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为什么叫中东,扒开腿挺进嫩苞处破苞疼,十九岁国语版免费观看完整高清,最好看的2018免费观看在线

對我國玻璃纖維復合材料行業轉型升級的探討

國玻璃纖維/復合材料工業協會 張福祥 劉麗 · 2015-06-15 13:35 留言

  中國的玻璃纖維復合材料工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櫛風沐雨60載,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而今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車等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獨領風騷,作為新材料產業中崛起的生力軍,玻纖復合材料行業更是迎來了大發展的春天。

  就玻纖復合材料而言,從工信部發布的數據看,2014年建材工業經濟運行情況顯示,1~12月份,規模以上建材企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7萬億元,其中,水泥制造業、水泥制品、建筑陶瓷、玻璃纖維、耐火材料制造業分別完成9792億元、8600億元、4400億元、1509億元、4779億元,復合材料700億元,顯而易見玻纖復合材料在建材工業中的比重還是很低的,僅占3.16%,并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產業化規模,為什么發展不起來,為什么經濟規模上不去?是該到了靜下心來深思反省這些問題的時候了。

  中國建材聯合會會長喬龍德在2014年全國建材行業協會系統工作會議上發表了題為《全面深化改革,增強競爭意識,改變協會工作方式,推進建材行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向縱深轉折》的講話,指出建材行業當前面臨的5大矛盾和挑戰,提出加快建材行業轉變發展方式,破解發展瓶頸,全面推進行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向縱深轉折的工作要求,為我們玻璃纖維復合材料工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一、明確定位,把握行業發展方向

  八年前(2007年)中國玻纖總產量已實現了世界第一,現今我國的玻纖在世界上占有60%的份額。中國玻璃纖維工業緣何能夠實現快速發展并壯大,以池窯拉絲為主導技術、發展出口導向型行業這一當年明確的歷史定位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中國玻璃纖維工業自二十世紀50年代末期誕生以來,走過了坎坷的發展歷程。在上世紀60年代初,我國玻纖工業坩堝法工藝剛剛起步時,玻璃纖維行業基本處于封閉孤立的環境中,加之國外采取嚴密的技術壟斷與封鎖,使我們無法觸及世界先進技術,為徹底結束中國沒有萬噸無堿玻璃纖維池窯的歷史,1990年初,原國家建材局將“萬噸無堿玻纖池窯拉絲生產線”作為行業重點攻關項目列入了“八五”計劃。經慎重選擇,原國家建材局決定由泰山玻纖來承建這一重大項目,斥資4.5億元,以“點菜拼盤”的模式,克服了諸多難以想象的困難,硬是“拼”出了一個萬噸級池窯——1997年5月4日,我國首座萬噸無堿玻纖池窯拉絲生產線誕生了。這個具有里程碑意義項目的建成投產,突破了國內在萬噸級無堿玻纖池窯上的多項技術難關,結束了中國沒有萬噸窯的歷史,其技術成果廣泛推廣應用于國內數十條萬噸級以上無堿玻璃纖維生產線,為我國玻纖工業的騰飛作出了突出的貢獻。在“十五”規劃(2001年~2005年)中,行業確定了以先進無堿池窯拉絲工藝為發展方向,壓縮落后坩堝法生產能力,在國家“雙高一優”、“國債”項目投資推動下,無堿玻璃纖維池窯拉絲比例迅速提升。隨著池窯生產線的蓬勃發展,玻璃纖維總產量也迅速擴大,2003年就已提前兩年全面實現“十五”規劃提出的年產38萬噸目標。

  驟然增加的這么多產量要走向哪里?事實上,在中國經濟改革開放以來的持續強勁增長中,出口導向政策功不可沒。中國玻璃纖維工業響應國家號召,采取了以出口為導向的發展戰略,玻纖及制品出口數量的大幅上升,為行業的高速增長提供了有力的支撐。2001年,在國際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我國玻璃纖維及制品出口連續3年保持增長勢頭,其主要原因是我國玻纖行業經過結構調整,特別是池窯拉絲生產工藝技術的研究應用,縮小了我國玻纖產品與國際高水平產品的差距,提高了我國玻纖產品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能力。據當年海關統計,2001年我國玻纖及制品的出口總量為11.2萬噸,比上年同期增長37.21%;出口金額達1.94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1.97%,提前實現“十五”規劃提出的玻纖出口奮斗目標。

