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为什么叫中东,扒开腿挺进嫩苞处破苞疼,十九岁国语版免费观看完整高清,最好看的2018免费观看在线

當前湖南水泥行業運行情況及突出問題分析與對策

湖南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原材料工業處 丁美榮 陳軍 · 2015-12-28 11:28 留言

  湖南省水泥產業近十年發展概況與主要指標

  水泥行業是湖南省重點傳統產業之一,2014年總產量1.2億噸,銷售收入445億元,居國內第八位,實現利稅總額超過百億元。多年來經濟效益較好,位居工業部門前列,對湖南省工業經濟作出了較大貢獻。

  得益于水泥工業技術進步迅速及需求旺盛,近十年來全行業發生了巨大變化。2005年湖南省水泥產量3571萬噸、企業數量(生產水泥熟料)近550家、新型干法水泥產量占比不到5%(落后的機立窯及濕法旋窯水泥產量占總產量約95%)和產業集中度(前五大企業產量占比)12%,發展到2015年年底總產量1.2億噸(預計)、企業數量110家(含采購熟料加工粉磨水泥企業67家,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產企業、集團22家)、新型干法水泥占比97.6%和集中度72%(南方、海螺二家企業產能占全省水泥總產能54.67%)。

  2015年11月底,全行業有70條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合計熟料產能(設計規模)7500萬噸/年,折合水泥產能12750萬噸/年;另有機立窯、中小型旋窯生產能力約600萬噸,總設計能力(規模)13350萬噸/年。湖南省前五大企業集團(排國內前7位)合計47條干法線,其水泥熟料產能分別為:南方2150萬噸(23條線),海螺1950萬噸(13條線)、華新650萬噸(5條線)、中材400萬噸(3條線)、懷化臺灣水泥(原金大地)260萬噸(3條線),其它17家干法企業23條生產線(紅獅、冀東、永州蓮花、吉港、印山實業、金山、良田等)合計水泥熟料產能2090萬噸。

  可以說,湖南省水泥產業技術、產品結構調整與集中度已達較合理水平。

  當前水泥行業主要問題及經濟運行質量分析

  1.運行態勢與分析

  今年以來,全國水泥工業增速明顯回落,經濟效益大幅下降,規模以上水泥工業經濟運行效益為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以來最差水平,面臨近年來最為嚴峻的困難局面。2015年1~10月我國水泥產量19.5億噸,同比下降4.6%,是1991年以來的首次負增長;其中10月產量2.25億噸,同比下降3.5%,環比增長3.4%。2015年1~10月,全國累計水泥利潤總額為223.7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63.8%;通用水泥平均出廠價格比去年同期下降29元/噸,但全省均價高于全國均價。中部地區實現利潤總額是六大區域中同比降幅最小的區域,但下降幅度也達44%。近20年來,全國水泥產量均保持了較高速度的增長,2015年水泥行業運行情況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發生了逆轉。

  湖南省1~10月累計水泥產量9484.29萬噸,同比增長-1.37%,增速高于全國同期3.23個百分點;1~10月累計水泥熟料產量5252.9萬噸,同比增長-3.11,其中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產量占全部熟料比例為97.6%。今年以來是湖南省水泥工業近年來較為困難的時期,實現利潤大幅下滑,全行業多數企業虧損,但1~10月產量增長、效益好于國內平均水平。1~10月僅海螺水泥等少數骨干水泥企業憑借管理、技術裝備、資源等優勢,盈利分別達3000~8000萬元。

  今年經濟效益同比大幅下降也有一部分合理回歸等因素。如2014年湖南省海螺日產4500噸單線平均實現利稅合計約2億元,去年同期有些地區或集團實現利潤增幅大都數倍于銷售收入上升,有的地區或企業產量同比增長10%,而利潤增長5.5倍。

