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水泥產業生產經營情況基本穩定
受宏觀運行環境明顯轉變及產業結構矛盾仍然突出等內外雙重因素影響,今年水泥行業的生產經營和經濟效益達到新世紀以來的最低點,企業開工不足、產品產量大幅下降,水泥價格持續下滑、至今跌勢未止,市場經營困難、企業庫存高企,經濟效益低迷、收入利潤雙雙下降,行業內恐慌情緒彌漫、企業信心不足等等運行疲態層層顯現。如此形勢,直接考驗著行業的承受能力和企業運行質量,也考驗著行業企業應對危機形勢的反應、能力和手段,更拷問著水泥行業幾十年發展的得失,迫使整個行業認真審視產業現狀、思考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好在行業企業反應比較迅速調整能力較強,在經歷了年初產量“大起大落”的慌亂之后,穩住陣腳,認真分析市場形勢,合理組織生產,使行業形勢逐漸穩定。雖然受大的宏觀環境影響水泥行業仍處下行區間,但上半年行業企穩跡象已經初步顯現,7月份水泥產業運行延續了這一態勢,產量仍然保持平穩,銷售收入和利潤總額出現規律性回調,但總體態勢基本穩定,出廠價格仍在下跌,雖然跌勢較上月有所收窄,但這仍然是懸在行業上空的達克摩斯之劍,始終威脅著行業運行,使人不敢絲毫放松警惕。
7月份水泥產業運行總體穩定
7月份水泥生產持續穩定。今年7月份全國水泥產量2.1億噸,同比下降4.7%,比6月份下降0.03%,出現季節性回落(水泥生產季節性規律,歷年7月產量都比6月份低),1~7月份累計產量12.9億噸,同比下降5.3%,降幅比1~6月份收窄0.3個百分點(圖1、圖2)。7月份水泥產量區域變化特點明顯(圖3、圖4),當月東、西部地區水泥產量環比分別下降3.9%、8.2%,中部地區環比增長5.7%,其中河南、湖北環比分別增長12.2%、12.6%,兩省當月產量占到中部水泥總產量的35.6%,推動中部地區水泥產量增長。7月當月東、中、西部水泥產量同比分別下降10.2%、3.0%、0.1%,前7個月累計產量分別下降8.0%、5.0%、1.6%,除東部地區降幅擴大0.1個百分點外,中、西部降幅均收窄0.6個百分點。分析7月份當月產量,在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中有天津、山東、安徽、河南、湖北、湖南等10個省市自治區環比增長,江西、河南、廣西等8個省市自治區同比增長,其中西北地區省份增長明顯,貴州、云南、西藏甘肅等地增幅均超過7.0%;從累計產量看,內蒙古、福建、江西、湖南、廣西、貴州、西藏等8個省(自治區)同比增長,另有16個省市自治區累計產量同比降幅有所收窄。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7月份全國水泥生產延續了今年二季度以來的企穩態勢,許多省市的生產活動不斷提升,從目前情況看,水泥企業已經逐漸適應當前的市場環境,并從中尋找到合適的生產節奏。
7月份水泥價格持續下跌,行業自律至關重要。今年以來水泥價格的持續下跌是水泥產業經濟效益持續低迷的關鍵性影響因素。上半年全國通用水泥平均出廠價格已累計下跌24元之多,7月份跌勢未止(圖5),再跌7.3元/噸,跌幅2.7%,今年以來累計跌幅已達10.4%,1~7月平均出廠價格比上年同期下降30元/噸,跌幅為9.7%,當前全國通用水泥平均價格已經跌落到2008年上半年水平。從各省市水泥出廠價格看,仍有14個省市自治區水泥平均出廠價格位于全國平均線以下,除海南、青海兩省水泥平均出廠價格有所增長外,其他各省7月份水泥平均出廠價格均出現下降,當月價格下滑幅度較大的省份主要分布在東北、華東、華中、華南等區域,9個省市降幅超過3.0%,其中江西、廣東、廣西降幅在5.0%以上,西南、西北地區降幅相對較小,但大部分省市平均出廠價格處在全國平均水平以下,變化形式仍然不容樂觀。水泥價格能否止跌依然是左右水泥產業經濟效益能否企穩的決定性因素。
