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國鼎管樁:坐擁物流優勢 助力長江經濟帶建設
簡潔大方的國鼎管樁廠區大門
今年4月,《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規劃》獲國務院批復,這標志著長江經濟帶戰略逐漸步入重點實施階段。長江經濟帶雖然面積僅占全國總面積的20%,但人口、經濟總量比重均在40%左右。在現有的五大城市群中,長江經濟帶獨占其三(長三角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受益政策驅動,基礎設施建設將成為發展前奏,極大地帶動水泥和水泥制品的市場需求。特別是在長三角地區,經濟發達,河網密布,水運條件便利,為當地的建材企業的發展帶來了諸多有利因素,涌現出了象海螺、亞東等一批借助水運優勢、拓展市場范圍的成功先例。國鼎(南通)管樁有限公司(簡稱國鼎管樁)也是其中的佼佼者。
作為外商獨資的國內大型管樁生產企業,國鼎管樁位于長江入海口,地處水陸交通便利的江蘇南通如皋港經濟開發區,占地面積220多畝,主要生產港口碼頭用大直徑(φ800-φ1400)預應力混凝土管樁和預制高強鋼管混凝土管樁,是國內大直徑預應力管樁生產基地。
國鼎管樁董事長姜平平(左)與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總經理皇甫孜(右)座談交流
據公司董事長姜平平介紹,由于規格齊全、強度高,供設計選用范圍廣,國鼎管樁比普通混凝土預制樁承載力高出2至4倍,有較高的抗裂、抗彎強度。公司擁有的國內先進生產設備更可生產單節長度達41米、φ1400的大口徑混凝土管樁,目前,公司年生產能力280余萬米,產值達16億元。
公司還歷時兩年開發出了大口徑預制高強混凝土鋼管樁(簡稱TSC樁),填補了國內TSC樁的空白。該產品于2008年在中鐵山橋江蘇橋梁公司新建碼頭中應用,2009年在杭州-長沙高速鐵路中試用,由此揭開了TSC樁在鐵路、港口碼頭上推廣應用的新篇章。
干凈整潔的廠區環境
竹節樁
樁的外壁采用自動埋弧螺旋焊管,內壁采用高強混凝土,經離心密實蒸汽壓蒸養護而成。鋼管對混凝土具有套箍和約束作用,混凝土作為鋼管內襯,增加了管壁的穩定性,整體提高了管樁的抗耐打性能,能順利穿透地下20-30米厚的粉土硬夾層。和PHC樁相比,TSC樁更耐打、耐抗剪、耐抗彎,比鋼管樁(PS樁)成本低,具有良好的經濟性能,是PHC管樁、PS管樁以及灌注樁的理想代用樁,廣泛適用于高架橋梁、防浪堤、港口碼頭、路基基礎、高層建筑、大型設備基礎等。
此外,公司還建有158.5米長的萬噸級碼頭,常年可停靠2萬噸級的大型船舶,主航道可通行5-10萬噸級船舶。公司的自備碼頭延伸至長江航道中心,吃水深度5.9米,長江岸線200米。由此,國鼎管樁所需要的各類水泥、砂石、煤炭等原燃料和管樁成品都可以通過長江水運自如進出,大大降低了運輸成本。
萬噸碼頭一角
運抵到岸的散裝水泥正在進行裝卸
在走訪時,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記者親身感受了該公司優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物流條件。在碼頭上,我們看到了一臺行車移動式螺旋泵(設計卸貨能力300噸每小時,目前已無檢修卸貨16萬噸),一臺25-40巨型行車移動式抓斗,2個5000噸鍍鋅鋼板桶倉、4個1000噸鍍鋅鋼板筒倉(設計理論倉儲能力14000噸),而且碼頭的道路為雙通道路面,即使到了旺季,也不會影響車輛的進出。據公司相關人員介紹,國鼎管樁還預留了2000平方米的空地(樁已經打好),可再建40000噸級的筒倉;另建有2000噸級港池,長200米、寬25米。
憑借著便利的水運優勢,國鼎管樁開始探索更多的市場空間。江蘇是水泥大省,自2009年以來,除2011年低于山東外,產量一直位于全國第一,目前,江蘇熟料產能約為6000萬噸,而粉磨產能有23000萬噸,每年要從安徽、浙江、山東等地流入超5000萬噸的熟料,其中通過長江水運到達蘇南、上海市場的不在少數。國鼎管樁期望通過自身的碼頭為水泥企業提供便利的倉儲、物流和貿易服務。而且,國鼎管樁距南通市區、如皋市區、靖江市區、張家港市區均在30公里以內,有明顯的汽運優勢,能夠為粉磨站、商品混凝土攪拌站提供各類物流和中轉服務。
國鼎管樁董事長姜平平(中)、副總經理吳為民(左二)與到訪的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團隊合影留念
這也與本網正在進行的水泥現貨電子商務不謀而合。對于企業而言,現代物流是企業降低物質消耗、提高勞動生產率以外的重要利潤源泉。具體到水泥行業,物流基地的誕生,不僅使企業面對的客戶更為廣泛,服務輻射的半徑更大,規模更大,配套服務的綜合性也更強。物流的合理化可以降低水泥企業的采購和銷售成本,從而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
編輯:武文博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