  2.主要問題及原因

  ——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巨大產能過剩矛盾顯現

  國內經濟形勢下行壓力巨大,固定資產投資增長放緩,市場需求疲軟,供需失衡,加劇了產能過剩矛盾,是制約全行業經濟效益最主要因素。2014年湖南省以設計產能規模計達產率為89.88%,屬較高水平;但去年以來有幾條干法線陸續投產達產,預計今年全行業達產率將下降。其主要原因:新型干法技術日益完善提升,日產熟料普遍超過設計能力,且熟料質量優異,并且隨著混凝土尤其是外加劑、復合摻合料技術的發展,單位建筑面積、混凝土及水泥耗熟料量呈下降趨勢。另一方面,也說明湖南省水泥產能控制與過剩現象相對而言,比國內平均水平及部分省區要好。

  ——骨干企業惡性競爭加劇相互壓價銷售現象嚴重

  在水泥市場秩序規范及自律方面,過去主要是小企業惡性競爭,現在主要問題是大企業之間過度競爭。水泥市場出現了一些有違經濟規律的現象,嚴重攪亂了市場,最終又危害了大企業自身的利益。湖南省有段時期商品熟料價格被人為抬高,比32.5水泥高50元以上,目前仍然絕大數多地區42.5水泥比32.5水泥售價低,因而所有大型企業生產32.5水泥效益比42.5高。因此,惡性競爭加劇,相互壓價銷售是嚴重影響水泥行業效益最主要因素。

  ——面臨嚴竣減排壓力挑戰

  水泥工業是“排放大戶”,我國CO2年排放約120億噸,居世界第一,占全球(總量為370億~420億噸)約28%。我國水泥工業年排放CO2約12.5億~14億噸,約占全國總排放量12%,約占全國工業企業碳排放的25%左右。水泥工業顆粒物排放占全國排放量的20%,NOx是我國繼火電廠、機動車之后的第三大排放源,汞排放也是第三大排放源,其單位水泥碳及NOx、SO2、Hg排放比例遠高于國外。水泥耗煤約占國內耗煤總量6.5%,我國經濟總量約占全球經濟總量7%,卻消耗原煤37億噸,約占全球50%。

  水泥行業作為資源、能源依賴型產業,面臨的減排形勢與壓力非常嚴竣。近幾年水泥工業在CO2減排與用能結構等技術及政策層面,如果沒有大的突破和行動上沒有“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勇氣,碳排放、用煤比重下一個五年計劃難以完成目標要求。

  ——部分企業核心競爭力不強 影響行業自律與健康發展

  根據統計資料分析,具有技術、資源優勢及管理能力強的水泥企業比業內管理差的企業,噸水泥綜合成本相差50元左右,比2014年全國水泥平均利潤32元/噸還要高。部分企業當大集團管理不善、效率低下時,會出現虧損或微利,而競爭力強的企業噸水泥利潤則會或高于前者30~50元。當普遍有較高利潤時,各類資本就會追逐投資機會與盈利空間,很難阻止優勢企業擴張或逐利資本投資水泥項目。

  一個地區如有部分企業尤其是大型企業核心競爭力不強,就會對做好行業自律、規范市場行為與協調解決行業內重大問題帶來較大難度,行業難以協調有序發展。

  3.水泥產業集中度及其有關問題分析

  水泥包括商品砼因其生產工藝、裝備、技術成熟及投資門坎相對較低,產品同質化現象十分明顯,技術、專利、品牌等對產品價值(價格)及企業競爭力的影響較弱。加上水泥是特殊的商品(半成品,不能單獨使用),且全部用于混凝土及制品,其價值低而質量重,銷售半徑短,原材料供應范圍更小,相對缺乏形成產業高度集中或構成相對壟斷的內在因素及所必需的條件。我國幅員遼闊,中西部一些地區還很落后,為適應這一巿場需求,大量分散的日產2500噸及以下各種工藝生產線、中小粉磨企業仍將于較長時期存在,這也是影響水泥產業集中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水泥應用狀況,如預拌混凝土比例及機械化施工水平、社會勞動生產效率對水泥業集中度也有很大影響。據全國統計資料顯示,2013年我國預拌混凝土產量為11.7億立方米,混凝土總量超過40億立方米,預拌砼僅占約30%左右。作為預拌混凝土產量最大的江蘇省,2013年C10~C30砼占到江蘇整個混凝土供應總量的71.8%,C35及以上砼占到28.2%(其中C35占絕大部分),32.5水泥完全可配制C40(含以下)砼。國內約70%左右的水泥用于廣闊、分散的工程現場拌制混凝土,其中農村、城鎮等水泥用量約占一半以上,加上應用設計規范等因素,是造成我國32.5水泥占比高及預拌混凝土比例低的主要原因。

