰飛的翅膀
經濟新常態下,傳統產業代表的舊動力在減弱,以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代表的新動力不足,高技術產業對制造業增長的貢獻率為11.8%,戰略性新興產業對制造業增長的貢獻率規劃為8%。加強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的研發,培育壯大新動能,加快發展新經濟,成為我國保持經濟中高速發展,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所在。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61次提到創新,報告指出,著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提高實體經濟的整體素質和競爭力。一是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二是發揮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互聯網+”集眾智匯眾力的乘數效應。三是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所以,只有持續深入推進創新驅動戰略,培養壯大一批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領軍企業,才能為“三去一降一補”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插上騰飛的翅膀。
近年來,凱盛集團堅持推進創新驅動戰略,不斷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迅速向供給側改革高端邁進。集團引導增量、優化存量、主動減量,研發生產出超白、超薄、TFT基板玻璃、low-E玻璃,為電子信息顯示和光伏產業的發展提供了關鍵原材料,徹底解決了中國高端玻璃從國外進口的問題,創造了新的投資、消費和需求,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開辟了玻璃產業發展的新領域和新境界。集團研發建成全國首條玻璃熔窯全氧燃燒生產線,玻璃工廠煙氣脫硫脫硝新技術市場占有率達到90%以上,為傳統產業升級改造提供了優質技術、產品和服務支撐。我們主動去產能,關閉多條低端浮法玻璃生產線,主動承擔因產線停產帶來的經濟責任和社會責任。我們大力實施“走出去”,在“一帶一路”沿線廣泛推進國際產能合作和國際化園區建設,提升了中國技術和裝備在全球的影響力。
凱盛集團立足大科研、大項目,做大做強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研發了新一代薄膜太陽能電池、新能源房屋的新技術,在全球推廣光伏建筑一體化、光伏農業、新型房屋、綠色小鎮等新興業務。高世代TFT玻璃基板、高鋁玻璃、中鋁玻璃等研發已經取得突破性進展。
我們立足開放式科研,以浮法玻璃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為核心,建設北大凱盛石墨烯材料研究院,廣泛凝聚社會技術要素、人才要素,以國際化的視野吸引人才,打造眾創、眾包、眾扶、眾籌平臺,構建多方協同的新型創業創新機制。我們努力推進科研院所改革改制,實施科技成果轉化的獎勵辦法,營造敢為人先、寬容失敗的良好氛圍,充分激發科學家精神,探索股權期權和分紅獎勵辦法,鼓勵科研人員創業創新。
凱盛集團不斷加大科技投入,李克強總理在報告中提出,到2020年,力爭全社會研發經濟投入強度達到2.5%,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0%。目前,我國社會研發投入的強度在2%左右,這意味著還有大約0.5個百分點的提升空間。如果2020年GDP達到90萬億元,那么屆時的研發投入將在2.25萬億元。我們要按照或高于高新技術企業的標準來逐步增加研發投入,提升新技術在支撐企業發展中的比重,支撐企業“換擋提速”。
我們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要始終保持銳意創新的勇氣、敢為人先的銳氣、蓬勃向上的朝氣,堅持不懈推進科技創新,在行業實現“一馬當先、萬馬奔騰”。
編輯:武文博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