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水泥行業生產規模的概況
2004年水泥總產量為9.7億噸,比上年增長12.4%。經中國水泥協會統計計算,其中新型干法水泥產量為3.15億噸,同比增長67.9%,占水泥總產量的比例達到32.5%;立窯水泥產量5.76億噸,同比增長2.3%,占水泥總量比例為59.4%;其它旋窯水泥產量為7900萬噸,同比增長-10.2%,占總產量的8.1%。(見表1)
表1 2004年水泥不同窯型產量分布表
生產窯型 | 產量 ( 萬噸) |
增長率% | 占總量% |
---|---|---|---|
新型干法 | 31488 | 67.9 | 32.5 |
立窯 | 57612 | 2.3 | 59.4 |
其它旋窯 | 7900 | -10.2 | 8.1 |
總量 | 97000 | 12.4 |
按生產規模劃分,大中型企業數量占總企業數比例為24.6%, 但產量占總量的65.2%。就整體來看,水泥企業平均規模偏小,僅18.6 萬噸/個( 見表)。
表2 2004 年大中型企業水泥產量和規模分布表
企業規模 | 企業數 | 占總 企業數% |
水泥產量 (萬噸) |
占總 產量% |
每個企業 平均 產量(萬噸) |
---|---|---|---|---|---|
大型 | 265 | 5.3 | 31911 | 34.2 | 120.4 |
中型 | 973 | 19.5 | 28967 | 31.0 | 29.8 |
小型 | 3804 | 75.4 | 32491 | 34.8 | 8.6 |
總計 | 5042 | 100 | 93369 | 100 | 18.6 |
全國水泥企業從業人數142.21 萬人。在水泥產量比上年增加1 億噸的情況下,從業人員減少了1.13 萬人。其中山東從業人數近15 萬人, 廣東、河北、江蘇、四川、浙江、都在7.7萬人以上。
3、主要經濟指標
去年全行業工業總產值達2400.97億元,利潤總額136.23億元。由于小型企業數量偏多,加之能源、原材料、運輸成本的大幅上漲,水泥生產和銷售成本增長過快,全國水泥企業虧損面仍達27%。以海螺集團為例,受煤炭和電力價格上漲影響,年公司能源支出占總成本的61%, 較上年度高出7個百分點。盡管10億元的凈利潤比上年增長36%,但其去年第一到第四季度的每股收益分別為0.353元、0.277元、0.105元和0.067元,呈現逐季度下滑趨勢。水泥價格全年是先高后低,尤其是六月份之后,多數省份價格持續走低。這與國家控制固定資產投資過熱、煤、電、運成本持續增加、生產供給增長過快、缺少落后水泥企業快速退出政策等因數有關。如果說過去是新型干法水泥集團與小水泥企業相互拼價格、搶市場,而今后將是大企業集團之間對市場的瓜分與競爭,并由此帶來水泥生產集中度的不斷提高。去年水泥工業總產值達100 億元以上的省份見表3。
表3 2004年水泥工業總產值達100億元的省份 單位:億元
工業總產值 | 銷售收入 | 總成本 | 利潤總額 | |
---|---|---|---|---|
全國 | 2400.97 | 2289.88 | 2192.91 | 136.23 |
山東 | 349.60 | 347.10 | 329.29 | 22.77 |
浙江 | 254.64 | 250.85 | 236.50 | 22.47 |
江蘇 | 226.87 | 216.92 | 204.53 | 14.73 |
廣東 | 210.42 | 198.06 | 185.66 | 8.69 |
河北 | 152.49 | 136.80 | 131.85 | 7.71 |
安徽 | 119.30 | 112.12 | 94.01 | 19.79 |
河南 | 113.74 | 97.79 | 96.44 | 4.53 |
編輯:zhangm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