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为什么叫中东,扒开腿挺进嫩苞处破苞疼,十九岁国语版免费观看完整高清,最好看的2018免费观看在线

新常態下建材行業轉型升級中的主要問題

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信息和經濟運行部 · 2015-04-28 09:12 留言

  今年以來建材工業生產增速回落,經濟效益下滑。一季度建材工業經濟運行所暴露的問題,正是建材工業在新常態轉型升級中矛盾焦點。

  一季度建材工業經濟運行情況

  今年一季度建材工業生產增速回落,產品價格下降,行業運行效益大幅度下滑。

  1.生產增速回落

  今年1~2月份建材工業主營業務收入6189億元,同比增長9.6%,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4.1個百分點。一季度建材工業預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萬億元,同比增長8%,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5.6個百分點。

  水泥、平板玻璃等傳統建材產品產量下降。1~3月份全國水泥產量4.3億噸,同比下降3.4%;平板玻璃產量1.9億重量箱,同比下降6%。1~3月份全國水泥熟料產量同比下降11.1%,下降幅度遠遠高于水泥產量。多年來高速增長的預應力混凝土樁產量今年1~3月份同比下降3.9%,衛生陶瓷產量同比下降1%。

  商品混凝土等受投資拉動產品產量雖然仍然保持較快增長,但增長速度回落。1~3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商品混凝土產量同比增長10.5%,增速同比回落4.7個百分點,混凝土排水管、壓力管增速同比分別回落3.3和8個百分點,水泥電桿回落14.3個百分點。瓷質與陶質磚產量同比增長3.7%,增速同比回落2.7個百分點。大理石與花崗石板材產量同比增長5.9%,增速同比回落15.4個百分點。防水卷材產量增速同比回落3.9個百分點。

  建材新興產品繼續保持增長勢頭。1~3月份全國規模以上企業磚產量同比增長12.3%,增速同比上升4.2個百分點。石膏板產量同比增長11.5%,增速同比上升7.9個百分點。中空玻璃產量同比增長20.1%,拉動三種技術玻璃產量增速同比上升2.7個百分點。玻璃纖維擺脫多年低迷局面,今年1~3月份全國玻璃纖維紗產量同比增長13.1%,增速同比上升6.7個百分點;纖維增強塑料制品產量去年同期下降9.1%,今年1~3月份同比增長7.4%。

  2.低耗能加工制品產業比重超過50%

  今年1~2月份,建材各行業主營業務收入除玻璃纖維制品和增強塑料制造行業以外,增長速度同比全面回落。水泥、平板玻璃等傳統耗能產業或是下降、或是低速增長。1~2月份,建材傳統耗能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平均增長率只有6.7%。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建筑用石等低耗能加工制品產業增速雖然高位回落,但仍保持較快增長,1~2月份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平均增長12.8%。建材低耗能加工制品產業比重在今年首次超過50%。

  3.產品出廠價格繼續下滑

  去年年末以來,建材產品出廠價格環比持續下降。今年1~3月份建材產品出廠價格同比下降2.4%。

  3月份全國噸水泥平均出廠價格已經下跌到285.5元,1~3月份平均同比下降27元,下降幅度9.2%。3月份全國平板玻璃平均出廠價格每重量箱62.8元,建筑級玻璃每箱只有57.2元。1~3月份平板玻璃平均同比下降7元,下降幅度9.8%。其他主要建材產品中,除建筑用石、隔熱和隔音材料、玻璃纖維、衛生陶瓷及部分非金屬礦產品外,同比均有不同幅度下降。

  4.出口平穩增長

  今年前2個月全國建材商品出口67億美元(41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5.9%,剔除匯率和價格變動因素實際增長18.5%。一季度全國建材商品出口預計100億美元,同比增長32%,實際增速也將在15%以上。

  最近幾年建材商品出口和全國出口商品一樣,增長速度在年初呈現劇烈波動。從建材大宗出口商品來看,今年建材出口平穩增長。建筑衛生陶瓷、建筑技術玻璃出口數量同比增長率都在20%以上,建筑用石出口數量則達到40%以上,拉動國內生產量較快增長。

