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I下滑映射產能過剩 專家提示謹防工業通縮風險加劇
國家統計局昨日發布2015年10月份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數據顯示,10月份PPI環比下降0.4%,同比下降5.9%。專家普遍認為,PPI持續下降表明工業產能過剩,部分工業領域仍深處通縮困境。
國家信息中心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牛犁在接受新華網記者采訪時表示,PPI持續下降表明工業產能嚴重過剩,工業領域的通縮風險有所加劇。他指出,有效消化過剩產能,防范可能傳導到消費物價上的整體性通縮是當務之急。
牛犁分析,PPI同比與環比出現雙降,主要是大宗商品價格持續走低。有數據顯示,10月大宗商品價格與供需情況皆不理想,受國內外因素影響,5月中旬至今商品價格跌幅已達12.33%。與此同時,大宗商品的進口壓力依然緊張。“由于產能過剩在全球范圍內顯現,各國自有產能還來不及消化,消費他國產能談何容易”,牛犁說道。
匯豐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亦亦持有相似觀點,PPI同比下降5.9%表明工業部門,尤其是石油、天然氣開采、黑色金屬等仍深處通縮困境,“本次讀數反應通縮風險顯著,更隱有惡化趨勢,寬松加碼刻不容緩”。
在談及數據未來走向時,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梁紅預計2016年PPI將保持通縮態勢,受到制造業去產能影響,或將持續為負。她指出,財政政策將在穩增長中發揮更大作用,包括降低有效稅負、加大財政支出等一系列措施。梁紅預計,
“中國經濟下行承壓,是轉型必須要經過的陣痛階段”,牛犁強調,當增長和效益的關系達到重新合理的契合后,經濟的齒輪會運行的更好。當前要繼續刺激正價投資需求,提高產能利用率,同時在需求方面適度穩定投資,從而給供給方面提供更多機會,建立起與新的增長速度相適應的平衡關系。
統計局同日發布10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據統計,10月份CPI環比下降0.3%,同比上漲1.3%。
編輯:張敏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