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屆國際水泥化學大會在北京隆重開幕
大會現場
10月13日,第14屆國際水泥化學大會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隆重開幕。這是大會“誕生”近百年來,首次由中國主辦。1918年,國際水泥化學大會"誕生"于倫敦,歷經近一個世紀,已發展成全球水泥科學技術領域歷史最悠久、學術水平最高、參加國家和人數最多的國際學術盛會,被喻為國際水泥學術界的"奧林匹克"。本屆大會是我國輾轉20余年5次申辦,最終于2011年西班牙會議上獲得2015年大會主辦權。大會主題是“低碳水泥與綠色發展”。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尚勇,中國工程院副院長徐德龍教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高瑞平,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中國水泥協會會長喬龍德,中國建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宋志平,第14屆國際水泥化學大會主席姚燕等國內外領導出席會議,包括全世界水泥與混凝土界“大腕”在內的1000多位科學家聚首北京,共同見證這一盛會。中國硅酸鹽學會理事長徐永模主持大會。
會議由中國硅酸鹽學會和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主辦,得到了國家科技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中國工程院、中國水泥協會等單位的支持,并得到中國建材集團、海螺水泥、華潤水泥等企業的大力贊助。
中國硅酸鹽學會理事長徐永模主持大會
第14屆國際水泥化學大會主席姚燕致辭
姚燕在致辭中表示,作為大會主席和國際學委會主席,我很高興宣布第14屆國際水泥化學大會現在開幕!歡迎來自世界各地40多個國家的1000多名專家參加此次盛會。九十七年之前首屆國際水泥化學大會在倫敦召開,1992年以來,我國一共申辦了5次ICCC,終于取得2015年主辦權,在此要特別感謝本次會議的贊助方中國建材集團、安徽海螺水泥集團、中國中材集團、華潤水泥集團、拉法基豪瑞、浙江五龍、中國建材認證中心。未來四天將有非常精彩的會議等待大家,希望大家利用這個難得的機會共同探討共同學習,預祝此次大會取得圓滿成功。
中國建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宋志平致辭
中國建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宋志平表示,第14屆國際水泥化學大會今日在京召開,具有深遠的意義,全球1000多名專家在此共同探討,我僅代表中國建材對各位來賓表示崇高的敬意,對本次大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中國建材連續5年進入世界財富500強,為推進行業結構調整,做出了重大努力。隨著經濟新常態的到來,中國水泥工業面臨行業調整和環境壓力的雙重挑戰,中國建材帶頭實行錯峰停產、工業廢棄物處置、節能降耗低碳生產,推動特種水泥、高標號混凝土的生產和應用。中國建材用資金、高端技術裝備支持一帶一路發展中國家,為實現低碳水泥和綠色發展獻計獻策。最后預祝本次大會圓滿成功。
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中國水泥協會會長喬龍德致辭
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中國水泥協會會長喬龍德熱烈祝賀第14屆國際水泥化學大會召開,誠摯歡迎各國水泥專家來到中國參與本次盛會。本屆大會主題為低碳水泥、綠色發展,是具有深遠意義又現實的議題,低碳水泥和綠色發展,與提高人們生活幸福指數、建設美麗國家、建成美好家園,密不可分。第14屆國際水泥化學大會將從理論與實際的結合為低碳水泥、綠色發展提供新的科技支撐。中國水泥工藝技術及裝備技術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但我們深知行業內仍存在許多問題和不足,希望此次會議的召開可以對中國水泥行業的學術研究、對中國水泥節能減排、綠色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Page]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高瑞平致辭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高瑞平在致辭中講到,我非常高興參加第14屆國際水泥化學大會,首先我代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向大會主辦者表示熱烈祝賀,向參會的各位專家學者表示衷心感謝。材料科學和技術得到了迅速的發展,使得材料科學和技術成為21世紀最為活躍的學科之一,目前我們遇到了資源和環境的巨大壓力,經濟發展繼續轉型。中國政府非常注重創新工作,也把技術創新擺在了重要戰略位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支持國家技術創新,經過多年努力我們獲得很大成功。