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發令 四措施穩工業增長
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昨天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是十三五規劃建議正式公布后的第一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決定,要用新理念統領“十三五”規劃編制,同時還提出要部署推進工業穩增長調結構,決定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精簡優化企業投資和高速公路審批。
昨天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可以說長遠規劃和近期部署結合。會議重點強調十三五規劃編制必須圍繞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和共享”的理念,我們知道,未來五年,乃至更長一段時間,中國的發展方向,被清晰地表述在這五個詞匯當中。那么,實現這些目標,需要哪些應對政策呢?會議定調,需要能增后勁、補短板、促均衡、上水平的政策;未來還需要怎樣的工程和項目?會議明確:需要的是對轉方式、調結構、促升級帶動力大的重大工程,對推進生態保護、民生改善和社會公平作用顯著的重大項目。會議還表態,十三五規劃的編制最終會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我們知道,十三五規劃編制將在明年兩會發布,并征求意見,所以對于國務院來說,時間還是比較緊迫。
另外,今年只剩下兩個月了,能否在年底完成年初設定的經濟目標也相當關鍵,所以近期經濟政策會有哪些部署,同樣也值得我們關注,要向哪里要動力:昨天常務會議的表態也透露出未來兩個月經濟政策的重點走向,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優化產業結構,提高企業效益,著力穩定工業的增長;二是推進利率市場化,加快建設適應市場需求的利率形成和調控機制;三是擴大有效投資和公共產品供給,以推動擴內需惠民生。
四措施促進企業拓市場增效益 穩工業增長
實際上,在十三五規劃綱要建議當中,涉及的目標領域很多,哪個目標居于首位,那就是穩增長。近期,最重要的穩增長又在哪個領域呢?昨天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定調:要著力穩定工業增長、優化產業結構,提高企業效益,這對穩住就業、鞏固經濟向好基礎,意義重大。如何穩住工業增長?又將從四個方面發力,包括:促進創新,拓展市場、深化改革,加大扶持。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部長徐洪才認為,政府在促進創新方向有發力空間,將提供資金支持、并引導整合資源,建立創新平臺。
徐洪才:目前的工業企業經濟效益比較差,拖累了經濟增長,從短期來看,穩增長還是一個重要任務,所以就提出促進創新、拓展市場、 深化改革、加大扶持這四個措施,針對性解決目前工業企業效益滑坡。現在,創新不僅僅是口號,還需要一些條件,企業是創新的主體,但是企業的創新也不是一盤散沙,政府要啟動整合組織資源的作用,建立這種創新平臺,讓社會各個方面、大家都可以充分利用,提高我們創新創業的效率。
確定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 完善利率形成和調控機制
穩增長,工業領域處于第一位,除了政府的資金支持,社會融資的便利更為重要。因此,如何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效能?昨天,國務院定調說:要推進利率市場化,加快建設適應市場需求的利率形成和調控機制。近年來,央行已經分三步,逐步放開存款利率,最近的一次,是上個月底,央行決定對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等不再設置存款利率浮動上限。可以說,這次國務院的定調意味著,利率市場化長跑進入最后的沖刺階段。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副所長趙錫軍表示,未來政策的重點將偏向于兩方面,一是發揮存貸款基準利率的參考和指引作用,二是加強對非理性定價行為的監督管理。
趙錫軍:理論上來講,人民銀行已經完全放開了利率,商業銀行可以自己來決定了,但是,要有一些善后繼續來做,比如各個商業銀行怎么形成自己的利率,同時,人民銀行怎么通過新的政策貨幣工具的使用,來適應利率市場化的要求。另外,原則上來講,每家機構都有權利決定自己存貸款的利率,可能會出現,有些機構的非理性定價,明明知道風險很高,仍然還是要放貸款;或者項目很好,卻不放貸款。所以,作為管理部門來講,還要進行監管,保證市場規范運行。
精簡優化企業投資和高速公路審批 推動擴內需惠民生
有了錢,有了更多的融資渠道后,問題又來了,那就是如何有效投資,公共產品如何精準供給?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仍然是發力的關鍵。不過,相對于往常的宏觀表達,國務院這次的指向性非常具體:重點指向了高速公路的審批,明確前置要件從17項減為7項,同時指出政府服務要釋放出促發展、惠民生的新紅利,具體來說,近期的重點將聚焦于部分中介服務實行清單管理,而在線審批的監管平臺將相互貫通。
編輯:武文博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