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的本質及水泥行業跨越危機的辦法
謹以此文獻給海螺水泥、中國建材、紅獅水泥及全體行業同仁,一家之見,僅供參考
一、金融危機是產能過剩的經濟危機
農業社會的經濟危機是糧食短缺的危機,并因為農業社會金融欠發達、流通不暢順而加劇了危機的后果。中國歷史上的大部分農民起義,其源頭都在于因人口膨脹到某個程度,加上氣候失調,造成糧食局部或全面短缺而引發暴力爭奪。暴力爭奪糧食的斗爭,導致天下大亂,糧食生產能力更加下降,從而導致危機難以解決,直到人口大幅下降,資源負荷大幅減輕,危機才漸漸解決。可見,殺人!!!,是解決農業社會經濟危機的核心方法。
與農業社會不同,工業社會的經濟危機是產能過剩的危機,并因信息流、物流過暢、金融杠桿過度而培育了危機,其首先表現為產能過剩通貨緊縮造成企業大量破產,繼而因債務危機波及金融系統,演變為金融危機。可見,現代金融危機的過程是企業殺企業、企業和金融機構互殺、金融機構殺金融機構的過程。在拼殺前期,民粹主義的政府和民眾樂見這樣的拼殺并享受快感,在拼殺后期,經濟崩潰,作為觀眾的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也因為收入降低而受傷,并轉而心態惡化,影響經濟復蘇,甚至影響政局穩定(在拉美東南亞希臘等世界各地已有先例)。
二、金融危機的孕育
一輪經濟低谷過后,隨著去產能、去庫存、去債務過程的完成,新的產品或業態逐漸成形并成為新的經濟增長動力;在此同時,資金成本不斷降低并長期保持在低位,政府工作也回歸到以促進經濟發展為中心任務,社會各階層的利益在低位得以相對平衡,并促使消費、投資(甚至包括出口)逐步恢復,經濟生活逐漸趨于正常。
新的一輪危機在經濟上升期逐漸孕育:
(1)市場銷量的少許增加,導致價格的大幅上漲,并最終導致產能的大幅度增長。
(2)專家學者對新經濟的拚命鼓吹,使整個社會都認為新經濟的市場空間是無窮大的,從而帶起投資狂潮,并迅速把新經濟催老。
(3)政府介入,給予新經濟各項優惠扶持政策,包括金融政策,從而縮短了繁榮的時長。
(4)金融機構在國家政策引導下,更加大膽地給新經濟發放金融支持,從而積聚了金融風險。
(5)新經濟快速發展,帶動全社會的經濟景氣度,從而帶動各行各業包括老行業丶加快發展,民間資金通過各種渠道進入投資領域,加劇了潛在的金融風險。
(6)在經濟景氣的泡沫中,政府趁機加大稅費的征收比例,銀行趁機加大放貸力度并借機提高利率,員工很容易爭取到工資福利待遇的提高并因收入預期看多而擴大消費,企業規劃進一步擴大規模以消化各項負擔并相信加大投入能繼續獲取更大回報。全社會的貪婪,共同孕育著金融危機。
三、金融危機的爆發
在一輪經濟的繁榮高位,政府總會借用民意,加大稅費收入、抑制出口、提高社會褔利、加息限貸,從而不斷提高企業的非生產材料成本;與此同時,各項繁榮時期的盲目投資,開始不斷形成現實的生產能力,沖擊市場,導致惡性競爭,不斷降低產品或服務的價格。
在非生產材料成本的不斷上升和銷售價格的不斷下降的負能量循環中,企業只有通過不斷降低生產成本,以求擺脫下行漩渦。因為產品和生產工藝的同質化,事實上成本下降是有極限的,陷入漩渦的企業數量眾多,并波及其它行業,就會演變成金融危機。
危機的爆發有其規律,政府常常會用淘汰落后、產業升級的口號指導危機的解決。所謂的淘汰落后、產業升級,解決的是單個企業抵御經營風險、實現持續發展的問題,不能簡單地拿來解決金融危機,因為從本質上講,今天的落后產能可能在昨天還是先進產能,而今天的先進產能,明天也可能就變成落后產能,淘汰落后、產業升級永遠是進行時,沒有結束時,也永遠是有危機感的企業行動,無需政府過度介入,甚至拔苗助長。改革開放后,我們運用淘汰落后、產業升級的辦法也至少已經三十多年了,可結果呢?越來越過剩!
