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中國擬加大刺激基建 年投資增量或至GDP的1.3%
中金經濟學家梁紅等6日的報告稱,中國或將推出萬億級基礎設施投資,新政每年帶來的總投資增量規模或達GDP的0.4%-1.3%左右,較2009年的刺激政策溫和很多。
考慮到杠桿,專項債券募集的資本金可撬動1-3倍的總投資,預計第一批債券發行募集的資金或帶來3000-9000億元的投資。新的基礎設施投資或將集中在“人均資本存量不足”的5個領域。
城市化相關的基礎設施投資,包括城市管網系統、污水和水處理系統、輕軌、地鐵和城鐵等;保障房建設和棚戶區改造高端制造業和電信基礎設施升級;環保領域和農業水利;與2009年相比,政府或將更強調新項目的投資效率。
國家發改委明確指出,新投資項目的篩選應本著“看得準、有回報、不新增過剩產能、不重復建設、不產生擠出效應”的原則。若這些原則得到切實貫徹,將有望提高項目的質量和效率,并降低對總體通脹的影響。
此外,原材料價格處于低位、亦有望對本輪投資的回報有所提升。
經濟參考報此前報道稱,中國首批專項金融債規模3000億元,項目資金成本0.5%-1%;彭博新聞援引知情人士報道稱,中國擬通過政策性銀行定向發行至少1萬億元專項建設債。
應對經濟增長放緩 中國還有哪些彈藥可用?
在顯示中國制造業放緩的數據發布后,大和資本市場分析師賴志文和唐俊杰發表研究報告稱,政策刺激未能提升總體需求,減少過剩產能,在當前的環境下,預計政府會全力以赴讓全世界知道,中國經濟表現良好。
以下是中國可以作出的一些選擇:
1.降息:
中國央行去年11月初以來已四次降息,將基準貸款利率下調至紀錄低位。 他們仍有采取進一步行動的空間。中國央行的一年期存款利率為2%,一年期貸款利率為4.85%,而美國和歐洲的基準利率接近于零。
中國央行還可以向貨幣市場注入流動性,以壓低銀行間貸款利率。作為銀行間資金基準利率的7天回購利率已從6月中旬的3.5%下降至不到2.5%。
2.下調存款準備金率:
央行有大量的空間可以降低銀行存款準備金率,鼓勵放貸。即使經過多次下調,中國大型銀行18.5%的存款準備金率仍然高居世界前列。根據彭博的計算,下調存準率10個百分點,銀行可放貸金額將增加大約13萬億元人民幣(2.1萬億美元)。
3.直接放貸:
自去年以來,中國一直在進行定向放貸試驗。央行去年向國家開發銀行提供了1萬億元人民幣的貸款支持,用于棚戶區改造。
最近幾周,央行向政策性銀行進行了注資,以促進放貸。知情人士上月透露,央行已向國開行注資480億美元。據《財新》雜志報道,中國進出口銀行獲得注資450億美元,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獲得財政部注資1,000億元人民幣。
4.讓人民幣走軟:
據Oxford Economics估計,人民幣需要貶值10%至15%,才能讓貨幣環境回到6-12個月前的狀況。人民幣實際貿易加權匯率過去一年上漲了約13%。
中國面臨的挑戰是,它希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將人民幣納入儲備貨幣籃子,因此必須避免過于積極地干預匯率。貨幣走軟還可能引發資本外流。
5.最后的買家:
如果到了緊急關頭,中國央行可以像一些發達經濟體的中央銀行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所做的那樣,直接購買地方或中央政府債務。通過地方債務置換,中國央行已經發揮了讓信貸持續流入資金緊張的地方政府的作用。
但是據麥肯錫全球研究所估計,中國包括企業、家庭和政府在內的債務總水平與國內生產總值(GDP)之比已經達到282%,因而這是一項決策者可能不愿意匆忙作出的選擇。
6.財政開支:
從城市地下管線到新的港口和道路,中國政府可以加大方方面面的基建開支。它可能不會出臺像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后那樣大規模的刺激,但強大的資產負債表意味著中央政府擁有行動的余地。中國上周承諾會及時對宏觀政策進行調整,高度重視防范和化解系統性風險。
編輯:胡玉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