國際水泥化學大會是成立了近百年的盛會,涵蓋水泥、混凝土材料。希望此次大會可以促進與會者的技術交流,為來自大學、科學院所以及學生提供一交流思想的平臺,同時進一步探討下一步合作的機會,這必將推動水泥、混凝土的基礎研究,有助于進一步提高水泥技術、混凝土使用壽命,預祝大會圓滿成功,祝各位代表生活愉快。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徐德龍教授致辭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徐德龍教授表示非常榮幸能夠與各位杰出的領導工程師和科學家共聚一堂,我僅代表中國工程院及我本人對遠道而來的各位貴賓表示熱烈歡迎。感謝主辦方,是他們的艱苦努力成就了本次大會。眾所周知,水泥是構筑現代社會不可或缺的基礎材料,新興國家對水泥仍有巨大需求。全球面臨氣候變暖,水泥行業有必要給出有效解決方案。在社會綠色發展的過程中,水泥科學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最后非常感謝各位代表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參加本次大會,祝外國朋友在華愉快。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尚勇致辭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尚勇表示,首先我對本次國際大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對與會代表表示親切的問候和崇高的敬意。隨著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和城鎮化進程加快,1985年以來水泥產量始終位于世界前列。但水泥行業也存在產能過剩、部分工藝落后、環保壓力大的困難。當前全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發展動力將從要素驅動投資為主向創新驅動為主,創新將成為發展的新引擎。以水泥行業為代表的傳統行業若能插上科技創新的翅膀必將迎來新的騰飛。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致力于推動協同創新,助力科學成果轉化,在此我誠邀各國各界專家,加入中國技術創新、科學成果轉化的大潮中來。本次大會主題是低碳水泥、綠色發展,正好契合了低碳、綠色和諧發展的理念,希望大會可以為提高水泥行業技術水平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Prof.Karen Scrivener(左)和史才軍(右)教授主持大會主報告
開幕式后,由Prof.Karen Scrivener和史才軍教授主持大會主報告。徐德龍院士等6位國內外知名專家就水泥工藝技術、水泥熟料化學、水泥水化化學等主題的研究做了主題報告。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徐德龍教授以《中國水泥工業的未來》為題做報告,中國水泥工業具有190多年歷史的水泥和剛才,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大成果,他們是傳統的也是先進的,至今未被其他材料所取代。在某種意義上中國現代化是由水泥和鋼鐵構筑而成的。如今,中國水泥生產技術和裝備已成套出口歐洲。但是,當前中國水泥工業面臨環境壓力、產能嚴重過剩、發展速度放慢,方向不清等問題。
徐德龍總結到:一、面對嚴峻的環境、資源和產能過剩的問題,水泥工業的發展模式必須由主要依賴投資和資源的模式轉向創新驅動發展,即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模式。二、水泥和水泥工業的再審視。為了實現水泥工業的轉型發展,我們必須將東方的整體論和西方的還原論相結合,重新認識什么是膠凝材料,什么是水泥工業。三、水泥工業和相關工業的循環和集約發展是轉型發展的關鍵。重點是鏈接工業的開發,難點在于CO2的資源化。四、以混凝土作為終端產品,延長水泥工業產業鏈,構建新型的混凝土建造工程服務業。五、加速水泥工業與信息化技術的深度融合,通過全方位提升改造,實現智慧化發展。
前來參會的國外科學家
國內外行業大腕云集
大會共收錄46個國家和地區的700篇論文。論文涵蓋了水泥化學和混凝土應用基礎研究領域的所有主題。在接下來四天的會期內將交流25個主題報告、26個邀請報告、198個口頭報告和457篇張貼論文。為保證學術論文質量和會議交流效果,組委會先后組織召開了兩次國際學術委員會會議和兩次國內籌備會。
會議期間,同期安排了技術參觀交流、國際材料與結構研究實驗聯合會(RILEM)部分技術委員會會議、確定主辦下屆會議地點的會議。目前,大會收到了來自4個國家5個單位的申辦材料。
大會同時頒發特殊貢獻獎,表彰在水泥混凝土研究領域做出杰出貢獻的科學家。大會在閉幕式頒發優秀學生論文獎。
由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倡導成立的亞洲水泥與混凝土研究院將同期揭牌。
編輯:鞠麗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