四、現有常用的解決金融危機的辦法
1.擴大投資,典型有:
(1)美國1929金融危機爆發后,實施的羅斯褔新政,同期希特勒在德國采取類似政策,恢復經濟,儲備了各自的戰爭實力(最終德國先與俄法英呂布戰三英,美國掘起成為霸主)
(2)08金融危機后,四萬億政府投資出臺,并帶動金融機構跟進投資40萬億,中國經濟一腳跨出危機,并繼續高速發展6年(現在重陷危機之中)。
2.擴大消費,典型有
(1)2001前后,美國第一次互聯網泡沫破裂,美國政府為刺激經濟,大搞消費刺激,面向原來不具備購房能力的人群大放次級貨款,帶動美國房地產市場繁榮(直到2008年次貸危機爆發)。
(2)同在2001年前后,購房按揭貸款在中國推廣,帶動中國房地產價格在2003-2007年連年暴漲,隨后在2008年陷入滯漲,幸得金融危機爆發,我們趁機放水,房地產泡沫再次升起,直到2013年(在隨后的限購限貸運動中,經濟下行,好多人說,我們正在危機中)。
3.控制產能,典型有:
(1)甘青地區兩大主導水泥企業聯合控制產能發揮,取得較好效益(近期另一狼性企業新線投產,當地價格雪崩)。
(2)為穩定煤價,2013年起,神華等煤企聯合限產,國家配合限制煤炭企業超產能生產,延緩了煤炭價格下跌(截自現在,估計見底,大部分煤企虧損)。
4.鼓勵形成產能壟斷,典型有:
(1)南車、北車不僅在國內競爭,還跑到國外競爭,國家出面把兩家合并成中車,人稱中國神車,雄糾糾沖向國際市場(估計都是賠本的買賣,合并后競爭能力不見得提升)。
(2)中國建材通過市場兼并重組,形成龐大產能,在局部區域占有話語權,減輕了水泥行業的惡性競爭(但中建材也因此背上了沉重的負擔,今年水泥行業利潤大幅減少)。
5.增加出口,典型有:
(1)改革開放后,中國正處于人口紅利期,大量使用廉價勞動力,生產出口紡織品,掘回來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的第一筒金。
(2)2014年起,國內粗鋼消費量進入負增長,國內鋼廠擴大出口,全年出口9000多萬噸,鋼鐵行業得以免除虧損的命運(2015年出口繼續增長,結果世界最大的鋼鐵企業也虧損了,國內鋼鐵行業全面虧損)。
[Page]五、水泥行業如何跨過金融危機
我們無法避免金融危機的爆發,我們只能設法減少金融危機對我們的傷害,爭取存活下來并獲得危機后的發展機遇。
1.水泥行業面臨的發展階段
中國經濟經過三十多年的高速發展,水泥行業和國家發展同步,也獲得了三十多年的高速發展。隨著經濟總量的不斷上升,經濟發展的內在動力必然逐漸蓑減,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在起作用。與之對應,水泥的消費量也必然進入平臺期
人口紅利期的計劃生育政策在嚴格執行的前二十年,直到2008年以前,都在客觀上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原因在于:在計劃生育政策前期,需要撫養的老人和小孩比例都很少,勞動力人口占比最高,加之經濟的起點低,只要經濟體制和經濟政策不過分錯誤,經濟發展速度會自發地進入快車道,并帶動一輪又一輪投資,形成龐大的產能。
因為受生育政策的影響,自2014年起,中國勞動力人口進入蓑減期,必將疊加影響經濟的增長速度,忘想利用科技創新和提高勞動效率來提振經濟,難度非常大,有夢想固然比沒夢想好,但把夢想變成現實畢竟很難,需要漫長的過程。
放開二胎政策,預期會帶來近兩三年出生人口的反彈,隨后中國重新陷入低生育狀況,因為九O后一代進入生育年齡的人口基數本身己大大減少了,只有六十年代的60%。即:排除發生動亂或戰爭的意外狀況,人口的增長瓶頸制約了建設規模的擴大,水泥消費量從長期看,如10年后,大幅蓑減是必然的。
2.水泥行業的競爭分區和競爭狀態
由于水泥的短腿運輸特點,筆者認為,水泥按地域區隔,可分為以下市場區域:
(1)長江中下游及東南沿海區域,含蘇皖贛卾湘浙閩大部及三峽庫區和廣東沿海
(2)珠三角及珠江流域含西江區域
