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汰落后產能處于最佳時間窗口
落后的企業被消滅,過剩的為社會所不需要的產能被淘汰,由此,經濟產業結構可以得到根本性的調整、以及被為維系大量僵尸企業而扭曲的過剩供需機制將得以糾正。
中央財經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要促進過剩產能有效化解,促進產業優化重組。”過剩產能存在的問題已持續多年,一直沒有實質性進展,問題的癥結就在于大量僵尸企業的存在。最近,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中再次明確,要加快推進“僵尸”企業重組整合或退出市場。“僵尸”企業的大面積清理已經箭在弦上。
“僵尸”企業是名存實亡的企業,這些企業實際已經資不抵債,不能產生經濟效益,本應處于破產清算行列,但由于種種原因,企業的形式還存在。在無望恢復生氣的情況下,依賴借貸與政府輸血而生存。“僵尸”企業占據各類資源,卻不能產生任何效益,屬于無效投資,必須堅決進行清理。
我國“僵尸”企業的成因復雜,蓋源于經濟體制中根深蒂固的“父愛主義”,加以前期過度寬松的刺激政策,導致經濟中存在大量有待處置的“僵尸”企業。目前,“培育形成新供給新動力擴大內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已成為我國頂層宏觀調控的新取向,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核心在企業競爭力得到提高。大量僵尸企業的存在,不僅會繼續直接占用和浪費稀缺經濟資源,更會延緩國企改革進程阻礙我國企業整體競爭力提高。因此必須加大淘汰力度,以退出、重組、創立等方式,優化國有資本布局結構,引導國有資本更多向核心領域和關鍵行業轉移。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經濟長遠發展的動力源自創新。在這一過程中弱勢的、無生命力的企業必然要被淘汰出局,從局部看這是痛苦,但是從全局看、用發展的長遠的可持續的眼光看,這就是新生。有生命力的企業、有前景有市場能為社會帶來經濟效益的企業才能獲得足夠的資源、脫穎而出,為整個經濟社會的更新增長帶來持恒發展的動力和量能。在這一過程中,落后的企業被消滅,過剩的為社會所不需要的產能被淘汰,由此,經濟產業結構可以得到根本性的調整、以及被為維系大量僵尸企業而扭曲的過剩供需機制將得以糾正。因此,痛苦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懦弱、觀望和猶豫以致于一再延誤時機、錯失企業清理的最佳時間窗口,新增額外的調整成本。對此,我們應有清醒的認識,要有擔當敢作為,為僵尸企業的清理主動放開通道,降低清理成本。要以“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的精神,去面對企業清理的難點和問題。
2016年是十三五規劃實施的第一年。在新的一年中,我們有理由相信,大規模清理“僵尸”企業將成為我國經濟與產業結構調整的重頭戲。國有企業將開啟“清理退出一批、重組整合一批、創新發展一批”的新格局。
編輯:武文博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