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水泥旺季為何不旺 明年能否絕地反擊
據統計,1-8月,全國水泥行業累計利潤總額約為157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307億元,同比下滑66%,增速下降幅度較1-7月擴大2.4個百分點。產量方面,1-8月份,全國累計水泥產量15億噸,同比下滑5%。
另外,進入十月以后,水泥行業已經迎來傳統“銷售旺季”,業內也普遍希望借此提振水泥價格,但據中國水泥網行情數據中心消息,由于需求恢復不足,各地漲價落實情況堪憂,且存在明升暗降情況,旺季不旺已是定局。
截止8月底,行業利潤相比去年已近“膝斬”,后期行情卻難言樂觀,究其原因,需求下滑可謂罪魁禍首。從水泥消費結構來看,基建(約40%)和房地產(約30-35%)占據絕大部分份額。因而,今年以來持續走低的房地產和基建投資成為導致水泥行業利潤下滑的關鍵因素。
基建:項目落實難 水泥需求帶動受限
今年以來,為應對持續下行的經濟態勢,加大基礎建設投資力度成為確保經濟平穩運行的關鍵,交通部長楊傳堂曾在交通運輸部上半年工作總結和下半年工作部署會議上明確表示,如無重大變化,全年完成2.6萬億元投資有較大把握,而截至目前發改委已批復各類交通基礎建設投資項目合計達到17933.802億元。
但是,大規模的基建審批過后,落實卻成為一大難題。審計署最新審計結果顯示:截止目前中國鐵路總公司有近三成鐵路項目投資計劃完成率低于50%,其中20個項目低于10%,5個項目為0%,而在重大水利項目方面,29個省2015年度重大農業節水工程中央投資124.33億元,截至7月底僅完成7.08億元,投資完成率僅為5.69%。
除鐵路、水利以外,公路、保障房等領域均存在嚴重的項目完成率低的情況,究其原因,包括資金困難以及前期工作、征地拆遷進展緩慢等多個方面,而其中資金到位困難是主要原因。
據財政部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地方財政收入43652億元,增長8.3%,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2.8個百分點。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房地產發展趨緩,長期其支撐作用的土地出讓金收入大幅下滑。
統計顯示,2015年上半年,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四大一線城市土地成交出讓金額總計為1655億元,與2014年同期的2605億元相比,下滑了36%。從全國百強城市土地出讓金額來看,賣地收入銳減,合計總出讓11813宗土地,成交總金額7021.7億元,與2014年同期的10890億元相比,下調幅度高達35.5%。
此外,城投債一直是地方基建資金的重要來源,但去年底為控制高企的地方債規模,財政部下發《地方政府性存量債務清理處置辦法》,持續了將近四年的城投盛宴步入尾聲,有專家預計,為此今年地方政府融資缺口可能高達1萬億元。
事實上,正是看到了財政收入增幅放緩,城投債融資困難,以及已經嚴重高企的地方債問題給基礎設施建設帶來的制約,近年來中央和地方開始大力推廣PPP項目,即直接吸收民間資本用于基礎設施建設,但是作為一種新的投資模式,PPP推廣卻并不順利。
資料顯示,自PPP項目啟動一年多以來,中央和地方推的PPP項目達1860個,投資規模達3.4萬億,但由于機制建設跟進緩慢,責任劃分模糊等等原因,項目推進后勁不足,PPP項目沒有收到預期效果。
由于基建在水泥需求結構中達到40%左右,因此上半年的基建項目落實情況不佳,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水泥行業嚴峻的市場形勢,本就在困難的行情,由此更顯艱難。從后期來看,欲加速基建的投資的落實,必須在加快制度建設的同時,改善融資渠道,保證資金的到位。
房地產:拯救的是房價 疲軟的是行業
上半年低迷的房地產市場是導致水泥需求下滑的最主要原因。事實上,房地產的調整從2014年初就已經逐步開始,只是市場形勢的變化影響到投資領域要一段時間,于是今年房地產行業遇冷帶來的鏈式反應全面波及水泥行業。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份,35家上市房企中,20家房企的年度銷售任務完成率不足60%,部分房企的任務完成率甚至不達50%,大多數房企均面臨著嚴峻的銷售任務,開發商業績直觀反映了房地產行業目前面臨的困境。
為提振樓市,去年下半年至今,各地方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的刺激措施,從取消限購到降低首付比例以及通過利率和公積金政策的調整,以期穩定房地產市場。事實也表明,相關政策的落實,的確刺激了一部分市場需求,已定程度上穩定了房地產行業,有其是近期,一二線城市房價已經出現企穩回升跡象,但這僅僅體現在消費層面,在全國樓市呈現回暖趨勢的同時,更深層次的投資和土地轉讓領域,卻未見根本性好轉。
