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銀監會主席:對“僵尸企業”實行實名制管理
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新聞中心于3月12日舉行記者會,邀請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尚福林、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劉士余、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項俊波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
記者:有一個問題提給尚主席,目前銀行業不良風險攀升,利潤不斷下滑,同時行業還面臨宏觀經濟結構調整和下行的壓力,這引發了各界對于中國銀行業是否會爆發系統性風險的擔憂。不知道尚主席對此是怎樣的看法?
尚福林:
防范系統性風險是銀行業監管所必須堅守的風險底線。剛才提的這個問題實際上也是我們一直在思考和我們在工作中一直在做的工作。目前,銀行業總體運行平穩,風險還是可控的。到去年年底,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是13.45%,比年初有所提高,總體水平還是比較高的。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是1.67%,不良率有所上升,但是同國際水平比,基本上還是處于比較低的水平。
商業銀行的撥備覆蓋率是181%,也就是說有1塊錢的不良資產,我們有1.81元的撥備可以作為對沖,撥備相對來講也還是充足的。行業利潤增長雖然有所下降,但是因為基數大,盈利的絕對額仍然比較高,內源性的資本補充能力仍然是比較強的。我國銀行的資產利潤率是1.1%,資本利潤率是14.98%,這些都優于一些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我們也注意到,最近有一些評級機構下調了中國的主權評級和部分金融機構的評級展望,我們感覺這是目前對中國銀行業運行情況的誤判。
當前銀監會也在不斷加強和加大監管力度,在著力防范以下幾類風險。我在貴州團開會時發言講到了幾類風險:一是防范信用風險。銀行的不良資產率上升主要還是表現在信用風險的暴露上,對于產能過剩的一些企業和“僵尸企業”,我們準備實行實名制管理,推動商業銀行債務規模比較大并且有多家債權銀行的客戶成立債權委員會,由債權人按照“一企一策”的原則來集體確定對這些企業是增加貸款、穩定貸款還是減少貸款。因為現在有些企業反映說企業情況不錯,但是有的銀行對它信心不足,就去抽貸,一旦抽貸就會給企業資金周轉造成困難,所以想出來這么一個辦法,就是對這些企業成立一個債權人委員會,大家共同行動來解決企業的困難,形成互動的合力。
二是防范交叉金融產品的風險,堅持透明、隔離、可控的原則,對于跨行業、跨市場的資金流動,始終能夠“看得見”、“管得了”、“控得住”,加強監管協調,按照穿透原則和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加強風險約束和行為監管,切實把風險納入資本約束的范圍。
三是防范流動性風險。要不斷加強壓力測試,要求商業銀行自身加強壓力測試,銀監會也會定期或者不定期地組織壓力測試。同時鼓勵中小銀行建立同業互助機制,減少流動性風險的影響。
四是防范外部風險的傳染,筑牢銀行業、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和民間融資活動之間的防火墻。還要積極加強銀行員工行為的管控,有效防范一些內部操作風險。同時還要防范國際上經濟、金融變動給我國銀行業帶來的風險。
總之,中國銀行業風險總體是可控的,我們要做的就是要更加注重防范風險,要防患于未然,守住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編輯:馬佳燕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