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交流 探索——現代混凝土工程科技論壇
會議現場
12月14日,現代混凝土工程科技論壇在成都隆重召開。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副會長韓先福、常務副秘書長曾慶東、副秘書長韓小華、清華大學廉慧珍教授等行業領導、專家出席此次會議。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副會長韓先福為廉慧珍教授撰寫的《我的論文選評求索與感悟》一書發行儀式致辭
CCPA副秘書長、《混凝土世界雜志》總經理韓小華主持會議
廉慧珍教授《求索與感悟》一書發行儀式
廉慧珍教授簽名贈書
會議開始,舉辦了行業內德高望重的老專家清華大學廉慧珍教授《求索與感悟》發行儀式。
廉慧珍教授撰寫的《我的論文選評求索與感悟》一書,近日由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出版。中國硅酸鹽學會理事長、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會長徐永模為本書作序。
本書是作者40余年專業工作經驗的總結和智慧的結晶,觀點鮮明,反思坦誠,從每一篇論文都能讓讀者縱觀建材行業半個世紀來的發展概況,其中闡述的道理和方法具有很高的參考、借鑒價值,具有前瞻性,對當前和未來科技研究及學科的發展都有很大的啟發,值得各行業的人士閱讀和學習。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副會長韓先福在致辭中表示,廉慧珍教授的書籍不僅是對學術的供獻,更是對混凝土產業的貢獻。
會議特別邀請浙江大學錢曉倩教授、四川鑫統領建材有限公司張大康總工、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周永祥博士、清華大學廉慧珍教授為參會代表帶來現代混凝土工程中問題、現代水泥對現代混凝土的影響、關于高性能混凝土推廣、經濟新常態下現代混凝土技術研究方向等當前熱點話題分析。
[Page]
浙江大學錢曉倩教授
浙江大學錢曉倩教授做《現代混凝土工程中問題》主題報告。他圍繞現代混凝土工程中問題遇到的問題、混凝土早期裂縫控制、混凝土“增效劑”等當前熱點話題來介紹。他表示再生骨料問題研究是必要的,但要解決的是工程技術問題,關鍵是定位什么樣的骨料配什么樣的混凝土。
他還提到,裂縫是混凝土耐久性的克星。非荷載裂縫對結構承載力的影響通常較小,但嚴重降低混凝土結構的耐久性。對傳統普通混凝土,業已形成的設計理論和措施--增設構造筋、設縫等已較好地控制非荷載裂縫。對現代普通混凝土,采用了這些措施,甚至摻膨脹劑、纖維等技術后,裂縫問題依然嚴重。我們該做點什么?他對比了過去與現在材料方面、配合比、混凝土表觀性能、施工方面的不同,可以看出雖然現在科學技術進步了,材料也越來越多樣化,但是現代混凝土裂縫卻依然沒有解決。
他認為傳統普通混凝土與現代普通混凝土質量監理和質量監督的內容與理念要有所調整。關注的重點應該轉移到源頭和過程監控。錢曉倩教授報告中還有很多熱點問題引起了參會代表的熱烈討論。
四川鑫統領建材有限公司張大康總工
四川鑫統領建材有限公司張大康總工介紹現代水泥對現代混凝土的影響,他用豐富的論據講述了半個世紀以來我國水泥質量的變化及對混凝土質量的影響。他認為,混凝土耐久性越來越差,水泥是重要因素之一;對混凝土耐久性而言,半個世紀水泥質量發展的方向已是漸行漸遠;以往對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很少將水泥質量改進作為內容之一,這是迫切需要改變的;C3A高、C3S高、細度細不是導致混凝土耐久性變差的本質原因;本質原因是早期水化速率高、水泥堿含量高;延續百年的現行水泥標準體系,今天看來已經存在重大缺陷,不能僅作為局部的修補,必須重新建立體系框架;目前混凝土行業從提高混凝土耐久性考慮,對水泥行業提出的一些建議、缺乏對能源、資源消耗、環境污染、經濟成本方面的評估。
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周永祥博士
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周永祥博士介紹高性能混凝土推廣應用工作進展情況。周永祥表示,推廣高性能混凝土的目的是:1)化解產能過剩、推動四節一環保,重點是節能減排(混凝土行業對國家整體影響大);2)推動混凝土行業轉型升級,促進混凝土技術進步(行業問題較多,制約了發展;新常態更如此);3)加強全過程控制,提高混凝土工程質量(工程質量問題突出);4)轉變設計、生產和施工理念,提升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觀念落后,上下游各環節銜接不好)等。
住建部今年8月21日發布了《高性能混凝土評價標準》JGJ/T385-2015,自2016年4月1日起實施。周永祥對從背景、總則、術語、基本規定、設計評價、生產評價、工程評價等方面進行了解讀。
清華大學廉慧珍教授
清華大學廉慧珍教授分享經濟新常態下現代混凝土技術研究方向。廉慧珍教授表示,新常態是科學的、穩步的、可持續發展的正常狀態。目前我國混凝土產能過剩,粥少僧多,競爭激烈,那么企業如何在新常態下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找尋出路?可以通過轉變觀念、調整心態;分析形勢、重新定位;打造品牌等方式。
廉慧珍認為,新常態下混凝土產業的目標是要從大國走向強國,混凝土強國的標志第一就是質量和品牌,先做好才能做強,大未必強。對于混凝土企業如何發展?廉慧珍表示,企業要有品牌、優質優價、有求必應,員工們都能夠為企業而自豪,為企業的產品和所提供的服務而感到驕傲,而且要重視人才。新常態下混凝土企業發展的方向可以通過研究創新使得技術進步,進而精心選擇、精心制作、打造高質量品牌。
編輯:鞠麗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