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中聯重科詹純新:緊隨“一帶一路”打開產能合作新空間
詹純新發言
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湖南代表團參加審議。全國人大代表、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詹純新在會上發言,并在會后和記者分享了自己的感想。
詹純新表示:“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對我們企業的”三去一降一補“非常有指導意義,為我們指明了方向。”
【發言】
2011年3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中聯重科,對我們依靠高新技術提升制造業取得的成績給予了充分肯定。總書記對企業鼓勵和期望,一直溫暖著我們、激勵著我們。中聯重科全體員工對總書記表示由衷的感謝。
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充分體現了黨的十八大以來黨的方針政策,讓我們真切感受到黨中央帶領全國人民奔向強國富民中國夢的強大決心和堅定信心。我完全贊同。
中國裝備制造業當前面臨著“三期疊加”的壓力,正經歷著轉型的陣痛。 作為其中的一員,中聯重科同樣也在咬牙轉型,苦練內功。在這個過程中,雖然我們感受到歷史包袱的消化壓力和市場低迷的經營壓力,但我們感受更深刻的是,黨中央國務院穩增長調結構防風險的決策是英明的和及時的。 今天不忍痛轉型,明天就會面臨更大的痛苦。
在轉型實踐中,我們牢牢抓住產品創新這個根本,以極致的工匠精神闖技術關、質量關、成本關,以極致的創新思維提升產品智能化。一方面注重精細化管理,降成本、去杠桿、減庫存;另一方面我們還注重產業轉型,進入了環保、農業機械等新興產業,這些新業務已占公司業務的45%。
經過這一系列的轉型努力,企業總體已經企穩回升。 但我們意識到,持續的發展需要更大的市場。 轉型升級還包括另一個重要方面,那就是企業要走出去。
走出去,一方面是讓產品走出去。我們在80個國家建立了銷售和服務平臺,在40多個國家建有限公司,業務輻射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但結果是投入分散、見效小且慢。
另一方面,我們又用并購的方式,讓資本、文化、管理、產能一起走出去。 我們先后收購了英國、意大利、德國、荷蘭、印度等國家 的一些公司。 開始嘗試全面地走出去。
我們收購意大利CIFA公司后,注重用包容的文化,打造一個共享、互利、共贏的利益共同體。 總部至今沒有委派一個中國人去管理這個公司,但CIFA公司的日常經營納入到了中聯重科的管理體系, 既做到了相對獨立、管理受控、全面協同,又做到了技術共享、產能 共享、盈利共享。 這種收購和管理的模式,得到意大利政府、工商界、員工的一致認同和贊譽,并獲得了意大利國家的萊昂納多國際獎。
隨著國家“一帶一路”的戰略的推進,企業有了更寬的國際視野,有了更多走出去的機遇,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2015年5月12日,在白俄羅斯,在總書記的親自見證下,中聯重科成為首批入駐中白工業園的中資企業之一。
我們和當地知名的MAZ卡車集團公司合作,利用中國的工程機械技術和制造能力,與MAZ重卡底盤結合,只用了7個多月時間,就研發制造出了適應當地市場需求的三種規格的汽車起重機和環衛清掃車。 我們的產品在MAZ集團車間下線的當天,白俄工業部長贊賞中國 企業高的工作效率和好的專業技術,對這種國際產能協同的模式也非常認可,并稱要做中聯重科產品的代言人。
這個合作,我們利用了自身的技術和制造能力,利用了白俄羅斯的工業基礎和區位優勢,還利用了MAZ集團70多年的品牌影響力和 覆蓋東歐、俄羅斯、中亞的市場網絡優勢,真正打造了一個在絲綢之路經濟帶上有較強輻射力的、中白合作的研發制造基地。
回顧我們走過的這一段路,之所以取得實效,是因為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在引導企業、支持企業,企業走出去有底氣,轉型升級的路越 走越寬。
在緊隨“一帶一路”戰略的實踐中,我們嘗到了國際產能大協同的甜頭;我們對總書記“一帶一路”戰略的思想精髓有了更深刻的領悟。 我們有信心,在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指引下,在政府各級領導的支持和幫助下,我們一定能做出一個真正的國際化企業。
編輯:馬佳燕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