今年以來水泥出廠價格的持續下跌,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個是水泥市場供需失衡導致價格大幅下跌。目前水泥產業仍然受固定資產投資影響較大。今年以來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持續下滑,1~7月份同比名義增長11.2%,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5.8個百分點,投資增量比上年同期下降23.3%,其中建筑安裝工程同比增長12.6%,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7.1個百分點,建筑安裝工程投資增量同比下降23.5%,固定資產投資量的減少,使水泥宏觀市場明顯收縮,對水泥產業的帶動作用明顯減弱;而目前全國水泥產能已超過34億噸,大大超過市場需求量,使本已十分突出的市場供需矛盾進一步激化,而年初水泥企業集團對市場形勢的誤判使得年初水泥產量大幅增長,與市場變化嚴重相悖,奠定了價格下行的市場基調,再加上產業內部競爭等因素,水泥跌勢一直持續至今。雖然到目前為止水泥產量已隨市場變動大幅回落,且許多高能耗、高排放的熟料生產線和粉磨站被迫關停,但市場供需矛盾仍未根本解決,當前蟄伏的產能仍然是行業不可碰觸的“紅線”。另一個原因是水泥產業內部,企業集團間的市場競爭加劇了價格下跌態勢。當前水泥產業面臨的嚴峻形勢,也為一些大企業集團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遇,那就是利用自身的競爭優勢,擴大市場占有率。“優勝劣汰”是市場競爭的客觀規則,也是市場競爭的必然結果,企業利用市場機遇期,充分發揮自身的技術和管理優勢,進一步擴大市場占有率是每一個企業的必然選擇,就目前水泥產業結構來講,市場競爭的加劇會進一步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對產業結構優化產生積極作用。實際上,這一作用在今年已經顯現,7月份水泥制造業規模以上企業比2014年末減少157家,許多高能耗、高排放企業被迫關停,產業結構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得到優化。但到目前為止,雖然許多水泥企業保市讓價,苦苦掙扎維持生產經營,但水泥市場競爭格局并沒有出現明顯變化,影響水泥企業的除產業自身因素外,仍有其他社會因素,就當前水泥產業格局和相關條件來看,就算在某一區域內也難以形成一家獨大的局面。那么在當前整個產業面臨著愈加嚴峻的形勢下,就更應多加權衡個體和行業、局部與整體的利益協調關系,不要使整個行業陷入泥沼。如果任憑水泥價格繼續下跌而不管不顧,就算宏觀市場有所好轉,在買方市場占據主動權的情況下,水泥產業分得的蛋糕也將大大縮水。就目前情勢看,水泥價格已經達到水泥平均生產成本線,仍未見企穩跡象,其在某種程度上已經偏離了正常的市場調節范疇,也在很大程度上脫離了大企業集團的影響,應引起行業的注意。以上兩個因素,客觀市場環境的改善,行業難以發力。但行業內部因素通過努力可以有所改善,因此呼吁行業企業應加強自律,不要繼續過分競爭,血淋淋的價格競爭只能是傷人傷己,同時損害企業個體和行業整體利益。反過來講,如果加強區域合作能夠使企業和行業情況都能有所改觀,那又何樂而不為呢?
