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制科技 構建未來—第五屆預制混凝土技術論壇召開
2015年6月26日,由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預制混凝土構件分會、北京預制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聯合主辦,廈門市建筑科學研究院集團股份限公司、中鐵一局集團廈門建設工程有限公司、福建建超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承辦的第五屆中國(國際)預制混凝土技術論壇在廈門隆重召開。
論壇現場
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專職副會長、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會長徐永模,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副會長、北京榆構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玉雷,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常務副秘書長曾慶東,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副秘書長張慶歡,CCPA預制混凝土構件分會理事長蔣勤儉,廈門市建設與管理局副局長林樹枝,廈門市建設與管理局副總工程師何慶豐,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原建筑節能與建筑材料管理處處長祝根立,廈門市建筑科學研究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兼常務副總裁麻秀星,CCPA預制混凝土構件分會秘書長王曉鋒等領導專家出席會議。
徐永模會長致辭
徐永模會長在致辭中對預制混凝土構件行業的發展提出三點期望:1、借國家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勢,創新商業模式,推動預制混凝土構件產業創新發展;2、融合互聯網技術、物聯網技術、BIM技術、3D打印技術、智能制造技術等現代制造和建造技術,創新形成高效、經濟、高品質、高性能、多功能的預制建筑構件的制造和施工技術;3、對接資本市場,加速先進技術的市場推廣和企業的集團化發展。
廈門市建設與管理局副局長林樹枝致辭
廈門是全國第七個國家建筑產業現代化綜合試點城市,廈門市建設與管理局副局長林樹枝介紹,廈門市建筑產業現代化工作始于2012年底,2013年底正式全面啟動,目前多項工作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出臺了廈門市新型建筑工業實施方案;組織申報并獲得全國第七個國家建筑產業現代化綜合試點城市;在廈門市海濱區規劃2.1平方公里建設“國家住宅產業現代化示范園區”;啟動了全裝配預制混凝土結構、鋼結構、預制裝配市政基礎設施項目等項目的試點建設。下一步重點加快完善政策,擴大試點范圍,加快住宅產業現代化示范園區建設等。
廈門市建筑科學研究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兼常務副總裁麻秀星致辭
蔣勤儉做《2014~2015年度預制混凝土行業發展報告》,報告指出,2014~2015年度是我國房地產和建筑業發展進入深度調整的一年,也是行業聚焦新型建筑工業化和裝配式混凝土建筑之年。在國家和地方政府大力提倡節能減排的環境保護政策感召下,我國建筑業開始艱難的邁向綠色建筑和建筑產業現代化發展的轉型升級之路。
CCPA預制混凝土構件分會理事長蔣勤儉
本年度預制混凝土行業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全國各地陸續出臺相關產業發展政策,主要標準規范已基本編制完成并頒布實施,有關PC技術交流和專業培訓異常火爆,各種PC技術體系粉墨登場,投資辦廠和試點示范工程不斷增多,宏觀形勢一派大好。PC技術沉寂了三十多年之后又重新在中國大地上興起,無疑這是一個令人鼓舞和值得期待的時代;與此同時殘酷的現實告訴我們PC市場還遠沒有成熟,目前的主要區域預制混凝土企業生產任務嚴重不足,產品和施工質量不容樂觀,許多從事PC 業務的企業面臨生死存亡的嚴重考驗,現實和期待真是冰火兩重天。
CCPA預制混凝土構件分會秘書長王曉鋒主持會議
蔣勤儉建議,面對全國各地向建筑產業現代化發展轉型升級的迫切需求,各級政府和預制混凝土行業的相關企業應保持清醒的認識,因地制宜的確定產業化技術體系和發展路徑,積極開展試點工程和示范工程的建設,不斷總結經驗,吸取教訓,腳踏實地的推進我國建筑產業現代化發展。
各級政府建設主管部門應及早從市場主體中脫離,探索改革現行建筑管理體制,推進工程總承包和專業化分工相結合的管理模式;鼓勵協會開展對從事裝配式混凝土業務的企業和人員進行系統培訓和產品質量認證工作。
各企業應依靠市場競爭規則,構建基于區域特色的產業化技術體系和發展平臺,開展技術管理創新,提高建筑工業化技術水平,拓展預制混凝土應用領域。下大力氣培育一批本土化產業化公司和工人隊伍,確保產業化項目初期的完成質量和實施效率。[Page]
奧地利SAA軟件公司合伙人Thomas Leopoldseder 博士
奧地利SAA軟件公司合伙人Thomas Leopoldseder 博士介紹現代化混凝土預制企業中的綜合規劃與生產控制系統,在現代化的混凝土預制構件生產領域,我們面臨的挑戰是要根據每棟建筑自定義構件。在不斷變化的需求中進行各構件的規劃比成批構件生產的規劃要復雜得多。綜合規劃及生產控制系統可解決以下難題:
1. 生產及裝配的過程中的延遲會導致什么樣的后果?2. 能否及時交付全部預制構件?3. 如何更改作業排程?4. 未來產能的升級?5. 生產流程進度?6. 如何計算工程造價?7. 圖紙適合進行投產嗎?
