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为什么叫中东,扒开腿挺进嫩苞处破苞疼,十九岁国语版免费观看完整高清,最好看的2018免费观看在线

聚焦碳排放:如何激活被低估的碳市場?

《首都金融》雜志 趙方忠 · 2015-08-17 09:41 留言

二氧化碳

  距離計劃于2016年試運行的全國統一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越來越近。北京作為全國7 個試點之一,經過近兩年的摸索,從無到有構筑起的北京碳市場生態,即將走到前臺,開始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關注。

  如何賦予碳資產更多的金融屬性?碳市場的未來究竟在哪?從區域試點到全國統一要跨過哪些關鍵障礙?這些事關碳市場健康發展的一系列問題,如今,到了從試點尋找答案的時刻。

  碳金融創新

  在經濟社會轉型、建設生態文明的過程中,碳市場所扮演的角色將會越來越重要。

  盡管碳市場的未來可期,但相較于日交易額數百甚至上千億的其他交易市場, 眼下年交易額僅有幾億元的碳市場卻不無尷尬。數據顯示, 全國7 個試點中,高履約率、高活躍度的北京年交易額僅為2.36 億,交易額最大的湖北也只有3 億元。

  “當前碳市場的交易主體都是控排企業,除了履約時的剛性交易之外,大多數企業對配額的日常管理和交易仍然缺乏必要的認識。”在北京環境交易所碳交易中心主任王陽看來,控排企業的碳資產長期放在賬上不動,亟待激活。

  只有賦予碳配額更多的金融屬性,才能讓控排企業意識到參與碳市場不僅僅是碳排放權的買賣,更是獲得資金的重要手段。

  2014 年,國務院相繼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資本市場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保護工作的意見》、《關于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投資的指導意見》,均提到鼓勵和支持

  社會投資碳配額市場。為此,北京市發改委積極探索企業的碳資產管理方式,鼓勵重點排放單位及其他配額持有者開展碳排放配額抵押式融資、配額回購式融資、配額托管等業務。

  2014 年12 月30 日, 中信證券與北京華遠意通熱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環交所的撮合下,正式簽署了國內首筆碳排放權配額回購融資協議,融資總規模1330 萬元。北京碳市場在碳金融產品創新方面邁出了實質性一步,實現了碳市場與金融市場的有機結合。

  碳配額回購融資不僅盤活了重點排放企業的碳資產,為其拓展了融資渠道、降低了融資成本,也極大地提升了企業開展節能減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充分挖掘了碳配額的資產屬性,也有助于深化社會對碳配額資產價值的認識,讓金融創新更好的服務于節能減排和實體經濟發展。

  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作為北京碳市場參與最早、參與程度最深的金融機構,該公司負責碳市場的高級經理蔣晶告訴記者,除了碳配額回購之外,中信證券與履約企業還探索了一次掉期產品交易,也取得不錯的效果。

  “其他試點也開展了碳債券、綠色信貸等多種金融產品的創新嘗試,如中廣核集團在深圳發行了碳債券,不僅受到了銀行的歡迎,債券利率也有所下降。”王陽說,盡管各個試點開展了多個嘗試,但總體上并沒有大規模的使用,金融創新的規模化仍屬不足。

  “而對于中小規模的履約企業來說,一方面沒有金融專業的人才,另一方面受自身碳配額規模限制,設專人也不太經濟。” 蔣晶認為,調動這些企業的積極性,必須通過市場的發展和金融產品的創新,給企業提供更多的碳資產管理選擇,但現在的問題是,整個碳市場的金融手段少,品種單一,有極大的提升和創新空間。

  期現貨一體

  一個成熟的交易市場,金融機構作為重要的投資機構,是實現市場流動性的重要保障。

  然而,碳市場比較單一的交易模式,卻在某種程度上遲滯了投資機構入場的腳步。

  蔣晶坦言,盡管近年來市場的整體熱度在上升,金融機構對碳交易的興趣逐年增加,但總體上都在外面看,大部分都沒進來做。

  “原因之一是,國內的碳市場只有現貨,沒有期貨等衍生品,而國外碳市場都是先有衍生再有現貨。” 蔣晶分析稱, 中信證券之所以探索推出掉期產品, 也是因為掉期產品比較靈活, 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市場流動性,也是現貨向衍生品過渡的一個產品。[Page]

