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化解產能過剩不可缺失引導企業主動退出
國家統計局剛發布了9月份經濟數據。2015年9月水泥產量為21764萬噸, 1-9月累計產量為172337萬噸,同比增長-4.7%。看來,今年水泥產量同比下降已幾成定局。接下去趨勢如何呢?《中國建材報》刊發了根據工信部原材料司司長周長益近在第三屆中國綠色建材產業合作論壇上講話錄音整理的題為“創造市場需求 推動綠色發展”的文章。文章對水泥產量趨勢判斷為,產量下降速度較快的產業(鋼鐵、水泥、平板玻璃,有色金屬中的鉛)符合預期,更重要的是這些“下降”依靠的并不是行政命令,而是對市場需求的反應。水泥面臨的產能過剩程度比預期要嚴重。產能過剩并不像想象中那樣,只下降百分之幾就可以。最終穩定的產量在多少億噸比較合適?我個人認為水泥在“十三五”期間可能下降的幅度比預期要大。預期是多少,文章沒有說,只稱,之前1至8月下降符合預期,據國家統計局公布1-8月水泥產量為150548萬噸,同比下降5%。這就意味著,官方當前預期下降應在5%上下,之后,下降的幅度要大于5%。
在周司長講話中稱,水泥、平板玻璃都是“兩高”行業,在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下,脫硫、脫硝、除塵的標準會越來越高。水泥工業是碳排放大戶。現在這方面還未發力,一旦碳交易市場建立起來,碳排放開始算賬的時候,發展形勢會更加嚴峻。
剛公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價格機制改革的若干意見》指出,統籌運用環保稅收、收費及相關服務價格政策,加大經濟杠桿調節力度,逐步使企業排放各類污染物承擔的支出高于主動治理成本,提高企業主動治污減排的積極性。積極推進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工作,完善排污權交易價格體系,運用市場手段引導企業主動治污減排。《意見》指出,健全生產領域節能環保價格政策。建立有利于節能減排的價格體系,逐步使能源價格充分反映環境治理成本。研究完善對“兩高一剩”(高耗能、高污染、產能過剩)行業落后工藝、設備和產品生產的差別電價、水價等價格措施,對電解鋁、水泥等行業實行基于單位能耗超定額加價的電價政策,加快淘汰落后產能,促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需求有可能繼續下降,價格持續低迷,節能減排、環保壓力不斷加大。不少水泥企業處在虧損或邊緣狀態。處在該狀態下,企業的心態往往期待“咸魚翻身”。猶如不愿急速將處在下跌中股票拋出,攥在手中,期望回升。如是正常波動的股票攥在手中也合常理,但如是垃圾股了,還緊緊攥在手中不放,損失只會越來越大。
近《中國建材報》有篇題為“節能工作啟動‘山東標準’戰略”的報道。報道稱,山東省將在建材等重點領域,制(修)訂更加嚴格的節能地方標準。適時將能效“領跑者”指標納入強制性終端用能產品能效標準和行業能耗限額標準指標體系,將能效“領跑者”的能耗水平或產品能效指標確定為高耗能及產能嚴重過剩行業準入指標。能效標準中的能效限定值和能耗限額標準中的能耗限定值應至少淘汰20%左右的落后產品和落后產能。說來也是,你要消耗比別人多的資源生產產品,理應“走人”。
對于處在虧損或邊緣狀態水泥企業,一般來說,其市場競爭能力較弱,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果只是管理不善問題,還可通過加強管理、委托管理等方式加以扭轉。但如果是在項目預測、規模、布局、選點、資源、技術、設備、環保、節能、安全等方面,在項目建設時出于所謂節省投資,或是“投機”賣生產線致使先天不足,在節能、減排和環保上存在問題。現在再要進行整改既難度不小,又要籌措資金。而這些企業一般也是經營困難較大,資金往往已是捉襟見肘的企業。客觀上標準又不斷在從嚴,監管也不斷在從嚴。國務院41號文件明確,“十三五”期間,結合產業發展實際和環境承載力,通過提高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標準,嚴格執行特別排放限值要求,加大執法處罰力度,加快淘汰一批落后產能。(對水泥)強化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和能源、資源單耗指標約束,對整改不達標的生產線依法予以淘汰。41號文件在政策措施中提出,強化環保硬約束監督管理。對產能嚴重過剩行業企業強化執法監督檢查,曝光環境違法企業名單,加大處罰力度,責令限期整改,污染排放嚴重超標的企業要停產整頓,對經整改整頓仍不符合污染物排放標準和特別排放限值等相關規定的企業,予以關停。
周司長在講話中還專門提到,水泥工業是碳排放大戶。現在這方面還未發力,一旦碳交易市場建立起來,碳排放開始算賬的時候,發展形勢會更加嚴峻。因此,水泥低代價取得資源和排污權的時代將成歷史。
對于競爭力處在優勢的企業,有一定的利潤空間可以從容應對治理成本的不斷上升。而對于處在“20%后進”中的企業無疑是“雪上加霜”。是“扛”還是“退”,應該擺上這部分企業的議事日程。
我們回頭再學習41號文件,文件中要求,引導產能有序退出。完善激勵和約束政策,研究建立過剩產能退出的法律制度,引導企業主動退出過剩行業。前一時期,業內產能置換有聲有色(不過也僅局限于本省內),主動退出的還未形成大的氣候。業內應該記得,河北省石家莊市在平山縣和鹿泉市轄區內西柏坡高速兩側,一條企業數量驚人的“水泥走廊”成為治理對象的信息(石家莊無震蕩提前完成壓減水泥產能任務)。石家莊市通過制定科學補償辦法讓“政府能承受、企業能接受、社會能認可”,通過差異考核機制激發廣大干部干事動力。通過兩次集中淘汰水泥產能1850萬噸,無震蕩地提前三年超額完成全市壓減任務。石家莊市制訂了詳細的補償和獎勵標準:對有生產許可證水泥粉磨企業按每萬噸17萬元補償,對料倉根據體量大小分別補償1至5萬元拆除費,對直徑3米以上礦粉磨按每萬噸產能補償12萬元。此外,鹿泉市還對規定時間內簽訂協議并按約定時間拆除完畢的企業,給予每臺磨機100萬元不等的獎勵。為此,石家莊市級財籌備了3億多元資金,鹿泉、平山兩地財政籌備了7億多元資金。當地利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大機遇,鹿泉市領導帶領企業人員為拜訪幾位在京的投資商而忙個不停。淘汰關停水泥廠后騰出5000多畝土地,可以用來引進高新技術企業。
與其說在苦撐中企業由于在能耗、排污上違法違規被強制關停,倒不如訴求當地政府采取象河北省的激勵和約束政策,引導企業有序退出。誠然,要做到企業主動退出,要做的工作更多,更為細致。但在政策引導下的退出,是企業順“臺階”而下的順勢而為,不失顏面,又獲得了發展的新機會。企業如無力適應更加嚴峻的形勢,非要硬撐,被強制淘汰,吃上了“罰酒”,既失財,又失顏面,還喪失了可貴的發展機遇。
編輯:張曉燁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