綜合規劃及生產控制系統是專為預制構件企業的多種規劃任務開發的解決方案。該系統也可向其它IT系統及人員提供信息以便不斷及時處理。因此也可高效管理外部變化。
中建總公司技術中心副主任李云貴研究員
中建總公司技術中心副主任李云貴研究員做《BIM技術助力建筑工業化發展》報告,他介紹,斯坦福大學相關專家認為,要應用BIM改造傳統的建筑業,我們要為下一代從業人員準備好他們愿意在這里工作的環境,今天的中學生每天的生活都離不開互聯網、云計算、iphone/ipad等等,等到他們大學畢業參加工作的時候,如果建筑業仍然是今天的工作環境的話,這批中學生也就是未來的從業人員就會拋棄我們這個行業,而去選擇工作環境更好的其他行業。隨后,李研究院介紹了BIM與精益建造、BIM與PC結構建造、BIM與鋼結構建造3個案例。
分會副理事長、同濟大學教授薛偉辰
分會副理事長、同濟大學教授薛偉辰從預制混凝土框架、剪力墻,預制夾心保溫外墻,裝配式結構設計規范等幾個方面介紹了新型裝配整體式混凝土結構體系研究進展情況。
美國SP機械公司、美國PCI資深會員宗德林
為什么在中國禁用、被認為不安全的預應力空心樓板在美國卻仍在使用呢?預應力空心樓板在美國發展了60多年,成為除了雙T板以外唯一廣泛使用的預制樓板,是有其原因的,美國SP機械公司、美國PCI資深會員宗德林認為有從歷史及技術的角度來說明的必要。他指出,預應力空心樓板和中國傳統的空心樓板除了都有孔,在材料及生產工藝上是完全不同的。而孔并不是造成當初認為樓板不安全的原因。隨后他介紹了預應力空心樓板在日本及美國的發展及使用以及預應力空心樓板的優點。他認為,如果能在中國推廣在世界各地完全成熟的預應力空心樓板,以預應力取代非預應力,發展出一些更有效益的預制體系,就會真正體現出建筑產業化的優點,并替中國現有的傳統橫墻承重、短板受力的建筑找到一個出路,從而能從結構上率先完成百年住宅的期望。
潤鑄建筑工程(上海)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綢輝
福建建筑工業化長泰試點樓是福建省內第一個全預制整體裝配式框架結構工程,潤鑄建筑工程(上海)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綢輝對此案例進行了詳細介紹,該工程位于福建漳州,建筑物為9層混凝土框架結構,長63m寬18.4m,檐口高度為30.8m,總建筑面積10432.8平米。項目地處抗震設防烈度7度區,地震加速度0.15g,框架梁、柱抗震等級為二級。采用全預制混凝土框架及預制外掛墻板裝配技術進行施工。預制柱采用一端機械連接,一端灌漿的半灌漿套筒進行鋼筋連接,主框梁、次梁、樓板采預制與現澆層疊合型式,樓梯為全預制型式。該工程除柱變截處預制設計及制作上比較復雜,墻板錯層處理需更細致,其它構件基本滿足標準化、模矩化、省力化、省工化的原則,構件在工廠內進行制造,澆筑質量良好。現場標準層工期為8天一層,現場構件組裝與接合工序明確,作業環境簡潔,施工快速、勞動安全性高、環境污染小。
會議內容非常豐富,會議還在緊張進行中,下午和晚上還有20個報告,本網將繼續跟蹤報道。
編輯:徐潔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