  2014年,我國玻璃纖維及制品出口數量129.05萬噸,出口金額20.65億美元,貿易順差10.92億美元。

  二、審時度勢,解決行業發展問題

  中國玻璃纖維工業高速發展的同時,面對建材行業增長減速、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產能嚴重過剩、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缺乏新技術和政策扶持;面對日益提高的節能減排要求;面對工業制造業的多半行業經濟效益下滑的嚴峻形勢,迫切要求玻纖行業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找準與拓寬轉型升級路徑與支撐點,破解發展瓶頸。

  由于國內玻纖消費市場長期發展滯后,快速增加的玻纖產能只能通過外貿渠道,利用國際市場進行消化。隨著產能快速增長,行業對于外貿出口的依賴越來越強,到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之前,行業產品出口比例一度高達68%。加之長期以來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導致低價惡性競爭,引起市場秩序混亂。面對金融危機洗禮后國際國內兩個市場需求的持續萎縮,本產業審時度勢,果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效遏制了新增產能,緩解了庫存壓力,穩定了產品價格,及時止住頹勢,在困境中依然使行業保持了整體盈利水平;更加值得一提的是,在市場的低迷期,企業并不是消極等待、觀望,而是積極進行節能減排和技術設備改造,研發培育國內外新項目、新市場,完成企業整頓和人員培訓,充分蓄力,以在下一個快速發展期中占得先機。我國玻纖出口比例大幅下降至36%,30個點的降幅是國際市場逼出來的,也是開發國內市場的成績!

  面對行業內低水平重復建設、盲目擴張、落后工藝無法徹底取締、低劣產品時刻擾亂市場秩序的巨大隱患,為維護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保護先進企業的利益,中國玻璃纖維工業做出了實施準入管理的歷史性選擇。

  2007年2月1日《玻璃纖維行業準入條件》的正式實施,標志著我國玻璃纖維生產正式步入規范化準入制管理的健康軌道。2012年5月,玻纖協會再次組織相關部門和企業,修改完善《玻璃纖維行業準入條件》、《玻璃纖維行業準入公告管理暫行辦法》及《玻璃纖維行業準入公告申請書》,同年10月1日由工信部發布正式實施。2014年5月12日,第一批符合《玻璃纖維行業準入條件》企業名單正式公布,共計30家企業獲得準入公告管理資格。截至2014年底,工信部共收到第二批申請準入公告管理的玻璃纖維生產企業18家,分別來自6個重點省區。

  中國玻璃纖維行業準入條件的修訂和公告管理的頒布,以設立更高的準入門檻,提升池窯水平,淘汰落后、節能減排,推動技術進步,促進行業進行整體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協會通過加大新版準入制度的宣貫實施力度,對低水平重復建設和盲目擴張施以重拳,對企業進行“有進有出”的動態管理,維護準入公告的公信力,為符合產業政策的企業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敦促達不到準入要求的企業,通過技術改造或聯合重組等方式尋找發展出路,鼓勵企業以產業政策為導向,加大產品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切實促進了玻纖行業健康、穩定的可持續發展。

  針對目前我國復合材料行業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協會已于2014年10月提出《復合材料行業準入條件(草案)》,從生產企業布局、工藝與裝備、環境保護、安全衛生和社會責任、產品質量、監督與管理六個方面向廣大會員單位廣泛征求意見與建議。協會擬于2015年組織召開《復合材料行業準入條件》研討會,在“十三五”規劃年到來之際規范市場競爭秩序,有效遏制復合材料行業的低水平重復建設和無序擴張,打破行業面臨的發展困局,實質性推進復合材料制品行業產品結構和產業結構調整,準入制度的出臺必將為復合材料的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三、發展制品深加工,深度進軍產業鏈

  我國建材工業的發展從總體看已從增速減緩后開始轉向質量效益型。但是這種轉變無論從范圍、力度、效果上目前都是有限的。從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打破國界的新格局,從各行各業向他國他行業滲透和延長各自產業鏈的新趨勢,從尋找資源、能源利用效率和探索集約經營的發展新模式,其發展方式都發生了轉變與轉折。這要求我們凡是有延伸功能和深加工潛能的產品都要以延長產業鏈、增加附加值作為新的增長和發展的主要來源,使傳統建材在控制總量、遏制新增產能的前提下,通過改變發展方式,增加附加值要照常發展與增長,實現量的增幅減速之后,經濟規模與效益不但不減,反而必須繼續增長,這是轉型升級的標志。

