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用能權市場差異化下,水泥企業綠色升級才能激流勇進
2016年,水泥價格從低谷復蘇,隨后兩年水泥行情持續升溫,價格長期保持高位。進入2019年,經過前兩個季度的調整,8月下旬開始,隨著旺季的來臨,水泥價格一路上漲。根據水泥大數據研究院數據,截至11月25日全國P.O42.5散裝水泥價格為495.31元/噸,12月,全國水泥均價超過500元大關,超過2018年的最高點,也創造了2011年以來的最高點。
市場價格屢創新高,為水泥行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態勢,但是另一方面,面對高漲的價格,并不是所有企業都能經得住短期誘惑,利用來自不易的行業利潤環境加速生產線升級改造。
“在4、500元的水泥價格面前,每噸水泥節省幾塊錢的成本顯得微不足道,特別是生產時間被壓縮的大前提下,利用有限的時間最大負荷投入生產創造的效益遠遠高于節能降本的效益,這樣的情況下犧牲短期豐厚利益去進行有風險的技改,是對水泥企業的一個巨大考驗。”一水泥廠生產負責人如是說,“產量成了考核中占比最大的變量,也就失去了技改的動力。”
但每個行業都有自己固有的周期,根據水泥網的預測,2020年水泥價格預計仍有小幅度的上漲,漲幅比2019年繼續放緩。今年有可能是水泥行業效益見頂的一年,2021年全行業效益預計將開始會萎縮。在水泥價格不斷走低的行情下,噸水泥的煤耗、電耗都是企業競爭力的表現。
在不久的未來,成本控制力依舊會是水泥企業立足市場的核心。加之,國家的節能政策日益完善,水泥行業節能降耗需求將日益迫切。前一段時間,河南省已經開始進行用能權交易,截止目前,國家發改委在浙、閩、川、豫四地的試點工作,已經全面展開,用能權交易作為碳減排交易的輔助,今后定會實現普及化。
用能權是指企業年度直接或間接使用各類能源(包括電力、煤炭、焦炭、蒸汽、天然氣等能源)總量限額的權利,也就是一年內按規定可以消費的能源總量。而“用能權”概念提出的背景,是能源消費總量控制。用能權和用水權、排污權、碳排放權并稱“四權”。
其實,早在2016年,國家發改委就印發了《用能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試點方案》,擬在浙江省、福建省、河南省、四川省開展用能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試點,通過探索創新,推動用能權有償使用和交易改革任務取得積極進展,形成若干可操有效的制度成果。在試點地區建立較為完善的制度體系、監管體系、技術體系、配套政策和交易系統,推動能源要素更高效配置。
根據相關政策要求,能權交易指標,將以噸標準煤為單位,用能權指標每年會清算一次,賣出的用能權將從出售方當年或上一年度用能指標中扣除,但不影響下一年的指標;而買入的用能權指標,則可以計入當年或上一年度的指標中,但不計入下一年度,即便有剩余的同樣會被“清零”。
業內分析人士表示,用能權交易的實施將對水泥行業推進節能降耗,實現產業升級發揮巨大的促進作用。特別是當前,在水泥價格高企背景下,部分水泥企業過度追求產量指標,忽視能耗指標,不利于行業綠色發展。用能權交易通過能耗水平限制高能耗企業產量,切中了企業利益核心,有利于落后產能淘汰,同時也體現了法制化、市場化去產能的根本要求。
水泥企業實現綠色升級,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情。基于水泥行業的周期性特征,業內應當居安思危。
編輯:李文逸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