  目前位于前兩位的兩家集團合計產能占全省總產能54.67%,前五家合計產能合計占總產能達72%。與發達國家產業集中度對比分析,即可得岀全省水泥產業集中度己達到先進國家水平。目前惡性竟爭現象較為嚴重,單純將其歸因于集中度不高顯然是片面的,或者可以說是自欺欺人的。

  湖南水泥產業集中度若過快提高,可能阻礙技術與管理進步,影響提高企業競爭力,對行業有序健康發展與長遠利益總體影響將弊大于利。當然,局部的、小范圍的整合,如距離較近的且只有單線的企業之間的兼并重組可推進。一個行業需要一些中小企業(盡管總量不太)去保持活力、去激活,大企業才會有壓力及危機感,更有利于行業進步。

 對策措施與水泥行業轉型升級方向

  1.適應新常態發展 要有長期應對水泥消費增長趨緩乃至逐步下降的思想和行動準備

  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發展階段,經濟高速增長逐步轉向中速,固定投資增長趨緩,水泥產業長期以來過度依賴于增加規模的擴能型增長和投資驅動型發展模式已經難以為繼。據統計,發達國家人均年水泥消費量達750公斤左右時,水泥消耗量即達頂點或拐點,繼而開始下降,歐美日目前水泥總消耗量約為高峰時期的三成左右。我國人口基數大,人均收入遠低于發達國家,但2014年人均年水泥消費量達1.61噸,遠超發達國家高速發展時期水平,人均水泥累計消費已達23噸,已經到達消費拐點。

  在經濟新常態中,市場需求增速放緩使產能過剩矛盾更加凸顯,產能過剩和需求不足共存,將是一個長期過程,對水泥產業的影響很大,水泥行業要有足夠的思想準備和應對措施。

  2.深化行業自律 規范市場秩序是行業走出困境的關鍵措施

  市場經濟就是過剩經濟,產能過剩是市場經濟的必然結果。面對當前絕大多數企業虧損的狀況,要主動開展行業自律,進一步規范市場秩序,維護價值規律,不能放任無序、惡性競爭。要積極發揮各級行業協會、大企業集團在維護行業利益及行業自律中的主導、引領作用,要加強縱向溝通,強化橫向合作。在區域之間按市場需求和環境容量合理組織生產,采取錯峰生產等措施,積極維護市場供求平衡和市場競爭秩序,才有可能維護行業利益。

  市場經濟有產業分工、合作與配套,不同區域市場、資源、條件肯定有差別,需要充分合作,講求多贏、雙贏,而不能“一企獨大”。特別是大型企業要有擔當,要切實承擔起社會責任和行業責任,主動探索新形勢下大企業集團的合作模式,形成合作共贏、良性競爭的發展格局,切實承擔起行業“脊梁”的引領作用。