(3)京津冀區域
(4)豫魯區域
(5)川渝區域
(6)東北區域
(7)其它以省為單位,以省會城市為核心的地方區域
筆者認為,中國水泥行業目前的競爭狀態正處于由自由競爭狀態向壟斷狀態轉變之中的過渡狀態,即所謂的競合狀態。各區域前三名企業的市場份額普遍已達50%以上,理論上已經具備了壟斷的能力,只是心智上,大部分企業還處在自由競爭狀態。
3.市場呼喚壟斷,政府需要加強反壟斷
以長江中下游及東南沿海區域為例,由于海螺水泥和中建材南方水泥的存在,事實上已經具備了壟斷的能力,但現在南方水泥拼命協調,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在于海螺水泥還沒有轉變過來,他的思想還停留在自由競爭階段。由此,出現了這樣的怪象:市場呼喚壟斷,具備壟斷能力的企業偏偏喜歡自由競爭;政府的功能是預防壟斷企業的形成,可由于中國企業習慣性的過度競爭,政府反過來一天到晚謀劃著大企業配對聯合,促進壟斷。
在過去的二十年里,海螺水泥利用資本巿場的助推,發揮自身成本控制和規模擴張的優勢,借中國發展之東風,快速成長為世界最具競爭優勢的特大型水泥企業,他的發展道路無疑是正確的,在他的發展過程中,通過價格杠桿遏制其它企業的擴張速度,無疑也是深謀遠慮的。問題是,現在國家的發展常態化了,水泥銷量拐點也已經形成,新的生產線投運趨于尾巴,我們的策略該有所調整,還是一如繼往
在過去的十多年里,中國建材善用資本巿場的助推,發揮極致的市場重組能力,借中國發展之東風,挾市場協同之糖彈,快速成長為世界規模最大的特大型水泥企業,他的發展道路無疑也是正確的,在他的發展過程中,通過市場讓步換取其它企業的價格協同,無疑也是深思熟慮的。問題是,如果水泥銷量進一步下滑,我們的協同方法該有所調整,還是一如既往。
在過去的幾十年里,民營資本在中國得到了快速的發展,水泥行業也是如此,但現在明顯碰到了發展瓶頸,如紅獅、天瑞等續存的企業還是民營資本控股,而山水則前程未卜,更多的民企己被巨蟹收編,成為蝦兵。問題是,如果水泥銷量進一步下滑,國家政策和金融政策對民資進一步影響進一步加劇,剩下的民營水泥企業是繼續和大蟹撕殺,還是及早投降?是謀求有尊嚴的合作,還是靠打游擊茍活?值得大家深思!
4.大蟹如何善用壟斷地位,獲得合法收益
如果說,在某一區域,兩家企業的市場份額達到了50%,我們視之為具備了壟斷能力,那么我們說,大蟹具備了獲得壟斷地位的實力基礎。壟斷地位的取得,與壟斷能力的形成,有關聯,非必然。壟斷地位的取得,與壟斷行為的實施,有關聯,非必然。壟斷行為的實施,與違反反壟斷法,有關聯,非必然。如長江中下游區域,海螺水泥和中建材南方水泥的產能份額達到了50%,可以說,他們具備了壟斷能力,可沒有去獲取壟斷地位,更沒有去實施壟斷行為,遑論違反反壟斷法了。站在善用壟斷地位,獲得合法收益的企業利益角度看,他們是不合格的。
所謂善用壟斷地位,是指優勢企業利用行業優勢地位,維護行業正常秩序,實現行業利益、企業利益和社會利益的平衡共贏,獲得企業的長期生存空間;所謂惡用壟斷地位,是指優勢企業利用行業優勢地位,惡意打壓其它企業發展并進而獨霸市場,謀求暴利,損害公共利益的行為,本質上己經違反了反壟斷法,將招來政府和社會的擊殺。
對于南方大泥而言,推行全流域的全面的協同是錯誤的,體現在:
(1)海螺水泥不參加或消極參加,協同效果大打折扣,最終流于形式。
(2)如果其它企業積極參加協同,受益者是海螺水泥,結果強者逾強,弱者喝湯,長此以往,強者一擊,弱者煙滅。
(3)如果其它企業也不參加協同,南方水泥沒有能力制裁,最后,南方受傷,它人得利。
對于南方水泥而言,正確的方法是劃小區域,分為核心利潤區和隨波逐流區:
(1)在自身份額大控制力強的核心利潤區域,加大協同力度,方法是胡蘿卜+大棒,即如果大家協同,就加大讓步,確保效益;如果協調不成,就對競爭對手大棒出擊,定點撥釘,直到對手投降。
(2)在自身份額小、海螺水泥份額大的區域,把市場協同權徹底讓給海螺水泥,在允許虧損的思想準備下,隨波逐流,全產能發揮,讓人家來做工作協同。
