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生產凝聚力——訪中國聯合水泥有限公司董事長崔星太
作為國家重點扶持的九大水泥企業集團之一、中國建材集團的重要子集團,中聯水泥依托著其特有的政策優勢、企業整合優勢、行業技術優勢在水泥行業的舞臺上扮演著重要的整合角色,全資、控股及參股企業遍布中國近20個省、市、自治區,主市場范圍涵蓋山東、江蘇、河南、河北、山西和湖南六個省份。近日,中國水泥網CEO邵俊專程采訪了中聯水泥董事長崔星太,看看這種凝聚力是怎么產生的。圖二:崔總為中國水泥網題詞。圖四:中聯公司辦公樓。圖五:中聯南陽分公司(原河南南陽航天水泥廠)生產線。
中國水泥網:中國聯合水泥有限公司是中國建筑材料集團公司四大制造業板塊之一,是最大的從事水泥生產制造的中央企業。聽說中聯實施的是“綠地戰略”,能否請崔總詳細說明一下何為“綠地戰略”。
崔星太:“綠地戰略”是由我們中國建材集團的總經理也是中聯水泥上一任董事長宋志平先生提出的。他在分析了全國各地區的市場環境和經濟發展狀況后,提出了這一戰略。其實這個戰略非常形象,您去全國地圖上看一看就會發現。象沿江、沿海相對比較發達的地區,它的顏色都偏綠。而相對生存環境較差、比較荒涼的地區則顏色偏黃。
水泥本身是附加值相對較低,受運輸半徑影響很大的產品。因此一定要找一個經濟發展較快、較平穩、消費量較大的區域進行發展。所以,“綠地戰略”就是根據水泥行業自身的特點,并結合中國目前各地經濟發展狀況,提出的中聯水泥的重點發展區域,但并局限于這個區域。
中國水泥網:中聯水泥成立僅僅六年,公司已擁有九家大型水泥子公司,主市場范圍涵蓋山東、江蘇、河南、河北、山西和湖南六個省份。根據中國水泥網的統計,2004年水泥熟料產能已位居全國第三。請崔總介紹一下是如何取得這種高增長的?并請崔總談一下中聯的未來計劃以及發展目標。
崔星太:中聯水泥成立于1999年,在國內水泥企業中算是后輩,之所以能發展這么快,首先得益于中國建材集團的金字招牌。中國建材集團資源豐富,科研、設計、資金、管理等資源都能為中聯水泥共享。作為中國建材集團的子公司,跟其他的公司相比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其次,中聯水泥作為國家級的水泥企業,得到了中國建材協會、中國水泥協會、國家發改委以及銀行方面的大力支持。另外,中國建材集團作為中央企業,我們在全國各省建生產線,或者重組,完全沒有地域的限制,這也是其他企業無法比擬的。當然,取得這樣的成績也得益于“中建材一家”的企業文化。中國聯合水泥,顧名思義重在聯合。我們在上新線的同時,用了大量精力和資金進行重組。重組既有優勢,也有不足之處。優勢在于我們不需要重新開拓當地市場。不管哪個地區的水泥企業,原有品牌在該地區已經有一定的影響,也擁有了一定的市場。但同時因為各地區的企業性質、文化、風俗不同,可能會產生一定的沖突。而“中建材一家”的企業文化杜絕了這種情況的發生。我們沒有硬性規定進入中聯水泥就要怎么樣,只會提出大家能認可的發展目標,一齊朝這個方向努力。當然,還需要大家的包容,各個企業有自己的特點,并不是我們把別人重組了,就一定什么都比別人好。“三人行必有我師”,每個企業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所以在中國建材集團內部,包括中聯水泥內部都十分認同“中建材一家”的企業文化。大家各自發揮所長,相處和睦,創造了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氛圍。
關于未來的發展計劃,中聯水泥提出的目標是做中國水泥行業的整合者和引領者,把中聯水泥建設成中國水泥行業的聯合艦隊。中國雖然是全世界水泥產量最高的,但平均生產水平還比較低,還有近70%的落后生產能力。中聯水泥作為國家級企業,政府提出“控制總量、調整結構”的政策方針,我們應該起帶頭作用。一方面建設新線,一方面進行重組,將一些有優勢的企業重組到一起,關閉其落后的立窯和濕法窯。同時也通過重組,把各地區有優勢的企業聯合起來,共同發展壯大,最終整體形成中國水泥行業的聯合艦隊。至于具體的目標,2004年底總的生產能力已達1600萬噸,力爭2007年底達到5000萬噸的生產能力。
中國水泥網:中聯水泥的企業理念是“我們生產凝聚力”。這個理念很特別,一般的企業可能會說我們凝聚生產力。不知道中聯水泥是如何實現這種企業理念的呢?或者說這個企業理念體現在哪些方面?
