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業轉型 3D打印不該缺席
追本溯源,建筑行業是生產建筑的制造業,在房地產市場與“中國制造4.0”的雙重轉型壓力下,建筑行業的轉型與升級也愈發迅速。模塊化施工、BIM建模等建筑新技術都風生水起。3D建模的最直觀展現方式:3D打印自然也不會缺席。
效率為王 建筑行業唯一信條
建筑行業身為制造業的一員,最大的誘惑莫過于效率的提升,事實上,如何提高效率是始終貫穿在制造業的一根主線,比較正面的手段是采用自動化,降低員工的重復勞動,比較負面的手段則是想方設法地壓縮員工休息時間,一些道德敗壞的專家曾經限制員工上廁所的次數。顯然,這些負面的手段對制造業效率的提升微乎其微,自動化的效果也并不顯著,相比之下,3D打印之于模具類制造業的效率來說,簡直可稱為神器,對建筑行業來說就更為明顯。
在去年的蘇州工業園上海就以利用3D打印技術僅花費24小時便成功建造了10幢別墅小屋。建筑結構一應俱全,細看之下與普通建筑也絲毫沒有區別。該建筑群包括一棟面積1100平米的別墅和一棟6層居民樓。這些建筑的墻體均由大型3D打印機層層疊加噴繪而成,而打印使用的“油墨”則由建筑垃圾制成,十分環保。盡管24小時的建造時間只是冰山一角,還需要前期的設計、場地準備、“油墨”備至等等環節,但總體來說,3D打印建筑的效率都非常驚人。對效率最大的提升體現在人工上,傳統的建筑行業是勞動密集型行業,更會涉及數個行業。然而利用3D打印的方式建造住宅,3-5名現場施工人員就能在短時間內建造起10棟建筑,對人工的節省不言而喻。
轉型升級 3D打印不該缺席
在3D打印擁有如此驚人效率的同時,卻是3D打印屢受冷落的現狀。與模塊化施工、BIM設計等建筑新技術相比,3D打印是存在一些瑕疵。比如3D打印現在還無法打印太高的建筑,打印建筑的規模受“打印機”限制,如果要打印高層建筑,3D打印機也會非常大,在成本上會高出傳統建筑方式許多。另外,3D打印所用到的“油墨”也一直是其命脈所在。使用特種油墨的成本較高、使用建筑垃圾回收的“油墨”產量又不穩定,很難滿足大型住宅建筑的需求。
但是這些,都不應成為3D打印缺席建筑工業轉型的理由。近年來,我國3D打印技術逐漸成熟,應用領域不斷拓展,展現出新興技術的巨大潛力。管理層對3D打印的政策支持力度也不斷加大:科技部2013年公布的《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以及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制造領域2014年度備選項目征集指南》,首次將3D打印產業納入其中;2014年3月,北京市科委公布《促進北京市增材制造(3D打印)科技創新與產業培育的工作意見》,提出設置3D打印科技重大專項,全方位支持3D打印全產業鏈技術創新,持續推動3D打印產業發展;2015年,《國家增材制造產業發展推進計劃(2015-2016年)》以及《中國制造2025》相繼出臺,進一步明確了產業的發展方向,彰顯了我國對于發展3D打印產業的決心。在企業方面,對3D打印的興趣就更為濃烈,嘴上說“3D打印只是噱頭,打印出來的產品只能看不能用”的郭臺銘,卻在富士康內部早早地開展了3D打印的培訓。
由于3D打印現在存在的不足,在建筑運用上,也可以摒棄“大包大攬”的想法。先加入到BIM與模塊式施工的大家族中,3D打印的精度極高、速度優勢明顯,甚至還可以節約成本。此前某航空公司發現客艙座位指示牌子出錯,想要修改,卻被供應商告知需要180天的周期;后來,該航空公司決定采用3D打印技術,僅用1個晚上就完成了任務,而且成本也從之前的1000美元降低到30元人民幣。從細節入手,3D打印也必將在建筑行業大放異彩。
編輯:曾家明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