對于海螺水泥而言,推行全流域的自由競爭的市場行為,是簡單粗暴易行的方法,無疑也不是最佳的選項,因為自己的份額最大,東沖西突,反傷的是自己,今年四季度旺季不旺,代表著這樣的營銷模式該終結了。
對于海螺水泥而言,正確的方法是,在長江流域,接過南方水泥的協同權,當仁不讓,倚天屠龍,號令天下,具體操作如下:
(1)戰略默契:
與南方水泥、紅獅水泥、華新水泥及亞泥、金峰、葛洲壩水泥、希望水泥、上峰水泥等區域主要企業達成產能發揮默契。
(2)協同一致
發揮南方水泥協同能力優勢,協調各地水泥協會落實產能協同目標。
(3)市場控制
利用市場手段,以身作則并帶動各家把多余的水泥以合理價格集中發往不參與協同的企業的核心市場,直到其徹底投降。
(4)產能置換
在強·大合作的基礎上,實施產能置換計劃,使各區域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高,以利穩定市場。
(5)戒貪
貪婪是我們的本性,隨著我們地位的攀升而日益變本加厲,特別是幾千年集權社會的文化傳統,我們總想著改朝換代、一統天下,結果也只有幾個人成功?甚至得而復失。
成語曰“窮寇莫追”,放人家一條生路,只要他按時上貢。順便搞個把不聽話的開刀,練練競爭能力。這樣的新常態形成了,最大的得利者是誰呢?不言而喻!
5.紅獅水泥的崛起
紅獅水泥,人稱小海螺,依靠先進的設備,精細化管理,局部為王策略,穩步發展,成為民營水泥第一,產能即將過億噸,效益一直保持穩定。紅獅水泥的發展,有許多值得借鑒的經驗,在行業協同方面,更有創新:
(1)使終保持局部市場成本規模優勢,
(2)以成本規模優勢占領市場,
(3)放劣勢企業一條生路,逼其加大停窯力度,成本價掛鉤價供其熟料,
(4)優勢企業同步停窯,實現區域共贏
6.6.5%意味著什么?最后的晚餐!
十三五規劃出臺了,通篇講的是如何用錢,沒看到什么具體的指導傳統行業賺錢的方法。習總和李相解釋了,GDP目標6.5%還是要保證的,還是有保證的。
我們知道,互相聯++,就相當于在傳統行業的老臉上凃脂抹粉。如果傳統行業繼續沉淪,光靠互聯網++,雖然能促進經濟發展,但要支撐6.5%,還是力度不夠的,還得靠房地產和基礎設施建設這兩帖藥。
好多人都把房地產和基礎設施建設這兩帖藥視為毒藥,因為房地產如果盲目發展會導致鬼城連片,基礎設施過度投入往往會使形成的資產無法獲利,最終會導致金融危機。但筆者認為,先把今天過下去,才能活到明天,才能考慮后夭的事情。況且圍繞都市化的進程,搞好基礎設施建設,長遠看是沒有錯的;許多老百姓實現了從農村到城鎮的轉移,他們的后代還要實現從城鎮向都市的轉移,也是沒有錯的。可以說,降準降息降首付降重大項目資本金比例,中央是準備好大吃基礎設施建設和房地產這兩帖藥的,只是為堵一眾民粹主義分子之口,對這兩帖只吃不講罷了。
兩帖藥的存在,對應的是水泥消費量的平臺期,真是經濟歷史發展的奇妙!在平臺期,實際產能還會平緩上升,而消費量已經難得增長,甚至逐漸萎縮直到斷崖期,對水泥行業而言,這是最后的晚餐,可以的選項會漸漸減少:
(1)耗到斷崖期,優勢企業盈利微薄,繼續收購擴大規模;劣勢企業苦苦支撐,漸漸消亡。終于,天亮了,斷崖了,大家兩手空空,渾身鮮血,市場也不見了。
(2)優勢企業引領行業協同,規范協同,打擊違反行業利益的企業。終于,天亮了,留幾家留守,其它人背著錢袋各奔東西。
六、結語
產能過剰是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金融危機是經濟發展的必然階段。善對產能過剩,善對金融危機,水泥企業才能減少產能過剩的傷害,平穩越過金融危機。2015,我們只是處在自相殘殺的危機之中,我們已經艱難地過;2020,最遲2025,我們如果碰到真正的無法挽救的金融危機,我們怎么過?唯有懷仁善之心,克己奉公,抱團取暖,或有一片光明。
編輯:武文博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