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工信部《關于進一步促進產業集群發展的指導意見》
工業和信息化部23日發布《關于進一步促進產業集群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了推動產業集群轉型升級、進一步促進產業集群發展的20條意見。這是工業和信息化部成立以來,首次就促進產業集群發展方面出臺指導意見。
“指導意見是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和”中國制造2025“的要求,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一項具體措施。”工信部中小企業局局長鄭昕說。
《中國制造2025》明確要“推動建設一批高水平的中小企業集群”,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相關文件也提出要推動產業集群轉型升級,引導中小企業集群式發展。
中小企業集群式發展是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顯著特點。據工信部中小企業局對29個省市的不完全統計,2014年,我國形成銷售收入超過20億元的產業集群2530個,擁有企業94.68萬戶,吸納就業5257.56萬人,銷售收入48.26萬億元,實現利潤2.69萬億元。產業集群凸顯系統優勢和集體效率,成為穩增長促就業的重要力量。
“為提高產業集群信息化水平,指導意見明確要實施互聯網+產業集群建設行動,建設智慧集群。這是指導意見的一大突出亮點。”鄭昕說,這種智慧互聯型的產業生態系統,要實現系統層面的智慧互聯,不僅需要少數大企業掌握智能制造技術,更需要大量中小企業實現智能化,以互聯網為媒介實現大中小企業、上下游企業等的集成、協同和動態演進。
據介紹,目前,北京、上海、青島等多個地區正積極探索智慧集群的建設和發展,或通過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構建新型高效數字化基礎設施;或通過推進信息技術的深入廣泛應用,探索“互聯網+制造業”的科學模式。
鄭昕說,我們提出建設智慧集群,更多的是推動產業集群以系統效率提升和智能制造產業生態塑造為目標,因地制宜地推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產業集群中的應用,推動集群企業以互聯網思維改造傳統制造模式、創新模式和服務模式。
創新和轉型升級,是貫穿指導意見的主線。指導意見明確提出,產業集群要與高校、科研機構建立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網絡,建立產業集群研發中心、設計中心和工程技術中心,建設產業、產品協同研發平臺;鼓勵和引導企業組建產業聯盟或研發聯盟,強化產業鏈整合和供應鏈管理。
指導意見還提出要推動建立產業集群知識產權聯盟。“這是產業集群保護和運用知識產權的有效模式之一,有利于”集體維權、抱團發展“。”鄭昕說。
鄭昕表示,工信部將推動各地建立和完善促進產業集群發展的工作協調機制,大力推進互聯網+產業集群行動,開展100家“智慧集群”建設和認定工作,同時開展產業集群評價,完善評價考核和分類指導,推進中小企業產業集群發展。
編輯:張曉燁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