  3.提高大企業核心競爭力 推動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切實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化解產能過剩矛盾,扭轉行業效益下滑局面仍然是行業工作重點。中央對化解產能過剩問題明確指出:“堅持通過市場競爭實現優勝劣汰,強化環保、安全等硬約束;化解產能過剩矛盾根本出路是創新”。李克強總理最近反復強調:“要重點解決‘對審批迷戀’、‘對監管迷茫’等問題”。國發〔2013〕41號文在理念上變以往的“制止”、“抑制”過剩產能為“化解”過剩矛盾,更加突出依靠市場力量調整和優化存量產能,更加突出建立和完善以市場為主導的化解產能過剩矛盾長效機制,強調依靠市場機制加速去產能進程。因此,提高企業競爭力,完善減排技術法規并嚴格監管,遵循規律,注重運用經濟手段是化解產能過剩矛盾的主要途徑。全行業要深入貫徹理解、精準把握中央方針與科學掌握經濟規律。化解產能過剩問題尤其需要企業自律自覺,行業內的大企業起好帶頭作用至關重要。

  湖南省1~10月機立窯水泥產量約占2%,已經為數不多。在成本控制、規范管理方面,海螺具有很多優勢與經驗,水泥行業要推廣學習海螺先進經驗,實施精細化經營管理,推進企業形成新的競爭優勢。

  因此,強化管理,提升技術、減排與資源等競爭優勢,提高運營水平及效率,是著力解決主要矛盾與推動產業健康發展的主要措施。

  4.積極應對減排要求 著手開展碳資產管理與技術準備工作

  水泥工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資源環境減排挑戰,但也面臨著機遇;據權威機構預測全球碳交易市場2020年將達35000億美元。若干年后,水泥廠主營業務要增加碳減排等,其相關利潤可能超過水泥。因此,水泥工業對減排、替代能源相關技術與產業政策的研究顯得非常迫切,這也是水泥工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只有提前謀略,盡早應對,采取得力舉措,方可生存發展。

  國家將開展碳排放權交易及征收排放稅,法律與環境、經濟約束要求日趨嚴格,減排問題已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關鍵性瓶頸問題。水泥屬高碳排放產品,隨著市場機制、金融手段推動產業低碳發展,將帶給企業、社會多重效益,減排就是生產力,將極大地促進我國企業生產經營理念的轉變。

  水泥企業如何使碳資產實現利益最大化?碳資產如何管理與運作?今后碳排放投入產岀分折將成為投資成本論證的一部分,進而對水泥企業提岀了全新要求。國際清潔發展機制(CDM)的實質就是把減少排放的二氧化碳變成可以買賣的資產,用市場手段解決環境問題。水泥行業減排已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關鍵性瓶頸問題,不僅僅是環保問題,更直接關系到了企業的生存與發展空間,與企業效益也密切相關。

  國家出臺了《2014~2015年節能減排低碳發展行動方案》、《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辦法》、新《大氣污染法》、《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略》、《關于加強高風險污染物削減行動計劃》、《聯合組織實施工業領域煤炭清潔高效利用行動計劃》、《組織開展重點企(事)業單位溫室氣體排放報告工作》、GB30760-2014《水泥窯協同處置固體廢物技術規范》、CECS397:2015《水泥基再生材料的環境安全性檢測標準》、GB50954-2014《水泥窯協同處置垃圾工程設計規范》等一系列法規、文件和標準,進一步硬化節能減排降碳指標、量化任務、目標與強化措施。我國宣布將在2017年建立全國性的碳排放交易市場,《中國應對氣候變化規劃(2014~2020年)》中限制水泥碳排放量已列入重要目標點。

  建材和建筑工業合計能耗占全國總能耗的36%~42%,2014年我國能源消費總量為37.6億噸標煤,其中建材行業總能耗為2.87億噸標準煤,占全國能源消耗總量的7.63%,水泥行業能源消耗總量約為1.87億噸標準煤,占全國能耗總量的4.97%,水泥工業也是“消納廢物大戶”。水泥窯協同處置城市生活垃圾、污泥、危險廢棄物技術成熟,可實現“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處理。全行業要完善扶持優惠政策,加大推廣應用力度。