  近20年來,中國玻璃纖維工業經過跨越式的高速發展,一舉成為玻纖生產大國,在世界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無須諱言,行業發展初期也曾一度片面追求初級產品產量的擴張,導致制品深加工發展嚴重滯后,產品及經營同質化,產品競爭力低下。在2009年12月,剛剛挺過了經濟寒冬的中國玻璃纖維企業,開始連續遭遇來自歐盟、印度、土耳其等的反傾銷訴訟,隨之而來的高處裁稅率更是讓行業雪上加霜,繁榮背后的隱憂由此被無情地揭示出來:多年來中國玻纖及制品出口一直以無捻粗紗等初級產品為主打,產業競爭力嚴重不足。長期以來,玻璃纖維粗紗占據玻纖及制品出口45%以上的份額。玻纖“十二五”規劃適時對此做出了戰略性調整:進行全行業結構大調整,從以發展池窯為中心轉移到完善池窯技術、重點發展玻纖制品加工業為主的方向上來;深化制品加工,大力開發產品應用領域,向產業鏈深度進軍,著眼于建設高質量、規模化的制品深加工體系。在“十二五”的收官之年,我們欣喜地看到陸續投放的玻纖深加工生產線,已積極涉足到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不斷向高層次、高附加值、多材料復合方向滲透發展,以滿足市場日益變化的需求,行業內新的經濟增長點正悄然生成。無疑,大力發展制品深加工是中國玻纖復合材料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四、整合產業鏈,以復合材料發展帶動玻纖發展

  隨著“十二五”期間戰略性新興產業獨領風騷,逐漸替代傳統產業成為主導產業,復合材料又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新材料產業中,纖維增強復合材料不僅是航空航天高技術及尖端技術領域的關鍵材料,同時,也是汽車、新能源、新型建材、信息產業、石油化工、綠色環保等領域更新換代和產業升級中的重要材料。進入21世紀以來,全球復合材料市場快速增長,亞洲尤其是中國市場增長迅猛,應用市場巨大。

  2014年玻纖產值已達1500億元,但其下游的復合材料產值只有約700億元,下游市場的開發極具潛力,因此大力加強對已知復合材料應用領域的開發,積極探索未知領域,努力開拓纖維復合材料的應用新局面,以復合材料發展帶動玻纖發展才是纖維復合材料長期發展的根本。

  原北京二五一廠就是個成功轉型的例子,在企業經營陷入困頓難以生存發展之際,工廠果斷關閉了已沒有競爭優勢的制球、拉絲和紡織業務,搭乘國內大力發展清潔能源的快車,轉向生產風電所用的葉片,令企業起死回生。

  但是追求產業鏈的提升和發展,還沒有成為行業內多數企業家的自覺行動。在一些地區盲目擴張、低水平建設的企業還有不少。不少企業仍未把產品應用開發提高到足夠重視程度,對自己產品應用分類不清,更沒有與用戶合作開發的專有產品。行業與應用領域的合作組織不夠得力。所以我們的應用品種與國際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巨大的差距。由于產業間沒有很通暢的渠道,應用推廣緩慢。對于一些像交通等國際上較大應用領域,我們增長還不夠快。對于一些國外的先進熱塑復材制品生產工藝、技術、裝備和產品應用,我們跟進速度也不夠快,這些都是行業需要繼續努力的地方。

  2013年9月,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召開大會,宣布中國復合材料工業協會、中國玻璃纖維工業協會合并整合工作正式啟動。玻璃纖維和復合材料本是上下游產業的關系,兩個協會的整合令今后上下游合作更加密切,復合材料與玻璃纖維互相滲透、優勢互補,會生產出更加符合用戶需求的復材玻纖制品,只有復合材料的發展才能帶動玻纖市場的長期繁榮。

  2014年一年的實踐,證明了兩個協會合并是一個英明的舉措。整合后的協會先后召開了與風電、新能源、汽車輕量化、船艇輕量化、市政建設、化工、環保、高端裝備等復合材料主流應用市場的行業對接會,以及玻纖、復合材料制品企業與復合材料裝備企業間的企業對接會,為企業提供了快速高效的上下游產業商洽平臺,成功引導企業轉換思維,打通行業之間的壁壘,建立橫向與縱向的產業聯盟,合商共贏。