數據顯示,8月份,全國300個城市共成交土地1531宗,環比減少30%,同比減少36%;成交面積5389萬平方米,環比減少29%,同比減少40%。在土地成交量大幅下降的同時,多地土地出現流拍。有業內人士向記者指出,8月全國300個城市共推出土地2610宗,成交1531宗,流拍土地多達1079宗,其中流拍的住宅用地有335宗。
相比于銷售市場的逐步回暖,土地的流拍事實上更能顯示未來房地產市場的走勢,可以看出開發生普遍對未來行情持悲觀態度,而目前房地產行業仍然處在緩慢的去庫存階段,實際投資的回暖將非常困難。
從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來看,1-9月全國房屋新開工面積95182萬平方米,下降16.8%,降幅持平。其中,住宅新開工面積65830萬平方米,下降17.9%。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14116萬平方米,同比下降32.1%,降幅比1-7月份擴大0.1個百分點。
可以說,土地購置面積和新開工面積的降低最能體現市場對未來房地產市場的態度,也直接影響到水泥、鋼鐵等上游產業的需求。由此也不難看出,今年水泥需求的下降,以及行情的低迷與房地產市場的萎靡不振有著最直接的關系。
從后期發展來看,由于東部沿海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相對完善,房地產行業形勢走低造成的影響將更為明顯,好在經濟發展帶來的人口流入將增加一部分住房需求,客觀上減緩了房地產形勢下跌趨勢,而相比之下,東北就沒那么幸運了,人口外流帶來的影響正在加深,未來東北水泥行情將長期低迷。
總結:今年已無力回天 明年恐繼續煎熬
進入八月以后,水泥行業已經逐步進入傳統旺季,但需求仍顯不足。據中國水泥網統計數據顯示,9月P.O42.5水泥全國水泥僅7省水泥價格同比上漲,均價環比下跌2元/噸。價格下探趨勢仍然存在,目前雖然為公布產量數據,但下滑趨勢難阻。
另外,從近期已經公布的水泥企業9月業績預告來看,冀東、上峰、萬年青、金圓等水泥企業均出現大幅虧損或業績下滑。不僅如此,今年1-8月,全國水泥行業利潤157億元,同比跌幅達到驚人的66%,而這也是近年來水泥行業1-8月利潤出現的最大幅度下滑,超過2012年1-8月53.31%的行業利潤跌幅。從今年1-8月行業利潤總額來看,也僅高于2007年的123億元,已經創下8年以來新低,比近年來相對困難的2012年1-8月行業利潤還要低接近50%。
在固定資產投資方面,同樣不容樂觀。數據顯示,2013-2015年1-8月國內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分別為20.3%、16.5%和10.9%,即3年之內1-8月國內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便實現了腰斬。由此可見,當前水泥行業不但利潤低,后期形勢同樣不容樂觀。預計今年,水泥行業利潤恐創下近年新低,產量將下滑5%左右。
基于明年行情,房地產行業正面臨較大的供需矛盾,即便在政府政策支持下也難以有效回升,將經歷一個較長的去庫存階段,在此期間投資難有大幅提升。因此,明年水泥行情走勢仍人需要基建拉動。目前基于PPP落地難以及基礎工程建設推進緩慢等問題,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價格機制改革的若干意見》為代表的一系列政策已經出臺,有望推動基建進程。
綜合來看,中國經濟正在處于一個極具深度和寬度的調整期,由于前期發展過程中對基建、房地產等投資拉動型經濟的過度依賴,導致了當前經濟的轉型困難。然而,也正是基于轉型困難的考慮,以及我國依舊相對落后的基礎設施建設情況,政策對基建和房地產的支持將繼續維持,以避免經濟結構遭受毀滅性打擊,但不容置疑的是,二者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將逐步被有意識的弱化。
當前,擴大內需仍然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點工作,對此政府層面將不遺余力。明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難以回升,加之近年行情慘淡對市場信心的打擊,水泥行業形勢將不容樂觀。即便長江經濟帶、京津冀協同發展、“一帶一路”等政策方案正在加緊落實,相關部委也批復了大量基建工程,但仍需一段時間落實,且其中面臨的阻力不小,對水泥需求的拉動難以立竿見影。
未來包括水泥行業在內的基礎工業轉型升級勢在必行,鋼鐵行業已經舉步維艱,未來數年內,水泥行業恐將步鋼鐵行業的后塵,相關企業若不能做出及時調整,優化產能結構,調整營銷思路,將產業做精、做細,那么困境將不可避免。
明年,水泥行業依然會在“寒冬”中度過,在此背景下,市場競爭將空前激烈,企業間重組聯合更加頻繁,高成本企業越來越難以支撐,此輪基于經濟下滑帶來的行業調整或將持續數年,水泥行業也將在這一過程中獲得重生。
編輯:馬佳燕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