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有關水泥企業應申報協同處置生活垃圾的試點
上月23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六部委辦公廳聯合下發《關于開展水泥窯協同處置生活垃圾試點工作的通知》,六部委聯合開展水泥窯協同處置生活垃圾試點及評估工作目的在于推動化解水泥產能嚴重過剩矛盾,推進水泥窯協同處置城市生活垃圾,促進水泥行業降低能源資源消耗,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水泥企業,實現水泥行業轉型升級、綠色發展。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進行了政策解讀。
在當前推行水泥窯協同處置生活垃圾中,出現有的省對水泥窯協同處置生活垃圾項目大逆轉,在個別地方出現處理廢棄物“鄰避問題”而中止項目立項之時,開展水泥窯協同處置生活垃圾試點工作有其必要性。
在解讀中,原則上肯定了水泥窯協同處置生活垃圾具有環境無害化、處置固體廢物能力強等特點。還基本肯定了利用現有水泥窯設施開展水泥窯協同處置生活垃圾,不但可以節省新建固體廢物集中處理設施的建設投資,還可以緩解社會固體廢物處理壓力和新建集中處理設施選址占地等問題。解讀同時還指出推行水泥窯協同處置生活垃圾、危險廢物、污泥、污染土等固體廢物存在的問題,即技術工藝上還有待完善,缺乏針對性的排放標準、產品質量控制標準和相關評價標準,社會上對協同處置技術的認識不統一,政策激勵不到位。
主管部門能正視社會上對協同處置技術的認識不統一的問題值得點贊。認識不統一如是出于對水泥窯處置有不放心的擔憂則十分正常,也可以促進水泥行業不斷提高處置水平,促進水泥行業的綠色發展。有一部分認識不統一或許是希望對水泥窯協同處置能提供更全面的數據給予證實,在社會對環保意識加強的今天,也是十分必要的。當然也不能不說,有一部分認識不統一有些過于“偏激”,在一定程度上確有點寒了水泥從業者的心。對試點項目五大主要任務之一是對試點項目連續穩定運行下的污染物排放情況、水泥產品質量、能耗、成本等數據進行連續檢測,客觀評估試點項目協同處置生活垃圾連續運行能力、處理效率、污染物排放控制水平、水泥產品質量和項目運行經濟性等進行客觀評價,相信這能有助于對水泥窯協同處置看法有“偏激”專家的態度轉變。
政策激勵不到位也是推行水泥窯協同處置中一大難題。誰處置誰都會反映,也有水泥企業出于不能或不愿“駁”當地“父母官”的面子,“忍氣吞聲”的也有之。水泥企業轉型,盡社會責任是本份,不過總是賠本賺吆喝也不是個事。在試點的五項主要任務中有一項是完善政策機制,要求試點過程中逐步協調完善生活垃圾收集運輸與協同處置銜接機制、垃圾處理費用補貼與結算機制等政策支持。在試點組織實施中,強化地方行政主管部門的協調組織作用,由省級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會同相關部門,組織轄區內符合條件的企業編制申報材料,制定具體實施方案。由省工信主管部門出面,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企業面對當地“父母官”的“尷尬”,也可以較為客觀公正對水泥企業在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中與涉事利益各方銜接機制以及垃圾處理費用補貼與結算機制提出政策建議。通過國家住建部會同工信部組織第三方機構對試點項目運行數據進行分析評估作支撐,國家支持政策出臺將不再是水泥企業單相思的事。
《通知》列出了有資格申請成為試點企業的10個水泥企業12條生產線,由企業自愿申報試點項目。時間限定在2015年5月31日前由省工信主管部門將試點項目名單及項目實施方案報工信部。時間也已很緊了,這部分企業應積極爭取成為試點企業,真正成為水泥行業轉型升級、綠色發展的開路先鋒。這里也不得不提一句,國務院辦公廳4月28日下發《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貫徹落實國務院常務會議精神有關事項的通知》,其中要求,以部門名義印發或聯合印發的可以公開的文件,原則上也要于印發當日在有關政府網站公開。文件印發后,牽頭起草部門要會同有關方面同步做好政策解讀和輿論引導。《關于開展水泥窯協同處置生活垃圾試點工作的通知》在會簽后于4月23日簽發,工信部網站一直到5月11日公布(這一過程用了18天),不知其中印刷環節用了多少天。以至于事實上已壓縮了有關省及企業貫徹實施時間。牽頭起草部門節能與綜合利用司的政策解讀于5月11日在網上公開,確實做到了同步。
編輯:張曉燁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