  五、 必須改變復合材料發展的方向、手段和模式

  我國的玻璃纖維始終以產業政策為導向,在國家產業政策的宏觀調控下,玻璃纖維企業數量多、規模小,過于分散的局面,發生了根本的轉變,形成了中國玻璃纖維工業的國有控股企業占主導、民營企業有力支撐的合理格局。而復材行業企業眾多且分散,全國共有超過4000家以上的企業,山東武強、河北棗強、河南沁陽三地的企業就有2000家。絕大多數企業為中小企業,甚至是作坊式企業, 產業集中度偏低,企業規模小,產品結構不合理,產品檔次低,缺乏競爭力也是不爭的事實。為提升行業的整體水平,確定復合材料行業發展的方向、手段和模式已是當務之急。

  1.以熱塑性工藝、技術為重點發展方向,追趕國際先進水平

  發達國家如歐美復合材料制品總量中,熱塑性復合材料所占比例遠遠高于我國,目前比例高達60%。熱塑性復合材料以其產品重量輕,抗沖擊性和疲勞韌性好,成型周期短,特別是可回收利用的特性,在復合材料領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逐漸成為全球復合材料發展的熱點和趨勢。發達國家在這一領域實行技術封鎖,壓制、纏繞、拉擠的專業工廠都不允許我們參觀。我們必須想辦法解決這一問題,突破封鎖,加強自主創新,實現裝備國產化。

  西方各國對熱塑性復合材料的研究與生產較早,近幾年更是加大力度,進行了深入的研究、開發與工業化生產,在諸多核心領域取得突破,我國目前尚處于技術水平較低、專用設備落后的狀態,同時產量小、品種少,性能與國外同類產品相比還有差距,存在明顯不足,總體上還屬于剛起步階段。美國的某熱塑公司,下設4個分廠,分別在不同的州,每個工廠幾十人,銷售額都在1億美元以上。公司員工總計僅300人,銷售額就可達4億美元。如此效益在中國熱塑產業是難以想象的,就是因為熱塑性工藝技術節能、環保、效率。一個行業必須要確立發展方向,方向代表行業未來,沒有方向,必將導致發生混亂。池窯工藝技術突破了傳統的玻纖生產方式,因此,我們要馬上行動起來,瞄準國際先進水平,舉行業之力,大力發展纖維增強熱塑性復合材料及制品的應用開發,吹響追趕世界潮流的號角。

  2.手段 —— 以裝備自動化、智能化、信息化為轉型手段,摒棄手工操作,建設規模化大型集團

  當下,“中國制造2025”已拉開序幕,中國制造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由于人力、土地成本不斷上升,中國制造企業普遍進入“如何保持競爭優勢”的困境里。如今,“工業4.0”正在成為制造業轉型的新思路。“工業4.0”的概念最早由德國政府提出,旨在構建新一代的制造工廠。在這個思路下,未來制造工廠有兩個最核心競爭力的地方:工廠不再是人的工廠,而是機器生產機器的工廠;擁有監測并追蹤工廠內外海量數據的工具,然后歸納分析。

  生產裝備的自動化可以用工業機器人來實現。所謂工業機器人,是一種面向工業領域的多關節機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機器人,它可以自動執行工作的機器裝置,靠自身動力和控制能力來實現各種功能。這些機器人可以接受人類指揮,也可以按照預先編排的程序運行,也就是接受機器的指揮。

  在中國的制造業中,每1萬名工人中只有30臺機器人。相比之下,按1萬名工人為基數,韓國擁有437臺機器人,日本為323臺,德國為282臺,而美國則為152臺。

  采用工業機器人的自動化生產方式優勢明顯。首先,在人力成本上升的背景下,企業使用工業機器人代替工人,可以提高數倍生產效率,大幅降低運營成本。而且在某些精密度要求高的工種里,比如在沖壓、壓力鑄造、熱處理、焊接、涂裝、塑料制品成型、機械加工,機器的表現更穩定、錯誤率更低。另外,機器也可以完全替代人類從事有害物料的搬運等工作,實現環保綠色生產,這些工作無疑將大幅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加速企業轉型。玻纖的三大池窯企業已開始廣泛應用,只有這樣才具有參與國際競爭的實力。

  復合材料行業將以自動化、智能化、信息化為發展手段,摒棄手工操作,以此舉推動企業上規模、上檔次、提高產業集中度,建設出一流的規模化大型集團,一定能夠站上世界的舞臺,與同類的企業同臺競爭,掰掰手腕。

  3.模式 ——打破行業界限,建立產業聯盟,開發新的應用市場

  成功往往源于思維創新。時下,跨界正成為當今世界被反復提及的熱詞,在不同的行業間被不斷地實踐著,它能讓一個企業通過轉換生存空間而大放異彩,能讓一個品牌在相對短的時間內超越競爭對手邁上行業巔峰。打破行業界限的跨界思維,正是一種企業或品牌的創新戰略,誰能早走一步,誰就能在未來的競爭中占據優勢。

