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桂新:推廣水泥窯協同處置需理性
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司長呂桂新
由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中國水泥協會牽頭與海螺、金隅、華新、中材、拉法基等企業共同發起水泥窯協同處置生活垃圾產業聯盟于2015年7月14日在北京成立。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司長呂桂新發表講話,中國水泥網記者整理如下:
各位領導、各位來賓:
水泥窯協同處置生活垃圾產業聯盟成立是水泥行業乃至整個建材行業一件大事,在此,我代表工信部原材料司對聯盟的成立表示熱烈的祝賀。
眾所周知,隨著城鎮化建設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量的廢棄物、城市污泥、生活垃圾的處理也成為一個重大難題,水泥窯具有高溫煅燒和強堿性氣氛等獨特優勢,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廢棄物是廢棄物處理的有效途徑,也是水泥工業拓展行業綠色環保功能的主要手段之一,為此,建材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將協同處置示范工程列為重點工程。此前,國務院下發《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 國發〔2013〕41號),明確到2017年,協同處置生產線數量比重不低于10%的目標。近年來,通過國內科研院所和大型企業的努力攻關,水泥行業協同處置取得了積極進展。
一是協同處置逐漸被認識。銅陵海螺、北京金隅、廣州越堡、中材溧陽、武漢華新等項目陸續投入運行,特別是銅陵海螺協同處置裝置,實現了近四年的穩定運行,利于節能減排,不新增填埋用地,不產生二次污染。去年全國政協召開的擴大會議還專門討論了水泥窯協同處置問題。
二是試點示范快速推進。“十二五”初期,國內協同處置示范線還只有北京、廣州等大城市和沿江重點工程等幾條線,經過近幾年的發展,水泥協同處置技術路徑基本打通,并形成了幾種有代表性的工藝技術方案。目前,全國投入試運轉的有20多條生產線,正在改造的有50余條。
三是標準規范日益完善。工信部聯合發改委等七部門發布的《關于促進 生產過程協同資源化處理城市及產業廢棄物工作的意見》,會同環保部等部門繼續制定了《協同處置污染物控制標準》、《水泥窯工程改造規 范》等文件,做好頂層設計,逐步完善政策標準規范,從源頭上防止無序發展。
四是發展路徑更加明細。當前,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垃圾廢棄物雖然前景看好,但還沒有列為城市垃圾處理的主要方式。推廣協同處置必須理性面對,協助地方政府解決治理難題,通過發揮比較優勢,爭取地方政府統籌規劃焚燒、填埋和協同處置。
當前協同處置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體制機制上的障礙;二是和填埋、焚燒發電等相比競爭環境不公平;三是缺乏針對性的稅收、補貼政策;四是技術規范還有待進一步完善。
下一步,我們將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扎扎實實地搞好試點,加強組織協調,充分利用現有水泥生產線搞好協同處置生活垃圾,依次召開協同處置經驗交流會,總結宣傳試點示范經驗,有針對性的指導后續試點示范和推廣應用。二是完善協同處置標準規范體系,對先前試點的協同處置生產線,圍繞技術路徑、環境和質量等方面開展風險評估,進一步完善協同處置、污染物控制標準,工程改造設計規范等。三是推廣協同處置,并堅持“高標準、嚴要求”,防止一哄而上,重復建設,擴大產能,增強企業社會責任感,會同住建部、環保部等部門,通過合理布局,最大限度地發揮城市周邊現有水泥窯的協同處置能力,在不新增產 能的情況下,支持規范的協同處置企業。四是加大技術改造資金支持。近年來,我部在產業振興和技術改造專項中,促進了協同處置技術的試點示范,隨著標準規范的不斷完善,為鼓勵企業加快推廣完善協同處置系統和關鍵設備國產化,建議各地對水泥窯協同處置加大扶持和引導力度,營造公平的市場環境,其補貼可參照焚燒發電、垃圾填埋企業的標準。
各位領導,各位來賓,由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中國水泥協會牽頭成立的水泥窯協同處置生活垃圾產業聯盟具有先天的和獨特的優勢,必將為有效推進水泥窯協同處置,加快技術進步和節能減排,促進行業綠色環保,實現轉型升級做出應有的貢獻。
編輯:張曉燁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