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不知道 窯系統提產增效大有文章
隨著水泥行業利潤空間的不斷被壓縮,如何最大限度發揮現有生產線潛力,提升經營效益,成為業內企業最為關心的話題。
水泥生產線流程復雜,“木桶效應”明顯,單一環節的問題往往對整條生產線運行產生極為深刻的影響,而要實現整條生產線效率的提升卻需要基于生產線工況全方位考慮,因此水泥生產線技術改造更像一項系統工程。
鄧州中聯水泥有限公司(簡稱:鄧州中聯)擁有一條3200t/d預分解窯,投產后曾出現產量低、能耗高等一系列問題。為此,該公司利用區域節能減排及錯峰限產時間,結合生產線實際情況,通過具有針對性的技術改造。
資料顯示,鄧州中聯在此次技術改造中主要對預熱器、分解爐、回轉窯、篦冷機等方面進行了全面的升級。
在預熱器改造中,針對預熱器管道內氣流量不足,生料懸浮差導致水平管道積料以及四級錐體嚴重漏風,錐體內澆注料脫落等問題。該公司一方面根據系統工況將撒料板調節到合適位置;另一方面對四級錐體拆除,重新焊接和澆注;與此同時,增加旋風筒入口處截面積,將C3旋風筒入口高度增加800mm,最終有效降低了系統阻力,改善系統通風。
另外,鄧州中聯篦冷機時有紅河現象,窯頭風管經常冒灰。該公司通過檢查分析,認為窯頭風管內結壁,甚至堵塞,導致窯頭負壓難以控制。篦冷機噴水不均,同時由于煅燒低堿熟料、操作、澆注料施工等致篦縫堵塞,冷風不足,熟料換熱效率低,導致紅河現象發生。因此,澆注料施工時采取有效防范措施,防止篦縫堵塞,穩定篦床操作,減少了紅河現象,提高了二、三次風溫及熟料的冷卻效果,增加了熱量回收量,利于煤粉燃燒并節能,延長了篦板使用壽命,穩定了窯的操作,進而提高運轉率。
綜合資料顯示,在此次技術改造中,鄧州中聯共對近20個生產環節進行了系統性優化,采取技術改造措施后,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實現了預分解窯優質、高產、低耗、低排放。
首先,預熱器系統C1出口壓力下降到9000Pa,C1筒出口溫度比以前降低30℃,高溫風機電流下降,減少了一氧化碳和粉塵排放,二氧化硫排放濃度(標況下)在200mg/Nm3以內,窯頭、窯尾顆粒物排放濃度為50mg/Nm3以內。
其次,火焰有型有剛性,二三次風溫度大幅度提高,預分解窯系統通風狀況良好,窯、爐內煤粉的燃燒效果提高了,熱工制度更加穩定,窯爐的操作調整變得容易,標準煤耗下降到104.8kg。大大提高了窯的運轉率,降低了生產成本和檢修費用,節約了資金。
最后,熟料產量穩定在3900t/d以上,綜合電耗下降,熟料發電量達到37kWh/t,熟料28d強度上升到60MPa以上;熟料強度提高使水泥配料時放寬細度和多摻混合材,節省了成本;水泥熟料質量提高,銷量增加,每年為公司增加可觀利潤。
值得一提的是,同樣是中國建材子公司,泰安中聯節能降耗技術升級更為徹底,效果也更為明顯,據稱已經實現了100公斤煤耗的節能指標,他們是怎么實現的?小編先賣一個關子。
中國水泥網將于9月12-13日在山東泰安舉辦“2015第三屆中國水泥節能環保技術交流大會”,屆時將誠邀業內知名專家和各方企業代表共聚一堂,商討水泥行業節能環保大計,會議期間還將實地參觀泰安中聯世界級節能環保示范線,想知道最終答案嗎?快來參加吧。
編輯:曾家明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