  去年,由于我國從緬甸進口翡翠、軟玉等工藝美術品用非金屬礦的大幅度增長,我國建材及非金屬礦進口額在去年超過出口102億美元。今年以來,我國翡翠、軟玉進口大幅度下降,一季度建材及非金屬礦進口同比下降約50%,建材及非金屬礦出口重新超過進口。

  5.固定資產投資穩中趨緩

  今年一季度全國建材工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125億元,同比增長13.8%,增速同比回落4.5個百分點。

  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建筑用石、磚瓦及砌塊、建筑衛生陶瓷、輕質建材投資占據建材行業投資前五位,五大行業投資占建材投資54%。五大行業中建筑用石今年投資增長最快,一季度同比增長34.1%。水泥投資則持續五年下降,目前投資額在建材工業中已經退居第六位。

  6.經濟效益大幅下滑

  今年年初,建材工業經濟效益延續去年以來持續滑落局面,1~2月份規模以上建材工業實現利潤總額325億元,同比增長1.8%,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44個百分點。平板玻璃全行業虧損,水泥制造業實現利潤只有7826萬元,同比下降97%。建材虧損企業虧損額121億元,其中水泥72億元,平板玻璃7億元。建材企業虧損面18.6%,其中水泥企業虧損面39.7%,平板玻璃企業虧損面37.7%。

  水泥價格的下降,成就了其下游產業混凝土水泥制品成本的下降,今年1~2月份規模以上混凝土水泥制品業實現利潤同比增長45.1%。玻璃纖維及制品、玻璃纖維增強塑料經濟效益呈現恢復性高速增長,1~2月份利潤總額同比增長率分別達到45.1%、16.3%。輕質建筑材料、隔熱和隔音材料利潤總額同比增長率分別達到31.7%、15.1%。建筑衛生陶瓷、磚瓦及建筑砌塊利潤總額同比增長率也在10%以上。如果沒有多數建材行業效益的平穩,特別是產業鏈延伸產業和新興產業效益的穩定增長,今年建材工業經濟效益將下降。[Page]

  新常態中建材產業結構問題

  我國國民經濟進入新常態,突出特征是增長速度從高速轉向中高速。而新常態中增長速度的回落是表面特征,本質特征是國民經濟產業結構調整。我國國民經濟進入產業結構調整的新發展階段,經濟發展由工業主導向服務業主導轉變,消費拉動作用逐步增強,工業發展由傳統產業主導向高新技術產業主導轉變。我國傳統產業的高增長、高消耗、高排放的數量擴張模式不可延續,必須依靠科技進步和管理提升實現轉型升級,適度增長、低消耗、低排放或零排放、有質量效益的發展是唯一可選擇的發展道路。在新常態中,建材生產增速和經濟效益下滑,是建材工業產業結構多年來累積的矛盾、問題的集中暴露。

  1.嚴重依賴投資驅動的產業結構

  今年規模以上建材工業主營業務收入是2000年以來最低增長率。2012年是建材工業發展歷程轉折節點,隨著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的回落,消費拉動作用逐步增強,2012年以后建材工業已經從以往的高速增長進入平緩增長期。

  建材工業增長速度快速滑落的主要內在原因是嚴重依賴投資驅動的產業結構。長期以來,我國固定資產投資中建筑安裝工程占65%以上,工業和房地產投資占65%以上,偏重的投資結構加劇了建材工業增長對投資增長的依賴。近年來,由于技術玻璃、玻璃纖維等非投資主導驅動產業的發展,以及建筑裝飾裝修市場的興起,水泥、平板玻璃等傳統產業在建材產業結構中的比重下降。但目前建材工業中消費和下游產業需求主導驅動的新興產業還未成氣候,建材新支撐和增長點已經形成但力度不足,無法抵消投資需求增速下滑的影響。水泥及其產品產業鏈延伸產業混凝土水泥制品,目前仍然占據建材產業結構的40%,加上磚瓦、建筑用石、砂石等投資主導驅動產業,以及建筑衛生陶瓷、建筑技術玻璃等主要依賴投資驅動產業,建材工業增長的投資驅動因素仍然占據80%左右。