崔星太:中國建材集團的企業理念是“善用資源,服務建設”,作為中國建材集團的子公司,其企業理念就是我們的理念。“我們生產凝聚力”是在中聯水泥內部進行自我提升的一種說法,最早是在魯南提出來的。為什么會說“我們生產凝聚力”呢?要從兩個方面講,一方面,水泥是膠凝性材料,在建筑上能將磚、瓦、石統統凝結在一起,最終建造出高樓大廈。而另一方面,其引申的意義就在于,我們象水泥一樣擁有這種凝聚力,能把周圍各方面的資源凝聚在一起,更主要的是把我們各地的企業凝聚在一起,把所有的員工凝聚在一起。
中國水泥網:去年,國家對水泥行業實施了宏觀調控,今年調控還將持續,不知道崔總如何看待整個水泥市場走勢?在宏觀調控的壓力下,并購是否會成為主流趨勢?
崔星太:其實這方面的問題水泥協會的領導以及專家更加了解、更加權威。既然要講的話,就談談我個人的一些看法和觀點。國家對水泥行業實行宏觀調控,在剛提出來時,確實好多人都不理解,包括我們都不太理解。總認為中國水泥量雖然很大,但是落后生產力比例也很大,新型干法水泥應該加快速度發展。但從去年到現在,大家應該已經清楚地認識到國家宏觀調控確實有必要。如果去年不剎車,那么今年會是什么樣子?明年又會是什么情況?大家可想而知。特別是江浙一帶的熱點地區,可能幾平方公里就建了十條、八條生產線,造成資源浪費、投資浪費、環境污染,與國家可持續發展、創造和諧社會的目標不相適應。因此,我認為宏觀調控很有必要。
從目前看,對水泥市場影響最大的并不是宏觀調控,它主要是影響新線的建設速度,而且通過一年多的理性調控,企業投資、發展都比原來更穩妥。現在最大的問題還是原材料的漲價。水泥生產成本里煤、電比例很大,過去一般占60%左右,現在有些已占80%。每噸水泥煤、電兩項成本平均增加了30~40元。水泥行業的人都知道水泥每噸的凈利潤并不高,現在成本上升這么多,利潤空間更加少。但任何事都有利有弊,原料上漲帶來的唯一好處,就是通過市場方式淘汰落后生產力,不光是立窯,還有濕法窯。這有利于水泥行業結構調整。煤價上漲首先受影響的就是濕法窯,其煤耗是新型干法窯的2倍。據我們了解,可能目前除了山西、陜西、內蒙古、云貴川等地,其他地區的濕法窯已經基本停產。2004年我國總產量9.7億噸,增長1億多噸,其中有2000萬噸是立窯增長帶來的。但從今年開始,沒有再聽說哪里建設立窯,而且有30%~40%也處于停產狀態。
從市場走勢看,現在水泥市場與過去相比有兩個大變化。過去是大水泥和小水泥之間的競爭,而現在是大水泥與大水泥之間的競爭。過去是大企業和小企業競爭,而現在是大企業集團與大企業集團之間的競爭。這兩個轉變給中國水泥競爭格局帶來了變化。從價格上講,在一、兩年內與現在基本持平,有個別地方可能會略微上升,有些地方可能會略微下降。這個看法可能跟很多人不同。但我始終認為有波動但不會太大,總體走勢上升。因為目前原材料造成水泥成本和銷售價格不匹配,不符合經濟規律。如果企業都沒有利潤,都處于虧損邊緣,那這種趨勢會一直維持下去嗎?相信從現在開始,二到三年內將會是企業并購的高潮。一些小企業因為綜合實力弱,沒有利潤,生存困難。還有一些在近幾年盲目上馬的企業都將成為重組并購的對象,中聯水泥在這方面已經作好了準備。中國建材集團控股公司中有四家上市公司,參股公司中也有十二家上市公司。另外,銀行對我們的支持力度也相當大,所以資金沒有問題。更何況包括中聯水泥在內的中國建材股份公司正在進行海外上市,建立新的發展平臺。我們歡迎相關企業與我們聯系起來,共同發展。
中國水泥網:中國水泥行業這幾年得到了快速的發展,2004年水泥產量超過9億噸,已經超出國內的市場需求,海螺、冀東、山水等水泥企業已經在建立出口渠道和碼頭。請崔總談談對中國水泥進出口的看法。以及中聯在進出口方面的一些情況以及計劃。