  近年來歐美日水泥工業主要采取的減排節能措施包括:顯著減少普通水泥產量,增加復合(混合)水泥產量,降低水泥產品中熟料的比例;應用替代燃、原料與協同處置技術;研發低碳長壽命水泥產品與可再生能源、可持續性、綠色低碳建筑及再生骨料、碳捕獲及儲存等產業化技術。

  5.水泥業優化所有制結構探討

  湖南省水泥產業仍須優化組織結構和市場分布結構,有序推進優勢企業兼并重組,對規模小、效益低、能耗和環保不達標的企業淘汰相對落后產能,提升行業經濟效益。

  目前國企改革改制是大熱點,結合產業特點與行業實際情況,深入總結國企改制改革與兼并重組的經驗教訓,探討水泥業優化所有制結構與方向,對提高企業運營效率、競爭力與行業運行質量,推動行業健康有序發展具有現實意義。湖南省水泥產業中以國有尤其是央企占較大比例,其主要通過兼并而來,存在管理、機制、文化等整合方面困難,推進優化水泥產業所有制結構與國有企業股權結構值得高度重視。

  眾多權威專家指岀,目前國企改革“出資人”功能缺失是最大難題。混合所有制最主要問題是誰來主導,在推動混合所有制改革方面,頂層設計困難較大,例如引入外資、民資的資產價格、交易方式、信息披露等都還沒有做出很明確的規定。

  在國有資本占比高且屬高度競爭性產品領域,如何實施混合所有制,如何退岀部分或減少國有資本,如何做到從企業監管轉向資產監管,如何吸引民營資本及職業經理人參與等系列問題將是水泥業面臨的重大課題。今后將部分國企或國資由民企或職業管理團隊托管經營也許是一個思路,國有股按約定或優先獲得股息。資產托管是另一種整合方式,即管理權的讓渡,在目前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的現代企業制度框架內,操作相對簡便。通過托管,在雙方建立良好信任關系基礎上再進行產權交易,可以降低風險。

  企業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生存的基礎,沒有競爭優勢的企業將日益喪失影響力與發言權,最終在行業協調中喪失市場,逐漸衰亡。而具有競爭力的企業將逐漸發展壯大,并將對行業格局產生重大影響,甚至造成重新洗牌。

  高技術產業或其它絕大多數行業提高競爭力的關健是開發新產品、技術創新,相較水泥行業,預拌混凝土的運輸半徑小,技術、品牌對產品售價的作用較弱。因而,管理要素及效率是影響競爭力的關健,若依此及實際效果分析比較,民營企業同比具有更大的優勢,更有活力與競爭力。近年來,國務院及有關部門專門頒發多個重要文件并部署、推動國有資本從一般競爭性領域適當退出,岀臺了一系列發展民營經濟優惠政策。因此,從長遠分析預測,民營資本在水泥產業經濟結構中的比重及地位將日益提高。

 6.著力推進信息化與水泥工業深度融合

  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是中央作出的重要戰略決策。工信部印發了《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專項行動計劃(2013~2018年)》,作為建材工業第一大產業的水泥行業更要緊跟國家政策,積極行動。今年以來工業領域一項重要工作也是熱點,就是貫徹中央“中國制造2025”戰略,省政府發布了《湖南應對“中國制造2025”實施方案》。

  推動“互聯網+”己不是口號,是發展方向與大勢所趨,不行動起來,就會落伍掉隊,就會喪失競爭優勢,水泥行業也一樣。要鼓勵水泥骨干企業在工業生產經營過程中應用商業智能系統和產品生命周期管理,提升生產制造、產品研發、供應鏈管理、營銷及服務環節的資源優化配置能力和智能決策水平。如華新水泥公司重視信息化建設,構建信息技術平臺和IT運營服務管理體系,使網上買水泥在華新變成了現實,提升了公司競爭力。

