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水泥行業與“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科技強安專項行動
據安全監管總局網站18日報道,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召開“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科技強安專項行動推進工作視頻會議,會議圍繞貫徹總局相關通知精神進行了安排部署,動員全國安全監管監察系統進一步增強責任感、緊迫感,細化工作落實,力爭專項行動早見成效。
報道所稱的通知是指6月11日國家安全監管總局下發《關于開展“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科技強安專項行動的通知》(安監總科技〔2015〕63號)。
《通知》指出,近年來,煤礦、金屬非金屬礦山、危險化學品和煙花爆竹等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但部分企業關鍵環節、重點部位用人多,機械化、自動化程度低,群死群傷事故風險較大,防范重特大事故的任務依然十分艱巨。為推動更多企業安全生產實現“零死亡”目標,從根本上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國家安全監管總局決定在煤礦、金屬非金屬礦山、危險化學品和煙花爆竹等重點行業領域開展“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科技強安專項行動,重點是以機械化生產替換人工作業、以自動化控制減少人為操作,大力提高企業安全生產科技保障能力。通過“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示范企業(礦井)建設,建立較為完善的“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標準體系,推動煤礦、金屬非金屬礦山、危險化學品和煙花爆竹等重點行業領域機械化、自動化程度大幅提升,到2018年6月底,實現高危作業場所作業人員減少30%以上,大幅提高企業安全生產水平。
專項行動內容主要針對煤礦、金屬非金屬礦山、危險化學品和煙花爆竹這四個重點行業。水泥行業的礦山應該列入在非金屬礦山內,石灰石礦山是水泥行業發生安全事故風險較大部位。作為水泥制造部分雖不在重點之列,但在儲庫發生安全事故也一直是水泥制造中風險較大部位。
作為非金屬礦山,專項行動已經指明方向,采礦機械化、自動化(實現鑿巖、裝藥、出礦、運搬等生產工藝的機械化、自動化、連續化),掘支機械化,運輸系統無人化、機械化(代替人工放礦等工藝技術與裝備)。
在水泥制造部分,儲庫內作業由人工作業提升到機械化、自動化。避免發生維修人員操作時不慎墜入庫內,發生窒息這樣的惡性事故,將事故發生的可能性降低到零。再有水泥窯內維修作業如何提升機械化自動化程度,減少窯內直接作業人員,降低風險也大有文章可做。
今年5月國務院下發《中國制造2025》,工信部苗部長在接受媒體采訪中對“中國制造2025”和德國“工業4.0”間的相同和不同之處時提到,德國基本上實現了3.0,現在正在從3.0向4.0發展,也就是生產的自動化向網絡信息化這方面去邁進。就中國的工業來說,我們地區之間、行業之間、企業之間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我們甚至有的企業還要補2.0到3.0這一課,就是從電氣化到自動化這一課,同時也要適應整個發展的需要。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特別顧問朱森第在解讀時更加直觀,“工業2.0”是電氣化,“工業3.0”是自動化、數字化,“工業4.0”是智能化。中國的制造業由于發展不平衡、層次結構差異很大,總的來說要采取并行戰略,即2.0補課、3.0普及、4.0示范。
水泥工業也符合在邁向4.0時,有2.0到3.0的補課問題。從“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 以機械化生產替換人工作業、以自動化控制減少人為操作(不至在前面所指出的部位),這本身也應是在2.0和3.0時就必須做到的內容。
水泥行業或許在各省級安全監管監察部門選定若干個通過發展機械化、自動化實現安全生產的企業作為試點示范中排不上號,“沒戲”。但水泥企業也好,設計研究單位也好,在考慮水泥工業4.0智能化時,應該將該補的生產的自動化這一課盡快補上,同時考慮向網絡信息化智能化進軍。在補上生產的自動化這一課時,以機械化生產替換人工作業、以自動化控制減少人以實現安全生產理應是必不可少的環節。
編輯:張曉燁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