  2.經濟效益嚴重依賴傳統產品數量增長

  去年建材傳統產業及傳統延伸產業利潤仍然占全行業利潤75%,水泥及其延伸產業混凝土水泥制品的利潤在個別年份占建材全行業的50%。而傳統建材產業經濟效益的增長,又主要依賴產品銷售數量的增長和價格的上漲。新常態中投資增速回落,市場需求增速的放緩使傳統建材產能過剩矛盾凸顯,產品供大于求使價格下降。傳統建材產業經濟效益大幅度下滑是新常態中的突出問題。

  建材傳統產品產業鏈延伸產業和加工制品業,仍處于規模外延擴張的初級階段。處于建材產業鏈后端的加工制品,產品中間投入高,現階段因技術水平低而產品附加值低,產品利潤率遠遠低于產業鏈前端傳統產品,還不能填補傳統建材效益大幅度下滑的空缺。

  3.傳統產品產業鏈延伸受阻

  2014年規模以上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業銷售額超過1萬億元,銷售額超過水泥制造業。但從混凝土與水泥的生產比例計算,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業的銷售額應該達到水泥制造業的2倍或3倍,即2萬億元或3萬億元。作為水泥的延伸產業,規模以上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業還有很大增長潛力,是新常態中規模以上建材工業保持平穩較快增長的重要動力。混凝土水泥制品產業是投資主導驅動產業,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的回落,不可避免地影響混凝土水泥制品的工業化進程。今年以來,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商品混凝土等產品雖然仍然保持較快增長,但增長速度已經在放緩,更讓人擔憂的是混凝土水泥制品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的放緩。今年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業固定資產投資僅比去年同期增長4%,增速同比回落24個百分點,投資資金來源中的銀行貸款比去年同期減少20%。去年財稅57號文將6%和4%的增值稅征收率統一調整為3%,掃清了建筑施工企業預拌混凝土攪拌站轉制為工業生產企業的稅率障礙。金融政策應和財稅政策一樣精準發力,支持傳統工業產業鏈延伸項目。

  4.工業化、規模化進程延緩

  今年規模以上建材工業增長速度雖然回落,但仍然高出規模以上工業平均增長速度6.7個百分點。在主要工業行業中,增速雖然不及計算機通信、電子設備制造業,但遠遠高于其他基礎性原材料工業增長速度。新常態中規模以上建材工業保持平穩增長,主要得益于混凝土與水泥制品以及磚、瓦、灰、砂、石等產業的工業化、規模化進程。

  對于建材工業中的水、玻、陶而言,生產集約化程度不高,集團化程度不高,是這些產業企業組織形態與新常態不相適應的集中體現。而對于磚、瓦、灰、砂、石等產業而言,工業化尚未完成,產業企業組織形態仍然處于規模以上企業對數量龐大的規模以下企業淘汰置換初級階段。1998年,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建材企業只有1.3萬家,銷售規模在全社會建材工業中的比重不足50%。目前,3000多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磚產量剛剛達到全社會產量的50%,規模以下磚瓦生產企業還有5萬多家。全社會建筑用石和砂石企業都有1萬多家,規模以上建筑用石企業只有2000多家,規模以上砂石企業只有1000多家。規模以上建材工業還有很大增長潛力,是新常態中規模以上建材工業保持平穩較快增長抓手和著力點。

  磚、瓦、灰、砂、石等產業,都是投資主導驅動產業,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的回落,不可避免地影響這些產業的工業化、規模化進程。今年建材規模以上企業增加1000多家,但相比前幾年每年2000多家的增加量是大為縮減了。規模以上企業的瓦、砂、石產量出現下降,砂石等行業的投資也出現萎縮。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在2020年基本實現工業化,新常態下應該認清我國工業部門還有部分產業仍然處于工業化進程中的基本國情,宏觀調控政策應該更加精準,促進部分工業部門的工業化和規模化進程,也是保證規模以上工業在新常態中保持平穩增長的抓手。

