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为什么叫中东,扒开腿挺进嫩苞处破苞疼,十九岁国语版免费观看完整高清,最好看的2018免费观看在线

過剩行業債券難發 壓垮僵尸企業的“最后一根稻草”

姜超宏觀債券研究 · 2016-02-05 09:06 留言


  摘要:

  產能過剩行業存量債券概覽。

  1)煤炭行業居首,規模接近萬億。煤炭行業存量債券規模達9196億元,居過剩行業之首,鋼鐵規模次之,有色和水泥相對較少。

  2)短融中票占比最大,PPN次之。分券種而言,短融中票占比最大,兩者占比達65%,其次是定向工具PPN,占比20%,公司債和企業債僅分別占10%和5%。

  3)除北京外,山西、山東、河南、河北為重災區。由于央企多在北京,北京的產能過剩行業債券存量最大,山西其次,山東、河南、河北、安徽等省存量也比較高。

  4)鋼鐵評級相對較高,煤炭分化嚴重,水泥較差。

  到期量仍在上升,16年二季度是高峰。

  2016年產能過剩行業的債券到期量將達到近年來高點,到期高峰在2016年第二季度。16年一季度過剩行業需兌付的債券規模將繼續上升至1949億,二季度達到2292億的近年高點,較2015年同期增長41%。我們未統計尚未發行的債券,由于超短融將在1年內到期,2016年一季度發行的超短融多數將在2016年四季度到期,故此處或低估了2016年下半年及以后的到期量。

  債券發行受阻,推升信用風險。

  15年四季度產能過剩行業債券發行量下降,凈融資規模由正轉負,與非金融企業信用債供給回升背離。15年4季度非金融企業信用債凈融資規模顯著回升,12月凈融資規模較11月增加522億元,是上半年月均規模的兩倍。但受11月山水水泥信用事件的影響,產能過剩行業發行逐漸受阻,主要產能過剩行業凈融資規模由正轉負,凈融資規模從10月163億元下降為11月-1.29億元,12月凈融資規模進一步下降,僅為-42.15億元。相比此前300-500億元的月均凈融資規模,過剩行業債券再融資渠道明顯受阻。再融資難度加大會形成“信用風險上升銀行惜貸、債券難發再融資能力下降,借新還舊難以為繼信用風險進一步上升”的惡性循環,加劇產能過剩行業的違約風險。

  發行期限短期化,周轉壓力加大。

  1)近年來發行債券期限短期化趨勢明顯。主要產能過剩行業新券期限不斷壓縮,新發債券的加權平均期限逐年縮短。短融發行占比逐年提升,中票發行占比逐年下降。

  2)近期新發債券以短融為主,長債發行基本停滯。15年11月以來,新發債券期限以1年期以內為主,占比達74.25%,其中9月期債券規模最大,而長期限債券占比下降。新發債券以短融為主,幾乎沒有主要產能過剩行業的企業債發行。

  3)產能過剩行業債券期限縮短,一方面是由于市場對這些行業的長債持摒棄態度,而短融發行條件相對較寬,企業為維持現金流只能靠短融周轉,另一方面受制于產能過剩,企業投資意愿也大大降低,而長債多與具體的投資計劃相關。債務期限縮短無疑將使得資金鏈變得更加脆弱,靠短債周轉需要不斷借新還舊,一旦受到市場或政策的影響,借新還舊受阻,資金鏈斷裂的風險將立刻加大。

  發行利率高位,無緣利率下行。

  主要產能過剩行業新券發行利率大幅上升,12月短融平均發行利率高達5.55%,比11月上升73BP,與短融收益率整體下行的走勢相悖。11月以來違約事件頻發,債市風險偏好明顯下降,帶動利率債和高等級信用債的小牛市。而產能過剩行業則無緣此輪下行潮,發行利率在12月明顯走高,12月主要產能過剩行業短融(含超短融)的平均發行利率為5.55%,相較11月高出73BP。相比之下,短融的市場收益率下降,12月短融平均曲線收益率為3.44%,相較11月下行了10BP。