[Page]
經濟效益出現周期性回落。受產量下降及價格下滑等因素雙重影響,今年以來水泥產業經濟效益跌入新世紀以來的最低點,行業經濟運行進入下行通道。上半年規模以上水泥制造業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總額降幅出現收窄,但7月份經濟效益出現周期性回落,累計降幅有所擴大(圖6、圖7)。1~7月份規模以上水泥制造業主營業務收入4900億元,同比下降9.6%,實現利潤總額147億元,同比下降63.8%,7月當月規模以上水泥制造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757億元,環比下降7.7%,出現周期性回落(圖8),實現利潤總額14.4億元,環比下降63.5%。1~7月份全國水泥產銷率98.3%,跟1~6月份持平,利潤下降主要是由于價格下滑所致,1~7月份規模以上水泥銷售利潤率3.0%,比1~6月份下滑0.2個百分點(圖9),跟上年同期相比下滑4.5個百分點。
從各區域規模以上水泥制造業經濟效益看,1~7月份東、中、西部規模以上水泥制造業主營業務收入占全國規模以上水泥制造業主營業務總收入比重分別為38.2%、35.4%、26.4%,金額同比分別下降為14.2%、8.9%、3.1%,中部地區降幅比1~6月份收窄0.2個百分點,東、西部地區降幅有所擴大;全國各省市自治區的規模以上水泥制造業主營業務收入,除四川省和西藏自治區同比分別增長24.3%和31.0%外,其余各省市自治區均保持下降態勢,但仍有甘肅、江西、黑龍江、山西等13個省市自治區的降幅出現不同程度的收窄。1~7月份,東、中、西部規模以上水泥制造業利潤總額同比分別下降59.2%、58.8%、79.2%,至今仍有華北和西南地區的北京、河北、山西、內蒙古、貴州、云南等11個省市自治區處于虧損狀態,其他省市除西藏自治區外同比仍呈大幅下降態勢,行業盈利能力未有好轉跡象。
[Page]
值得注意的是,在盈利能力大幅縮水的形勢下,規模以上水泥制造業“三項費用”有所上升,今年1~7月份規模以上水泥制造業“三項費用”總額同比增長3.1%,占同期主營業務成本的比重為12.1%,比上年同期增加1個百分點。同時由于環保標準的提高,企業在環保設備的運行、維護等方面持續投入,僅脫硝一項,設備折舊、設備運轉電耗及脫硝藥品購置等就使水泥生產成本有了明顯增加,進一步加大了企業的經營壓力。
固定資產投資降中向好。7月份全國水泥制造業完成限額以上固定資產投資86.4億元,1~7月份完成限額以上固定資產投資518.1億元,同比下降12.5%。其中:按建設性質分,用于改建和技術改造的投資占全行業完成投資額的比重為41%,比1~6月份增加1個百分點;按構成情況分析,今年1~7月份限額以上固定資產投資中用于建筑安裝工程的比重為55.6%,比1~6月份下降0.6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下降1.4個百分點,用于設備工器具購置的比重為39.1%,比1~6月份繼續增加0.3個百分點(圖11),比上年同期增加2.5個百分點。投資構成變化表明當前水泥企業在技術改進、環保轉型、工藝提升等方面的步伐還在繼續。
從水泥制造業限額以上固定資產投資的區域構成看,1~7月份東、中、西部投資額占行業投資總額的比重分別為37.2%、34.4%、28.5%,跟1~6月份相比中、西部比重有所減少,中部地區投資比重增加1.2個百分點。前7個月,東、中、西部投資增速分別為18.6%、-4.5%、-39.4%,東部地區投資增速比1~6月份下降4個百分點,中部地區降幅收窄2.9個百分點,西部地區降幅繼續擴大0.4個百分點。東部地區天津、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等省市投資保持了較高增速,推動了東部地區投資逆勢增長。
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保持平穩
水泥面臨的宏觀環境可待改善
今年以來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增速持續下滑是影響水泥市場環境不斷緊縮的主要原因,但上半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已經止跌趨穩,雖然1~7月份投資增速滑落到11.2%,比1~6月份再次下降0.2個百分點(圖12),但這主要是由于浙江、湖北、海南、重慶、四川等地臺風、多雨等氣候性因素影響施工所致,也是影響7月份水泥產銷的非經濟性因素。今年國家對宏觀經濟調整的力度在不斷加大,已經批復的項目正在加速或提前啟動,同時固定資產投資資金到位資金同比增速也在持續回升,1~7月份固定資產投資到位資金31.3萬億元,同比增長4.2%,增速比1~6月份提高0.5個百分點(圖13),水泥產業面臨的宏觀市場環境將會有進一步改善。此外,煤炭、工業用電等產品的價格今年以來也在持續下降,減少了水泥企業的能耗成本,對水泥行業而言算是難得的慰藉。
面對即將來臨的行業傳統旺季,希望水泥企業能夠牢牢把握今年最后的產業機遇期,緊緊抓住宏觀環境有所改善的難得形勢,加強行業自律和協調,通過共同努力扭轉價格下滑頹勢,使水泥產業能夠盡快筑底企穩,然后才能期待產業的回升。
編輯:張敏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