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南華水泥公司訪問記
目前已經有海螺和臺泥兩家企業落戶英德。特別是海螺,將在英德建設一個大型水泥熟料生產基地。2004年有2條日產5000噸新型干法生產線投產,并開工建設第三條日產5000噸生產線,今年又有4條5000噸線開工建設。臺泥的2條日產5000噸生產線也在加緊建設中,有望年底建成投產;二期2條日產5000噸生產線項目的土地已平整好,計劃明年動工。
這些水泥大企業的進入,一方面促進了當地水泥行業的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另一方面也對當地原來的水泥企業帶來了不小的沖擊。為此,中國水泥網CEO邵俊先生應約訪問了廣東南華水泥有限公司(前身為廣東省英德水泥廠),看看這個國有老廠是怎么應對這種挑戰的。
到達之后,他首先上龍頭山礦山頂上一攬全廠布局。南華公司現擁有四條濕法生產線和一條濕磨干燒生產線,總設計生產能力為150萬噸。還擁有嶺南最大的石灰石露天礦山,目前正在開采的礦山礦石儲量為1.3億噸,已探明的后備礦山礦石儲量為2億噸,因此它的資源還是非常豐富的,有較好的發展潛力。
此外,該公司的水陸交通也相當方便。水泥運輸從廠區出發,通過廠內和英德的高等級公路駁接京珠高速、國道106、107、廣清高速等主干道直達廣州和深圳地區。通過大型散裝車和平板車,從公司裝貨點出發至廣州只有156公里車程,三個多小時即可到達。公司在北江河道上建有水泥裝船專用碼頭(距廠2公里),廠外備用碼頭(距廠5公里)及英德碼頭(距廠25公里),年運輸量50萬噸左右。清遠飛來峽電站和白石窯電站已經建成,北江通航能力達到300-500噸級,貨輪可直達珠江三角洲及港澳地區。此外,南北大動脈(北)京――廣(州)鐵路從廠區邊穿過,公司建有鐵路專用線直駁京廣線,通過鐵路運輸亦相當方便。
有良好的資源、運輸優勢,再通過逐步理順內部體制、分離企業辦社會職能,南華公司的包袱正越來越輕,走的越來越快,跟上行業發展的大潮。
2004年,該公司的發展可謂是苦樂相隨。受到煤電油運全國性的供應緊張和國家宏觀調控的綜合影響,特別是原煤貨緊價揚的態勢持續蔓延,企業資金緊缺,材料采購困難,生產經營運作舉步維艱,企業生產成本居高不下,利潤率收縮。同時受周邊大型水泥集團新生產線投產招人的沖擊,人員流失較多,員工隊伍的穩定性受到了一定的影響。雖然有以上種種不利因素,但是南華公司仍然以良好的精神狀態、頑強的沖勁和韌性,沉著應對,抓好資金籌措、市場開拓、債務處理、生產管理、設備大修以及技術改造等工作,取得了歷史最好成績:水泥產銷量雙雙突破120萬噸,銷售收入達到2.89億元,全年實現利潤1454.96萬元,同比增長245.11%,并超出年計劃目標40.98%。
2005年,南華公司將進一步加快發展的步伐,實現良性循環。計劃目標為生產水泥160萬噸,實現2000萬元以上的利潤,員工收入有所提高。在生產上,強化現場管理,以穩定質量、提高設備臺產和運轉率為重點,推進技改項目的實施,實現節能降耗。在銷售上,以銷促產,以廣州和深圳為主要市場,擴大珠江三角洲其他區域市場占有率,大力拓展營銷渠道,不斷增加經營收入。
雖然僅僅做了一次簡單的訪問,但中國水泥網依然感受到了企業朝氣蓬勃的面貌,感覺到一個老企業正在卸下包袱,輕裝上陣,在競爭中重新煥發出光彩來!(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zhangm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