  再融資受阻或為壓垮僵尸企業的最后一根稻草。

  僵尸企業連年虧損,一般都有較大的現金流缺口,能夠茍延殘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依靠再融資來維系脆弱的資金鏈,一旦再融資受阻,資金鏈斷裂的風險便大大增加。借新還舊主要是通過貸款和發債,就債券而言,債券投資者對產能過剩行業談虎色變,債券發行量大降;就貸款而言,銀行在過去有動力給僵尸企業輸血,一方面是為了降低自身不良貸款,另一方面也受到地方政府方面的壓力,但16年以來已有銀行對過剩產能行業限貸,亦有銀行大幅調低盈利預期,指望銀行繼續輸血已經越來越難,而中央對去產能的人員安置問題給予財政支持,加上中央強力去產能,地方政府維穩動力亦將下降。

  信用風險為高懸在資本市場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16年主要防風險。

  去產能推升信用風險,而信用風險如同資本市場頭上的高懸之劍,防風險應是投資主基調。1)對于債市,信用風險升溫,防踩雷壓力加大,風險偏好大降,相對安全的利率債和中高等級信用債被瘋狂追逐,利率和信用利差壓縮至歷史低位,繼續上漲空間大大縮窄;2)對于股市,信用風險不利于風險偏好回升,且若信用風險集中爆發,央行放水也難以降低這些領域企業的融資成本,寬松預期和企業盈利都將下降。

[Page]

  1.產能過剩行業存量債券分析

  1.1.煤炭行業居首,規模接近萬億

  國務院等頒布的關于化解過剩產能的綱領性文件中,鋼鐵行業首當其沖,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等行業亦被反復提及。而近期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專題會上提出去產能率先從鋼鐵、煤炭行業入手取得突破。我們選取鋼鐵、煤炭、有色金屬中的工業金屬、水泥等行業作為產能過剩行業的代表,分析其存量和新發債券情況。

  煤炭行業存量債券接近萬億,居過剩行業之首,鋼鐵和水泥規模次之。截至2016年1月23日,煤炭行業各個品種的信用債券存量規模達9196億元,在所有行業全部存量債券中的占比為4.16%,明顯高于同時點其他過剩行業。鋼鐵和水泥規模次之,分別為4068億元和1895億元,占比分別為1.84%和0.86%。有色規模相對較小,存量規模為644億元,占比0.29%。

  1.2.短融中票占比最大,PPN次之

  分券種而言,短融中票占比最大,兩者占比達65%,其次是定向工具PPN,占比20%,公司債和企業債分別占10%和5%。主要產能過剩行業的存量債券中,短融和中期票據的規模為10271億元,占比65%。定向工具PPN的規模為3119億元,占比20%,其中煤炭行業PPN規模高達2292億元,遠高于其他三個行業。產能過剩行業中,公司債和企業債規模相對較小,占比分別為10%和5%。

  1.3.除北京外,山西、山東、河南、河北為重災區

  分地區而言,由于央企多在北京,北京的產能過剩行業債券存量最大,山西其次,山東、河南、河北、安徽等省存量也比較高。其中有色和水泥存量債北京分布最多,煤炭和鋼鐵分別為山西和遼寧最多。北京的主要產能過剩行業存量債券規模達3872億元,在所有地區中占比24%,水泥和有色行業存量債券屬北京地區最多,存量規模分別占水泥、有色各行業總存量債券的46%和56%。山西省的主要產能過剩行業存量債券規模達2743億元,其中主要是煤炭過剩嚴重,山西省的煤炭債券存量為2538億元,占煤炭行業全部存量債券的27%。對于鋼鐵行業,遼寧省的債券存量規模最大,占鋼鐵總存量債券的13%。

