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西部建設成都涵碧天下地下工程提前封頂
由臺灣鼎康置業有限公司投資10億元建造的涵碧天下項目全部地下工程于8月26日保質保量地提前10天沖出地平線。翌日該公司駐此現場項目經理謝尚坦受臺灣鼎康公司吳燈輝社長委托和施工方周竹堅經理一同給地下工程輸送4.5萬方優質混凝土的中建西部建設北新站送上錦旗,稱贊中建公司“真是能打硬仗啊!”
業主代表之所以如此評價,就在于他近三個月親眼目睹了這家攪拌站為確保由7幢32層大廈組成的涵碧天下(E地塊)地下工程混凝土施工那只爭朝夕全過程的場景,切身見證了北新站近百名建設者之所以在基礎筏板和地下室混凝土生產運輸和澆筑中創下了零掉檔、零缺陷、零投訴和幾近為零的堵管率,就在于這些能打硬仗的鐵軍隊伍攻克了混凝土澆筑 “快、慢、多”等施工難關。
這里所說的“快”,主要指的是6月27日13:40至29日3:25,該站以持續開足馬力的兩條生產線、臂長56米車泵、90型電泵各兩臺和30輛罐車,用不到37小時就保質保量地澆筑了6420方C40P8膨脹纖維筏板混凝土,比項目部近于嚴苛的計劃工期足足提前了8個多小時。
且不說該站創新運用了多少現代管理方法和技術手段,單就參與此項目地下工程混凝土生產澆筑的干部職工來說就在近兩個月為它的提前封頂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和辛勤的汗水。今年四月由公司物資部副經理調任北新站站長的趙金,三個多月來24次就混凝土供應主動與甲乙雙方代表切磋方案和征求意見。6月27日至29日,他一直堅守在涵碧天下筏板混凝土施工現場指揮督導。8月12日凌晨6時許,就在他妻子完成分娩后的當日9:00,還準時參與了工地協調會;站材料科負責人何俊杰,就在妻子7月12日被推進閬中醫院產房的節骨眼上,再次傳來站骨料倉已臻于“彈盡糧絕”的危急呼吁,于是他一刻也不在產房外等候,驅車疾馳成都周圍三個砂石廠直到砂石快速到站恢復正常生產才長長的松了一口氣;調度員孫曉兵這些天見縫插針地科學調配只有27名司機的26名罐車往返于北新站和距23公里的工地之間,在全公司首次突破了一條120生產線完全滿足四臺90型電泵滿負荷泵送混凝土的極限。
而這27名司機,每天24小時除了上衛生間外,食宿和操作全都在狹小的駕駛室內以便隨時待命;被中建西部建設命名為“紅旗班組”的輔助班羅米等7位輔工不但承擔了全站的文明施工,而且主動請纓11天在平均氣溫高達攝氏39.5度的施工現場,來不及更換全身被汗水浸透數遍的工作服而連續用雙手完成了涵碧天下所有筏板80多噸難聞氣味刺鼻的膨脹纖維的人工拆卸與添加;機操工徐升志在這半個月天尤其是這38個小時里,日以繼夜地連續作業,連去站食堂用餐都是小跑快咽,進而首次打破了全公司同類攪拌機每小時產出139方混凝土的新記錄。
這里所說的“慢”,具有特定含義。即該工地有混凝土1940方的D4基坑場地環境格外特殊:距基坑四周不到4.2米之處全被長長鋼筋林立的多面墻體包圍著,迫使分別達196米平管、13米立管的布置因空間過于狹窄而無法拉開起碼場面,不得不放棄澆筑速度較快的布料機,卻用每小時只能澆筑15方混凝土的磨盤來操作,由此給混凝土施工帶來諸多不利和被動的因素:7月中旬施工期間,正值成都50年一遇的酷暑時節。而澆筑速度的“慢”,無疑很容易引發混凝土的堵管、泌水、開裂以及產生“壓車”的特殊矛盾。
為避免堵管,他們細致有效地調整其配合比,適時適當適量適宜地增加緩凝型外加劑等原材的摻量;為解決很可能出現的泌水,他們在及時精準地添加某一品牌水泥和一級粉煤灰在配比中的比例的同時,一方面通過水泥廠、外加劑生產廠家微信群和站微信群以及站內各系統微信群,來密切互動信息的溝通共享,并每隔60分鐘就與客服、質檢、泵工等通電話反饋其質量性能的具體實情。一方面,把炎熱和下大雨時的混凝土施工以及防止解決混凝土開裂路數的技術交底預先告知相關方,嚴格要求現場技術人員不僅堅持“旁站制”,而且必須督導工人在混凝土澆筑后收光養護的完全到位;至于解決“壓車”這個新問題,他們很快就總結運用了“一泵三車”的運作經驗。即上料、澆筑和11公里之處的行駛途中,各有一臺罐車時則恰逢其時、恰到好處。
像這樣慢(三天兩夜澆筑混凝土還不到2000方)的施工,對建設者來說,的確很磨人,使人十分疲勞困頓,其難度一點也不比快速施工來得輕松。53歲現場客服漆宏,可謂是地下工程提前沖出地平線的頭號功臣。在打“快”仗的兩晝夜里,身患重感冒的他未合一眼,雙眼布滿了血絲。第三天進入“慢”澆筑階段,連項目部生產經理李波都好心再三勸他馬上休息。可他卻說:“澆筑這么慢,俺那放心得下?只有在現場,俺才感到踏實。”于是,他硬是以驚人的韌性、毅力與耐心,堅守了60個小時直到D4混凝土全部澆筑完畢,他連鞋與衣褲都顧不上脫去就即刻倒床熟睡了。
那么“多”則指的是2層地下室從C30至C60多達7種標號要在三臺電泵同時泵送施工的情況下澆筑至確定的部位和段面。為萬無一失地杜絕混凝土罐車上錯泵、弄錯標、澆錯位,該站始終在堅持每輛罐車駕駛室必須懸掛醒目混凝土標識牌并經過兩級復核制的同時,還嚴格實施了由調度與現場客服、質檢人員以及罐車、泵車司機予以電子版和混凝土實體互動核實的章法。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發生在漆宏身上的另外的“份外事”:承擔主載重功能的C60柱混凝土澆筑的難度就在于其鋼筋間距僅為24毫米的密度,一般的石料無法注入其中并直接地影響其他六種標號混凝土交叉協調地澆筑。又是漆宏主動與技術科長孫平發徹夜探討磋商并通過80多次試配試驗分析研究,最終將米石和碎石參半、增加優質粉煤灰與水泥,形成了擴展度650毫米、塌落度230毫米的準自密實混凝土,進而加快了施工進度;與此同時,由于他對混凝土標號的認知十分地準確嫻熟,因而從來都牢牢守住了這條不可逾越的底線,而且于7月15日敏銳地發現并果斷采取緊急措施,有效幫助項目部避免了混凝土澆錯標號事故的發生。
當項目部總工得知這一有驚無險的信息后,緊緊地握住漆工那結著厚厚繭的雙手久久未松開,并當場欣然采納了由漆宏提出的在長15米塔吊臂加長3米以覆蓋全部混凝土作業面的合理化建議。
編輯:徐潔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