  如我們所知,纖維復合材料已應用于航空航天、建筑工程、石油化工、交通運輸、能源工業、機械制造、船艇、體育器械等國民經濟各個領域,不僅支起了大飛機、問鼎“天宮”劍指蒼穹、護航“蛟龍”探潛深海,其實在這些“高精尖”、“高大上”的領域之外,在更接地氣貼民生的民用領域里,跨行業的產業組合為復合材料的應用開拓了更廣泛的空間。

  在已成為我國農村經濟的增長點、重要支柱產業的養殖業中,蘊含著復合材料市場的巨大商機,用LFT—D材料制成的畜舍清潔型漏糞地板,可以滿足大型養殖企業規模化需求。以漏糞板為切入點,衍生至其他畜牧制品(如食料槽、產床等),以省級為單位建成畜牧養殖配套設施制品加工工廠向周邊輻射,結盟食品、物流行業,整合地域資源,前途無量,預計市場規模可達700億~800億元。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迅猛發展,新建小區及道路的配套設施——井蓋的需求量急劇增多,而傳統鑄鐵井蓋成本高,被盜現象嚴重,行人受傷、車輛受損時有發生,一直是困擾各建設部門的難題。2009年我國頒布了檢井蓋的國標《GB/T23858-2009》,明確了復合材料井蓋作為檢查井蓋的一種,新的國標提升了井蓋的荷載要求,與國際通行的EN124標準接軌。該標準從2010年2月1日起實施。復合材料井蓋重量比鑄鐵井蓋要輕三分之二,使用壽命在20年以上,是鑄鐵井蓋的1倍,而價格只是鑄鐵井蓋的80%,它不僅外表美觀,而且電絕緣性能好,防水、耐老化、耐酸堿、強度高、抗沖擊、耐磨、不怕日曬雨淋、抗靜電、防盜,可任意著色,安裝、維護、鑒別方便,市場潛力空前巨大。目前福建海源自動化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已成功地做成由三個片材一次性組裝成的檢查井,為市政工程再添亮點,預計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將有600億元以上。

  正是熱塑性復合材料避免了熱固性復合材料固有的環境友好性差、加工周期長和難以回收等不足,并且具有更好的綜合性能,逐步在汽車制造領域進一步擴大了應用范圍,在十堰的二汽,原來制造中使用的SMC、BMC片材已全部改為使用熱塑件。放眼中國,汽車熱塑性產品近年來得到了日益廣泛的應用:鄭州宇通客車的空調罩、一汽大眾的發動機罩、廣汽本田的內頂棚、北汽福田的保險杠、長安汽車的前端組件(車門組件、儀表盤支架等)、奇瑞跑車的底盤等等,不一而足。

  在時代發展的洪流中,我們要善于尋找、發現更多的具有規模化發展潛力的產品,比如建筑模板、集裝箱托盤等等,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向不同的領域跨界,實施差異化生產和經營,力爭在“十三五”期間打造出一批大型復合材料制品生產基地,形成分布合理、競爭有序、規模化的企業格局。

  “改革”是我國當前發展的“關鍵詞”,“轉型升級”正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的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內容,也是行業發展永恒的主題。由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發起的“轉變發展方式、推進轉型升級向縱深轉折的大討論”活動,旨在集全行業的智慧和力量,促進建材工業的發展早日實現“創新提升超越引領”。衷心希望業內外的有識之士坦誠直言,獻計獻策,也祝愿纖維復合材料行業迎來更美好的明天。


編輯:武文博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水泥網立場。聯系電話:0571-85871513,郵箱:news@ccement.com。

最新評論

網友留言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網立場

暫無評論

發表評論

閱讀榜

2025-04-06 23:54:03
主站蜘蛛池模板: 雷州市| 北海市| 祁阳县| 宁城县| 页游| 东宁县| 武穴市| 台湾省| 临猗县| 凌海市| 瓦房店市| 喀喇沁旗| 沁水县| 深州市| 屏边| 吉木乃县| 庆阳市| 元阳县| 时尚| 墨竹工卡县| 淄博市| 全椒县| 桦南县| 兰州市| 修文县| 招远市| 米泉市| 会泽县| 无棣县| 白城市| 连南| 金塔县| 大余县| 天祝| 乐昌市| 晋中市| 孟津县| 江口县| 南开区| 勃利县| 洛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