  1.4.鋼鐵評級相對較高,煤炭分化嚴重,水泥較差

  分信用評級而言,鋼鐵行業資質整體較高,煤炭行業資質兩級分化,水泥行業資質較差,低評級最密集。鋼鐵行業高等級債券占比較高,AAA、AA+和AA占比共計68%,無評級的占比明顯低于其他行業,僅為29%。煤炭行業債券資質分化較大,其中AAA債券規模占比達44%,高等級債券AAA、AA+和AA占比共計58%,而無評級的債券規模亦高達40%。水泥行業資質較差,低評級債券的占比最大,水泥行業無評級的債券規模存量超過一半,AAA占比僅21%,這主要與該行業大量采取PPN的融資形式相關。

  2.到期量仍在上升,16年二季度是高峰

  2016年產能過剩行業的債券到期量將達到近年來高點,到期高峰在2016年第二季度。從存量債券的兌付時點來看,16年一季度過剩行業需兌付的債券規模達1949億,二季度升至2292億,較2015年同期增長41%。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未統計尚未發行的債券,由于超短融將在1年內到期,2016年一季度發行的超短融多數將在2016年四季度到期,故此處或低估了2016年下半年及以后的到期量。

  3.再融資受阻,推升信用風險

  15年四季度產能過剩行業債券發行量下降,凈融資規模由正轉負,與非金融企業信用債供給回升背離。受11月山水水泥信用事件的影響,產能過剩行業發行逐漸受阻,主要產能過剩行業凈融資規模由正轉負,凈融資規模從10月163億元下降為11月-1.29億元,12月凈融資規模進一步下降,僅為-42.15億元。相比此前300-500億元的月均凈融資規模,過剩行業債券再融資渠道明顯受阻。而15年4季度非金融企業信用債凈融資規模顯著回升,12月凈融資規模達3912億元,較11月增加522億元,是上半年月均規模的兩倍。

  16年1月產能過剩行業債券發行稍有回暖,發行量上升,凈融資規模由負轉正。截至1月23日,主要產能過剩行業當月債券發行量達649億元,凈融資規模39億元,由負轉正,過剩行業債券再融資渠道受阻的情況稍有緩和。

  再融資難度加大會形成“信用風險上升銀行惜貸、債券難發再融資能力下降,借新還舊難以為繼信用風險進一步上升”的惡性循環,加劇產能過剩行業的違約風險。

[Page]

  4.發行期限持續縮短,再融資壓力愈發凸顯

  4.1.發行期限縮短,長債發行量大降

  主要產能過剩行業新券期限不斷壓縮,新發債券的加權平均期限逐年縮短。2011年主要產能過剩行業發行債券的加權平均期限為4.01年,隨后逐年降低,2014年和2015年加權平均期限分別為2.03年和1.94年,2016年以來進一步縮短,截至1月23日,1月新發的債券加權平均期限為1.48年。

  短融發行占比逐年提升,中票發行占比逐年下降。2011年新發債券中,短融的規模占26.54%,中票占51.87%,而隨后短融發行占比逐年提升,中票發行占比逐年下降,2015年新發債券中短期融資券規模占比高達63.29%,較14年上升了6個百分點。2016年1月以來,短融發行占比進一步增至81.91%。

  4.2.新發以短融為主,長債發行基本停滯,周轉壓力加大

  2015年11月以來,新發債券期限以1年期以內為主,占比達74.25%,長期限占比下降。2015年11月新發債券中,期限在1年及1年以內的債券規模占比達72.23%,12月該比例稍降至66.70%,16年1月再次升至82.03%,11月以來累計占比達74.25%。其中9月期債券規模最大,6月期和1年期債券占比亦提升,16年1月以來新發債券中9月期債券占比高達57.79%。3年期等中長期債券規模占比下降,12月相較11月小幅下降3個百分點。

