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復產煤礦增至51座|“煤荒”加劇 煤礦復工遲緩將被約談問責!
陜蒙晉煤礦復工情況
陜西省省屬煤礦大多已恢復生產,截至2月9日,全省恢復生產煤礦51處,產能31255萬噸/年,全省日產量75.74萬噸,省內煤炭庫存139.99萬噸,可以保證全省生產生活需要。電力企業全部正常發電。春節期間國有煤化工企業基本保持正常生產。榆林地區在產煤礦共13座,設計產能1.28億噸。
內蒙鄂爾多斯地區復工煤礦共50座,合計產能14700萬噸,約占內蒙煤炭總產能17%,占鄂爾多斯煤炭總產能27%,且目前在產煤礦由于人員不足均不能滿負荷生產,單日產煤量不足32萬噸。內蒙四大煤炭物流園區臨時封閉,禁止一切大型車輛通行。
山西省在保證嚴控疫情的前提下共70戶煤炭企業處于正常生產狀態,12戶煤炭企業預計2月9日前陸續復工。
煤礦復工進度遲緩將被問責
國家能源局先后發文要求疫情期間保障電力供應以及進一步加快煤礦復工復產,保供電煤的正常使用,要求各產煤省(區、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煤炭生產情況日報制度,自2月3日起,各省級煤炭行業管理部門于每日上午10時前,將本地區上一日煤炭產量及煤礦復工復產情況報告國家能源局煤炭司。對于復工復產進度遲緩、產量恢復慢的煤礦,各地和有關中央企業要強化責任落實,及時進行督促約談。國家有關部門將對復工復產進度慢、保障煤炭穩定供應不力的地區進行重點指導和督促檢查。
民營礦復工或將推至3月
從能源局兩度發文要求保證煤炭供應來看,國家對電煤保供十分堅決,但地方煤礦復產執行力度略顯不足。盡管陜煤、同煤等國有煤炭集團加快煤礦復產速度,但在榆林、鄂爾多斯、大同、平朔四大產量過億的煤炭城市中民營煤礦產能約5.6億噸,占總產能接近40%,而民營煤礦大部分處于停產狀態,原定復工時間已推遲至正月15后,且外來返礦人員需隔離14天后確認無感染才能返回礦區,因此民營煤礦恢復正常生產恐將推遲到3月。
煤價逆襲
受疫情影響,陜西、山西、內蒙等產煤大省推遲煤礦復工復產,部分煤礦暫停地銷,封鎖高速公路,嚴格限制拉煤車進行跨區承運。主產區僅少數國有大型煤礦處于生產狀態,且由于人員不足難以滿負荷生產,產量也優先發運長協煤。而民營煤礦基本處于停工狀態,煤炭供應非常緊缺。
2020年2月神華長協價格如下:
年度長協價格:5500大卡上調1元/噸至543元/噸。
月度長協價格:5500大卡上調7元/噸至562元/噸;5000大卡上調8元/噸至502元/噸;4500大卡上調8元/噸至452元/噸。
特殊煤種價格:特低灰上調7元/噸至622元/噸;神優1上調7元/噸612至元/噸;神優2上調7元/噸至592元/噸。
港口低庫跌至五年內低位
2019年下半年港口煤庫存持續去化,環渤海中轉港、內河長江港等港口庫存節前均低于去年同期。疫情爆發疊加春節長假使物流運力大幅下降,港口煤炭調入量不足,環渤海港口庫存消耗速度加快,秦皇島港庫存已跌至5年內低位,短期內煤炭物流運力難以恢復正常狀態,預計港口煤炭庫存將持續處于被動去化狀態,對煤價產生較強的向上驅動力。
煤炭公路外運癱瘓
新型冠狀病毒的突然爆發大大的影響了煤炭物流運輸,煤炭發運運力大幅下降,我國的煤炭資源分布十分不均,主銷區遠離主產區,因此煤炭物流運輸是十分重要的一環。鐵路發運量下降明顯,導致環渤海港口煤炭調入量大幅下降。
加之各地對外來拉煤車進行勸退,高速出入口封閉,好多司機抱怨上不來,下不去,無路可走。
正月15過后物流運輸雖然逐步恢復,但恢復仍需要一定的時間。
進口煤通關受限,短期煤炭供應雪上加霜
2019年進口煤總量接近3億噸,且12月當月進口量不足300萬噸,大量進口煤可能將堆存至1月進行報關,但在疫情爆發窗口期,新冠疫情被世界衛生組織評定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受此影響主要煤炭進口國澳大利亞、印尼采取嚴格的隔離措施,蒙古國則暫停煤炭出口,而華東、華南地區部分港口要求進口煤異地報關,在供需錯配窗口期進口煤難以緩解階段性的供需矛盾。
多項因素疊加,煤炭供需矛盾激化,煤價上行得到支撐。更多市場信息請關注煤老板網,我們將實時跟進。
編輯:俞垚伊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