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依然美好 千年耐火材料產業“今晚”出路在哪?
馬云說:“昨天很殘酷、今天很殘酷、明天很美好,可大多數人都死在今天晚上!”
我想說,耐火材料產業昨天很輝煌,今天很慘烈,明天依然美好,但耐火材料企業“今晚”的出路在哪兒?
輝煌的昨天
我國耐火材料起源于夏朝,那時煉銅用的陶質煉鍋就是最早的耐火材料,因此我國耐火材料產業擁有約4000年的歷史。
秦漢時期我國完全進入鐵器時代,冶鐵業發展迅速,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國一直處于世界冶金技術的前列。鐵的熔煉溫度遠高于銅,故鐵器時代的耐火材料相應地有了很大發展,東漢時期已采用粘土質耐火材料做燒瓷器的窯材和匣缽。
18世紀以后鋼鐵工業的興起,促進了耐火材料向多品種、耐高溫、耐腐蝕方向發展。
20世紀初,耐火材料向高純、高致密和超高溫制品方向發展,同時出現了完全不需燒成、能耗小的不定形耐火材料和耐火纖維。
現代,隨著原子能技術、空間技術、新能源技術的發展,具有耐高溫、抗腐蝕、抗熱震、耐沖刷等綜合優良性能的耐火材料得到了應用。
據中國耐火材料行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01年我國耐火材料產量1070.37萬噸,規模以上企業單位數量800多家,而近五年耐火材料產量最高值出現2011年,產量達2949萬噸,規模以上企業單位數量升至2000多家;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耐火材料工業產值也從2001年的300多億上升至近年的3000多億,何其壯觀!
慘烈的今天
我國經濟轉型,降速換檔,產業結構調整引發種種“陣痛”,列屬于耐火材料下游的鋼鐵、建材等紛紛被責令淘汰落后、產業整合升級,處于需求下降、價格下降、環保加壓、整體或局部虧損的境地。因此下游行業為保證利潤和資金周轉,壓價采購,延長對耐火材料的回款周期,導致耐火材料企業處于資金極度緊張的狀態,在夾縫中艱難前行。
我國的耐火材料行業低端過剩、高端欠缺,企業雖然有發展高端產品、增強企業競爭力的欲望,但下游企業尤其是鋼鐵企業的長期押款導致耐火材料企業資金周轉困難,失去了充裕的資金支撐發展。在產能過剩、競爭激烈的形勢下,耐火材料企業窮于迎合、應付下游客戶低價追求,有限的高端產品市場需求導致企業研發動力不足。
然而鋼鐵等下游行業也將在政策的引導下迎來升級高端發展的機遇,耐火材料企業若跟不上下游發展需求,也會被淘汰出局。
發展被牽制,不發展就會坐以待斃,這種兩難局面,令部分企業主動退出,但大部分耐火材料企業仍處于迷茫觀望中。何其慘烈!
“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我將這句話送給迷茫、徘徊在十字路口的耐火材料企業。我們需要鼓起勇氣,積極找尋“今晚”的出口,堅信我們能見證明天的美好,見得到后天的陽光。
然而耐火材料企業出路又在哪兒?經過調研,我發現了如下幾條出路,供業界人士參考:
出路一:上市融資、產業擴張之路。據中國耐材之窗網統計,耐火材料行業已上市企業達34家,以濮耐、瑞泰、利爾、魯陽為首;籌備上市企業有青花、自立等16家企業。
以利爾為例,上市前擁有北京利爾、上海利爾、洛陽利爾,上市后,不但投資建設了遼寧利爾、上海利爾新材料,合資建立了青鋼斯迪爾、內蒙古包鋼利爾,還收購了馬鞍山開元、金宏礦業、遼寧中興、伊川建合硅業、西峽東山礦業、上海新泰山,完成了耐火原料配套、耐火材料產品結構擴充、提高整體承包能力的目的,達到了產業擴展的目標。同時,控股參股中關村興業(北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涉足創投基金管理,提升了企業綜合實力。在鋼市低迷,耐火行業弱市運行的情況下,2014年仍保持兩位數的營收增長,創造了耐火材料行業的佳績。這在一定程度上歸功于上市引入巨額資金,當然也離不開利爾公司行之有效的管理。
出路二:與消費商強強聯合之路。從北京利爾產業擴張的例子不難看出,其與包鋼合資成立內蒙古包鋼利爾、與青島特鋼和青島坤博合資成立青鋼斯迪爾,與之合作的鋼企直接消化合資公司生產的產品,同時青鋼斯迪爾國外市場銷售渠道由青島坤博提供,產品消費有了穩定的保障,也破解了下游回款難的魔咒。不過,強強聯合不局限于國內消費商,國際市場也大有可為。
出路三:產品提質、海外擴張之路。濮耐不僅完成了在國內市場的耐火原材料生產和消耗領域布局,還在烏克蘭、俄羅斯等國設立了3家海外子公司及9個海外常設辦事處,以優質的產品品質在國外市場樹立起了良好口碑,實現了海外收入占比20%左右。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我國的耐火材料與國外市場將更緊密的聯系在一起,而且鋼鐵、耐火材料產業鏈的需求也有望出現一定幅度的增長,是我國耐火材料企業的一大機遇。但不可否認,我國高檔耐火材料與國際巨頭的奧鎂、維蘇威等仍有很大差距,因此我們需要重視精密高檔耐火材料的研發、生產、應用,配套完善施工,對接國外標準,快速融入世界耐材。
出路四:精專合縱之路。很多人會問,在提倡整體承包的當下,經營單一產品還有存活空間么?回答是肯定的。傳統行業不像手機更新換代速度這么快,也不會突然消失,因此精通一個行業、做專一個行業,在一個行業進行深耕,達到無與倫比的地步,整體承包商也肯定會與之合作。眾多精專小企業聯合在一起,優勢互補,也能成就一條美麗耐火風景線。
出路五:降本亙古不變之路。降本不單純是降低原燃料的采購成本,而是徹底的降單耗成本。這包括提升設備自動化水平,提高生產效率,增強廢料循環利用,精細化管理各道生產工序,降低公司運營管理和財務費用、運輸費用等等。讓低成本的產品,擁有高質量的內在,企業競爭力會得到增強。
在中華大地上延續千年的耐火材料產業,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但危中有機,出口就在那里等待,需要我們找到適合的路。而你找到了沖破“今晚”魔障的路了么?
編輯:曾家明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