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業要加快實現從產品建造向產品制造轉型
建筑產業現代化的核心就是指建筑業要從過去的建造產品向今后的制造產品轉型,要通過標準化的建筑設計以及模數化、工廠化的部品生產,實現建筑構部件的通用化和現場施工的裝配化、機械化。發展建筑產業現代化是建筑生產方式從粗放型生產向集約型生產的根本轉變,是建筑產業轉型發展的必然途徑和方向選擇。
過去30年間,我國傳統建筑業正是依靠投資拉動和低價勞動力的紅利贏得了高速發展,但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制約建筑業健康發展的問題和障礙越來越凸顯出來。突出表現在建筑業生產能力過剩,惡性競爭,嚴重存在“三高一低”(即產業利潤率低、產業集中度低、勞動生產率低、交易成本高)現象;建筑產業生產方式落后,工程建筑過程中資源浪費大、污染物排放多;建筑業近年來缺乏有效的資金投入,致使建筑企業科技創新能力、技術裝備水平與發達國家差距越拉越大。面對信息技術迅猛發展和全球價值鏈一體化帶來的新一輪經濟全球化,我國建筑業作為傳統的勞動密集型和建造方式相對落后的傳統產業,要保持健康平穩發展就必須要加快轉型升級,向現代產業轉變。
建筑產業現代化突出體現出四大特點。即設計標準化,從建筑方案設計開始,建筑物和構筑物的設計就遵循一定的設計標準,盡量做到建筑物及其構配件的模數化、標準化。構配件工廠化,這是建筑工業化的最顯著特征,絕大部分工作是在工廠而不是現場完成。施工專業化,建筑工業化的施工方法主要是構配件的組裝,與傳統現場施工方式有很大區別,其基本要求是機械化程度高,使用人工少但素質要求高,施工的精細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實施一體化,國外的成功經驗表明,由于建筑工業化建造方式中設計、預制、安裝各個環節聯系非常緊密,目前發達國家成熟的建筑工業化公司通常都具備研究、設計、預制、安裝的一體化能力。因此,建筑產業現代化是一個系統的、體系化的工程,是施工生產方式的一次嶄新革命。
近年來,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領導和推動下,各地相繼出臺了鼓勵建筑產業化發展的政策和規定,產業現代化實踐在全國各地紛紛展開,發展態勢良好,但也存在一些突出問題。比如建筑產業化的標準不統一,實施較為混亂,方向不夠明確,處于價值鏈不同環節上的設計、施工等專業推進不夠同步協調等,都嚴重制約了我國建筑產業現代化的推進步伐。因此,要科學推進我國建筑產業現代化的轉型發展之路,就需要統籌兼顧,積極穩妥,并重點解決好以下幾個關鍵環節。
一是要加強技術支撐的研究和問題解決。要完善包括結構、木結構、在內的全面體系構建,對關鍵技術實施創新,對已經成熟的技術體系盡快以標準設計或者技術指南的形式明確下來,成熟一個推出一個。二是要實現管理創新。必須要大力突破傳統建筑業的管理理念,全面推進管理創新、制度創新和行業管理改革,要在招標、定價、計價、現場檢查驗收等方面全方位改進,有效提升勘察、設計、施工企業的轉型發展積極性,改進項目組織方式,積極推動工程總承包,最大限度地挖掘各類建設企業的轉型發展熱情。三是要加強監管。要研究調整市場準入制度,完善現有的質量監督制度,包括施工圖審查、構件和施工現場的質量監督。四是要加大政策和輿論引導的力度。要積極出臺相關政策,支持和鼓勵產業化發展;要加強主體企業的培養,如高水平的設計單位和構件生產單位、高能力的施工單位等,鼓勵成立開發、科研、設計、構件、施工、運營、維護在內的產業聯盟;積極開展示范工程的引入等。
編輯:馬佳燕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