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參與國企并購重組 關鍵意義在于“去多余產能”
3月2日,商務部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回應了國內外媒體高度關切的9個熱點敏感問題。其中,商務部就2015年外商對華投資及外資通過并購方式參與國企改革的問題給出回答。
跨國并購成為當前全球范圍內外國直接投資的一種重要方式,沈丹陽指出,根據聯合國貿發會議的統計數據,跨國并購在全球資本流動中一直占有較高比重,并購活躍的年份往往會帶動國際資本流動的大幅增長。如2015年全球跨國并購增長61%,由此帶動全球FDI增長36%。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在商務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外資以并購方式參與國企改革,應予以積極支持。在當前我國資源能源承載力有限的情況下,通過鼓勵外資并購,有利于盤活供給存量,有利于帶動產業轉型升級,有利于引入國際領先的管理經驗,從而進一步提升我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上海金融學院浦東研究院執行院長肖本華曾表示,并購是當今企業對外投資的重要方式,以并購方式參與國企改革是外資的內在要求,有利于我國國企改革的加速推進。
商務部表示,2015年全球跨國并購占全球外國投資的占比已升至38%,而同期境外投資者以并購方式對我投資178億美元,僅占全國吸收外資的14%。顯然,盡管我國近幾年外資并購呈穩步上升趨勢,但其規模和占比仍遠低于國際水平,尚未形成所謂“并購潮”的現象。
廈門大學能源經濟協同創新中心主任林伯強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這與我國混合制改革的思路有相似之處,外資參與改革并未偏離以前政策。其本質上還是混合制所有改革的一部分,可以幫助提高效率,幫助國有企業控制發展規模。這種外資合作對我國是有益處的。
林伯強還指出,產能供給是相對于需求而言的,利用外資可以幫助打開國外市場,幫助我們去多余產能,是非常有意義的。
國企改革專家、上海天強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祝波善曾表示,近年來我國一直在鼓勵國內企業到境外投資,而良性的投資是需要雙向互動,在鼓勵國內企業“走出去”的時候,也需要引進足夠的外資。
中國社科院中國社會科學評價中心主任荊林波曾指出,不管是內資還是外資,政府應一視同仁對待,管理部門應修改相關法律,以適應目前的發展情況。在外資的并購過程中,有關部門應做好并購審查,加強外資審核,避免外資通過并購形成的國內市場壟斷。
“未來,在國家加大國企改革和對外資開放的背景下,這種方式會有較快增長。外資以并購方式參與國企改革的行業選擇,一方面取決于外資本身的投資戰略,另一方面也取決于現有的對外資開放和國企改革政策。總的來講,應該主要集中于國企中充分競爭行業,如消費領域、金融、地產等。”肖本華曾表示。
編輯:張曉燁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