  北京環交所2014 年發布的北京碳市場年度報告提到,當前的碳現貨市場可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企業完成履約任務并實現融資功能,而碳期貨市場的發展將有利于發現碳資產價格、降低碳價波動、增加市場流動性,幫助企業鎖定未來的碳收益,有效管理風險并優化碳資產配置。

  王陽指出,隨著碳現貨市場發育程度和交易規模的不斷提升,將為碳期貨品種的推出提供良好的市場條件。2014 年5 月, 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將碳排放權期貨作為重點發展的新型交易工具。

  “從國際市場尤其是歐洲碳市場的發展經驗看,碳期貨等金融衍生品的交易量已經遠遠超過碳現貨,期現并存乃至期現一體將是碳市場發展的趨勢。”這早已成為業界的共識。

  從區域到全國

  “對投資機構而言,參與市場主要取決于兩個預期,一是前景,二是穩定。”在蔣晶看來,能夠同時滿足投資機構的兩個預期,就在于全國統一市場的推出和形成。

  事實上,碳交易作為我國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政策工具,市場涵蓋范圍越大,則交易參與者越多,市場流動性越好,市場有效性也越高,從而會形成權威性的市場價格,進而對全球的碳價產生影響。

  如今,隨著七省市碳交易試點的穩步推進,全國統一碳市場的建立已前景可期。2014 年12月,國家發改委正式公布《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辦法》,明確了建設全國碳市場的基本框架和路線圖,預計全國碳市場將于2016 年開始運行,“十三五”末期將形成相對成熟、運營穩定的全國碳市場。

  而在區域性市場向全國統一的市場過渡中,北京無疑是跨區域交易走的最快的。

  王陽告訴記者,承德市與北京市已正式啟動跨區域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在全國率先探索開展跨區域交易試點建設,經驗可供全國碳市場借鑒。自今年開始,承德部分企業可以和北京企業一樣在碳市場上進行自由交易,交易產品包含自由買賣碳排放配額和經審定的碳減排量并可用于履約。

  “跨區域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王陽坦陳,跨區域從系統的技術上并不存在障礙,像異地開戶、交易系統的對接等都不是問題,但難的是制度的設計和標準的選擇。

  王陽指出,北京對碳排放的管理非常嚴格,人大有立法,政府有規定,相關部門有實施細則,但具體到履約監管,這些在承德卻未必適用,需要兩地的相關法律法規保持同步,而這也是建立全國統一市場必須正視的課題。

  而在標準的選擇上,王陽坦言,相較于管控力度比較大的北京標準,外省市可能控排的壓力并沒有北京大,標準或許會放寬,但若交易的產品是一致的、價格是相似的,很有可能會對不同區域的企業產生一定的不公平。

  “從技術角度講,全國根本不需要那么多碳市場,在建立全國統一的碳市場過程中,應該對現有的試點進行整合。”在北京環境交易所總裁梅德文看來,現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其中最重要的任務之一是通過各種手段促進環境問題的根本改善,最終還是要通過市場機制促進節能減排,現在無疑是啟動京津市場整合的最佳機遇期。

  但不管怎樣,基于對碳市場未來發展空間的良好預期,聞到血腥味的許多公司已開始虎視眈眈,誓要抓住這次機會。

  “一個千億級的市場即將開閘,投資機構要做好準備,打好基礎,要不然會很被動。”蔣晶提醒說,在全國碳市場開啟之前,投資機構可以先開展業務籌備,以免失去先機。

編輯:曾家明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水泥網立場。聯系電話:0571-85871513,郵箱:news@ccement.com。

最新評論

網友留言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網立場

暫無評論

發表評論

閱讀榜

2025-03-23 16:32:10
主站蜘蛛池模板: 涿鹿县| 略阳县| 宜城市| 错那县| 遂宁市| 龙岩市| 丰都县| 修文县| 秀山| 临江市| 鸡东县| 黑山县| 阳江市| 翁源县| 安化县| 福清市| 新民市| 苍溪县| 朝阳市| 麦盖提县| 中卫市| 施秉县| 南乐县| 德清县| 阿荣旗| 大姚县| 永城市| 永昌县| 沂源县| 张北县| 平昌县| 白城市| 资兴市| 临沧市| 翼城县| 化州市| 双城市| 定南县| 镇赉县| 分宜县| 蓝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