崔星太:從中國水泥近幾年發展來看,國內產銷基本平衡。中聯水泥目前也在做出口,但出口量很少,主要原因還是價格,看看從哪個方向做效益更好。象海螺、冀東、山水等企業做出口是非常有眼光、有遠見的。從長遠看,大企業集團要想發展必須國際化,沒有國際化,發展就受到限制,影響力也有局限性,所以出口是必然的。但就目前情況看,我個人覺得大量出口還有一定困難,首先是國際市場價格問題;其次,國家正在討論對資源消耗型、能源消耗型、環境污染型產品進行出口限制。現在還有13%的出口退稅,下步能否保留一部分還很難說。但從長遠看,中國畢竟是發展中國家,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整個經濟發展水平、環保要求還偏低。另外,生產成本總體也較低,所以中國水泥出口前景還是比較好的。大企業集團應該著手做這方面的準備,現在能出口就出,出不了的也要隨時做好準備,進行市場了解、調研等全方位的準備工作。
中國水泥網:2004年12月27日,巨龍淮海水泥公司舉行了日產12000噸熟料生產線節能環保項目簽約。這個項目如果建成的話,將是中國最大規模的生產線。就在同一地點——徐州,海螺已經建設了一條萬噸線,請談談巨龍再建設日產12000噸線的出發點和意義。
崔星太:從國家角度來說,不希望某個企業或某個產品對市場進行壟斷。而作為企業,特別是水泥企業,銷售半徑受到一定的限制。我們力求在某一個區域市場上相對有一定的控制力,但并不是壟斷。徐州從歷史上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我們目前有巨龍淮海水泥、中聯魯宏、安廈水泥集團幾個企業,總產量已經有1000萬噸,應該說在蘇北、魯南、淮北都有一定的影響力。但這個區域里,周邊消費量相對比較大,1000萬噸的產量應該說還不足以對市場產生很大的影響力。既然將它作為重點發展區域,要做就要做好,12000噸的生產線比10000噸、8000噸、5000噸的勞動生產率更高,從長遠看,有利于經濟效益的提高。
另外,中聯水泥也想在水泥產業技術、環保、裝備上為中國水泥行業做出微薄的貢獻。建設日產12000噸生產線不僅是全國最大,也是世界最大,這將會進一步提高中國水泥行業的國際地位,當然對中聯水泥本身也是一個宣傳。但我們并不是為了做而做,是經過非常慎重的考慮以及探討。從有這個想法到現在有一年多時間,這期間與國外眾多企業以及集團內經驗豐富的專業設計院——南京凱盛、合肥院進行了長時間的溝通、探討,最后決定以自身設計院為主,與國外進行合作的方式將這條線建成。目前前期準備工作已基本完成,下半年著手進行實質性的工作。
中國水泥網:俗話說的好,“金錢不是萬能的,但沒錢是萬萬不能的”。對國家、對企業、對個人都是同樣的道理,請崔總談談中聯的財富觀和您的個人財富觀。
崔星太:企業經營追求的是效益,這是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生存的價值和基本要求。我認為企業最大的財富是人才。任何企業沒有足夠的人才,肯定做不好。就算一開始什么都沒有也沒關系,只要有優秀的人才,一切都會好起來。所以我們也特別盼望有好的人才加盟。其次就是企業信譽,包括誠信、產品、服務等。企業做的再大,社會信譽不好,相信也做不長。而有些企業雖然不大,但信譽好,照樣會發展。至于個人財富觀,說實在的其實考慮的比較少,就象您說的“金錢不是萬能的,但沒錢是萬萬不能的”。社會上現在有種說法,錢消費了是自己的,不消費就是社會的。大家創造的財富,自己能消費的其實很有限。以我個人來說,就目前的收入、待遇看,足夠生存了,所以也很滿足。如果實在要說的話,我個人覺得能力是最重要的個人財富,另外還有家庭、朋友、人際關系等社會資源都是非常重要的個人財富。好好利用,對事業、對人生會有很大的幫助。
在即將結束這次愉快的采訪之前,崔總還特別對我們中國水泥網表示謝意,感謝對中聯水泥的關注以及關心。并希望中國水泥網更上一層樓,真正成為企業間、企業與政府、國內企業與國外企業、甚至企業員工間聯系的紐帶。(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zhangm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