  新發債券以短融為主,幾乎沒有企業債發行。15年11月的新發債券中,短融的規模達72.23%,較14年同期上升了12個百分點,12月短融發行占比略有下降,但仍高達63.79%。主要產能過剩行業11月企業債發行規模占比為0.83%,12月和1月持續為0,沒有相關過剩行業的企業債發行。

  產能過剩行業債券期限縮短,一方面是由于市場對這些行業的長債持摒棄態度,而短融發行條件相對較寬,企業為維持現金流只能靠短融周轉,另一方面受制于產能過剩,企業投資意愿也大大降低,而長債多與具體的投資計劃相關。債務期限縮短無疑將使得資金鏈變得更加脆弱,靠短債周轉需要不斷借新還舊,一旦受到市場或政策的影響,短債滾動受阻,資金鏈斷裂的風險將立刻加大。

  5.發行利率高位,無緣利率下行

  主要產能過剩行業新券發行利率大幅上升,12月短融平均發行利率高達5.55%,比11月上升73BP,與短融的市場收益率走勢相反。11月以來違約事件頻發,去產能在即,債市風險偏好明顯下降,帶動利率債和高等級信用債的小牛市。而產能過剩行業則無緣此輪下行潮,發行利率在12月明顯走高,12月主要產能過剩行業短融(含超短融)的平均發行利率為5.55%,相較11月高出73BP。相比之下,短融的市場收益率下降,12月短融平均曲線收益率為3.44%,相較11月下行了10BP。

  6.信用風險升溫,防風險為先

  再融資受阻或為壓垮僵尸企業的最后一根稻草。僵尸企業連年虧損,一般都有較大的現金流缺口,能夠茍延殘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依靠再融資來維系脆弱的資金鏈,一旦再融資受阻,資金鏈斷裂的風險便大大增加。借新還舊主要是通過貸款和發債,就債券而言,債券投資者對產能過剩行業談虎色變,債券發行量大降;就貸款而言,銀行在過去有動力給僵尸企業輸血,一方面是為了降低自身不良貸款,另一方面也受到地方政府方面的壓力。

  但16年以來已有銀行對過剩產能行業限貸,據媒體報道,某大行對鐵礦石、鋼貿、煤貿行業融資進行鎖定控制,某股份行將鋼鐵、煤炭、有色等19個過剩產能行業列入壓縮退出行業;亦有銀行大幅調低盈利預期,據財新報道,四大行中部分銀行將2016年凈利潤增速目標定為負5%到負8%。指望銀行繼續輸血已經越來越難,而中央對去產能的人員安置問題給予財政支持,加上中央強力去產能,地方政府維穩動力亦將下降。

  信用風險為高懸在資本市場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去產能推升信用風險,而信用風險如同資本市場頭上的高懸之劍,防風險應是投資主基調。1)對于債市,信用風險升溫,防踩雷壓力加大,風險偏好大降,相對安全的利率債和中高等級信用債被瘋狂追逐,利率和信用利差壓縮至歷史低位,繼續上漲空間大大縮窄;2)對于股市,信用風險不利于風險偏好回升,且若信用風險集中爆發,央行放水也難以降低這些領域企業的融資成本,寬松預期和企業盈利都將下降。

編輯:張敏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水泥網立場。聯系電話:0571-85871513,郵箱:news@ccement.com。

最新評論

網友留言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網立場

暫無評論

發表評論

閱讀榜

2025-03-27 18:11:0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双城市| 南丹县| 汨罗市| 延川县| 舞钢市| 息烽县| 前郭尔| 五大连池市| 嘉荫县| 民县| 五大连池市| 金阳县| 漾濞| 锡林郭勒盟| 英超| 于都县| 金阳县| 临邑县| 海南省| 红原县| 雷波县| 永新县| 右玉县| 富裕县| 会宁县| 麻阳| 桑植县| 无为县| 玉田县| 镇巴县| 永修县| 芜湖县| 乐都县| 安阳市| 华阴市| 化州市| 蛟河市| 吉首市| 安国市| 来安县| 兴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