  7.加速推進水泥工業轉型升級

  水泥行業轉型升級方向:從“規模擴張、粗放增長”即規模式增長向內涵式增長轉型;從“兩高一資”向“兩型一綠”轉型;從“純基礎原材料產業”向“環保多功能產業”轉型;從“產品同質化”向“延伸產業鏈、差異化、重品牌”轉型,上游向骨料業、摻合料(混合材粉)產業,下游向高性能、差異化混凝土、水泥制品業如管樁延伸、新型墻材、板材等。

  復合摻合料(混合材粉)產業化、專業化前景廣闊,建設部己率先發布了JG/T486-2015《商品混凝土用復合摻合料》、JGJ/T385-2015《高性能商品混凝土評價標準》等標準。混凝土技術迅速發展已推動行業進入現代混凝土時代,高效外加劑及摻合料的普遍使用,改變了混凝土和水泥單一的依從關系,可以摻入大量摻合料(混合材)。外加劑及摻合料已成為配制高性能混凝土必不可缺的重要組分和功能性材料,它在改善混凝土性能方面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又稱為“輔助性膠凝材料”,大壩、核電等大型工程若不摻加粉煤灰,其質量與施工無法滿足要求。今后復合混合材粉將如近幾年機制砂石專業化一樣興起,水泥產業不再依靠增量發展,而要向產業鏈兩端延伸。

  全行業應重點開發低活性工業廢渣作水泥混合材及混凝土摻合料,湖南水泥產能達1.33億噸,混合材及摻合料將需6500多萬噸,而全省礦渣和粉煤灰等優質活性混合材資源合計不超過900萬噸。水泥產業自身發展及政策要求,都迫切要求水泥企業開辟新的活性混合材,加快低活性廢渣資源的改性研究開發。

  水泥產業延伸與預拌混凝土業融合為一體,由單純生產向整體服務商轉型是發展趨勢,以有效提升混凝土質量及競爭力。目前國內混凝土攪拌站所用水硬性膠凝材料實質是經二次配料工序制備的, 即水泥廠與攪拌站各摻加一部分摻合料,實際是利益分割、二張皮造成的,誰摻誰得利。目前由攪拌站摻加摻合料有很多弊端,難以用現行工藝攪拌均勻。如水泥與混凝土產業融合或條件具備,最終的混凝土產品中膠凝材料組分可在水泥廠一次配制。應大力推行通過供需雙方協商標相關技術要求,制訂企業標準;調整結構的一個重要內容是解決同質化問題,走差異化發展的戰略。鼓勵水泥廠按照市場化、專業化協作,生產配制商品混凝土專用水泥向攪拌站供應。

  從國外大型水泥企業的發展歷程來看,水泥產量排行世界前幾名的水泥企業都是水泥、骨料、混凝土全產業鏈的發展模式,服務與一體化解決方案是企業提供的最終產品。條件具備的地方及集團企業,推行水泥粉磨系統與混凝土配制線布置在一起,并在管理、質量體糸與運作等方面實現兩者真正融合,一體化的連續生產更能有效保證建設工程質量。

  全行業必須主動地改變發展方式,把轉型升級作為行業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推動水泥產業向智能化、服務化、生態化方向發展,水泥行業轉型升級任重道遠。

編輯:馬佳燕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水泥網立場。聯系電話:0571-85871513,郵箱:news@ccement.com。

最新評論

網友留言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網立場

暫無評論

發表評論

閱讀榜

2025-04-05 07:42:16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州市| 江北区| 潢川县| 南康市| 雷州市| 赤壁市| 治县。| 兴宁市| 清苑县| 阳城县| 外汇| 达孜县| 肥城市| 邵阳县| 外汇| 长葛市| 乌鲁木齐市| 九寨沟县| 乌兰察布市| 双峰县| 应城市| 吉木萨尔县| 河源市| 绥芬河市| 师宗县| 平武县| 南丰县| 松阳县| 肥城市| 闻喜县| 宝应县| 子长县| 桓台县| 三台县| 若羌县| 化德县| 梅河口市| 麻栗坡县| 盘山县| 大石桥市| 靖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