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为什么叫中东,扒开腿挺进嫩苞处破苞疼,十九岁国语版免费观看完整高清,最好看的2018免费观看在线

臺灣水泥行業去產能的歷史經驗

方正證券 郭艷紅 胡國鵬 鄭小霞 · 2016-01-20 10:01 留言

  從臺灣經驗來看,去產能并不能帶來持續性行情,以臺泥為例看,臺泥在去產能過程中及之后的20年里,股價表現遠落后于大盤指數;2003-2007年伴隨著全球大宗商品的上漲以及臺泥在大陸的迅速擴張,其股價上漲了5倍,跑贏大盤,充分顯現出周期品特性。

  首先,大陸與臺灣(1980年代)水泥行業產能過剩的情況具有可比性具有可比性,表現在:一、產能過剩均發生在經濟增速7%-8%、人均GDP突破7000-8000美元、城鎮化加速發展的歷史階段;二、均經歷了一批重大基礎設施(投資)項目集中上馬、都伴隨著一波房地產投資熱潮;三、行業集中度均偏低,產能利用率也均在70%-75%水平。

  自1990年代中期以后,臺灣先后密集出臺了十余部政策法規,通過筑高資源環境保護門檻、提高生產工藝水平要求等手段,引導島內水泥行業加速出清過剩產能,但去產能的過程并未給整個行業注入活力,行業龍頭股價亦未能迎來持續性的上漲,具體來說:

  1、產業整合主要是通過中小廠商關停倒閉、轉戰中下游退出市場的方式而被動的提高了整個行業的產業集中度,這并未給整個水泥行業注入活力。

  2、產品出口作為調節島內供需缺口的階段性措施,只是暫時消化過剩產能的權宜之計,亦未能扭轉行業頹勢。

  3、產能轉移實現了島內過剩產能長效出清,并在國際大宗商品周期性上漲的推動下,臺泥迎來了兩波階段性上漲行情。

  總體來說,在去產能之前,臺泥的股價表現與臺灣加權指數高度契合、顯著正相關,是整個國民經濟中的“積極因素”,與整個經濟的基本面及資本市場同步反應;在去產能過程中及之后的20年里,臺泥的股價表現顯著弱于臺灣大盤走勢,并在與整個經濟和資本市場的正相關程度亦在逐步減弱,說明水泥行業已經成為整個國民經濟中的“遲鈍因素”,去產能難以挽回行業頹勢。

編輯:馬佳燕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水泥網立場。聯系電話:0571-85871513,郵箱:news@ccement.com。

最新評論

網友留言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網立場

暫無評論

發表評論

閱讀榜

2025-04-16 10:33:44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济源市| 岱山县| 滨海县| 巴南区| 林州市| 当雄县| 尼木县| 大英县| 江安县| 渭南市| 鄂温| 鸡东县| 杭州市| 宜丰县| 诸暨市| 上饶市| 海门市| 天台县| 抚宁县| 建水县| 白水县| 太康县| 吉林省| 崇义县| 太白县| 八宿县| 泗阳县| 祁连县| 浠水县| 习水县| 韶山市| 伊宁县| 靖江市| 集安市| 宝清县| 肃南| 龙里县| 宁阳县| 绥中县| 东兴市| 德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