  抑制產能釋放,緩解效益下行壓力

  建材特別是傳統產業水泥、平板玻璃效益的下滑,價格下跌是直接因素。而價格下跌的直接誘因是新常態下傳統建材產品需求增速放緩與龐大產能的矛盾。抑制經濟效益下滑當前的著力點和抓手,首先是抑制產量過快增長。

  1.抑制產量增長,緩解價格和效益下滑

  去年年末到今年第一季度,全國水泥產量的增長速度從去年全年的增長1.8%,到今年1~2月份的反彈增長11.2%,價格調節因素將3月份當月產量同比下降20.5%,1~3月產量同比下降3.4%。水泥產量增長速度“過山車式”的大幅度波動,是水泥龐大產能在新常態下的頑強釋放,是新常態對水泥產能釋放毫不留情的遏制。水泥、平板玻璃產能過剩,與新常態轉型升級要求不相適應是不爭的事實。新常態下,新型城鎮化和新型工業化仍將帶動水泥、平板玻璃等傳統建材的適度增長,但絕不會是以往高增長、高效益發展模式的重現,水泥、平板玻璃產業必須摒棄依賴數量、價格增長的效益增長模式,轉向技術和管理水平提升的降本增效模式。當前,緩解經濟效益下滑的首要切入點是抑制產量過快增長,恢復市場供需平衡,遏止價格和效益下滑。

  今年年初全國水泥生產企業已經從去年同期的3374家減少到3068家。關停300多家水泥企業,水泥產量在今年1~2月份仍然達到兩位數增長,足見存續企業特別是大企業集團在今年年初對水泥市場需求增長過于樂觀,對產量增長抑制不力。3月份全國水泥產量的大幅度減產,也反應了水泥企業特別是大企業集團對市場的反應速度有所提升。價格下跌是一把“雙刃劍”,1300多家虧損水泥企業中有部分因為成本難以承受低價格而減產、停產,今年關停水泥企業還將繼續增加。存續企業,特別是大企業集團應該率先垂范,主動關停高成本生產線,繼續抑制產量過快增長,保持市場供需平衡。

  同為產能過剩傳統建材行業,私營成分居多的建筑衛生陶瓷企業對市場反應靈敏。去年下半年,建筑衛生陶瓷價格下跌,今年一季度全國瓷質磚產量同比增長5%,增速與去年同期持平,陶瓷磚中產量比重最大的中低檔產品陶質磚產量同比下降0.4%,3月份全國建筑陶瓷出廠價格環比指數已經止跌趨平。而一季度全國衛生陶瓷產量同比下降1%,3月份衛生陶瓷出廠價格指數環比回升1%,今年以來衛生陶瓷出廠價格已經比去年同期回升0.4%。

  2.應收賬款居高不下的實質是產能過剩下的買方市場

  施工單位拖欠混凝土和水泥生產企業貨款,是最近幾年影響建材企業特別是混凝土企業經濟效益的突出問題。截止到今年一季度末,規模以上建材工業應收賬款4700億元,同比增加15%;其中混凝土和水泥制品企業應收賬款2200億元,同比增加21%;水泥企業應收賬款700億元,同比持平。今年一季度末,混凝土和水泥制品企業應收賬款是同期銷售額的1.5倍,水泥企業應收賬款占同期銷售額的60%。混凝土和水泥生產企業應收賬款居高不下,固然有全國固定資產投資資金流動性短缺問題,混凝土和水泥行業產能過剩,產量增長過快,形成混凝土和水泥的買方市場,賣方缺乏價格和貨款回收的主導權,是建材行業自身問題。化解這一矛盾的當前切入點,還是應該控制混凝土和水泥產能,控制產能釋放速度,保持市場供需平衡,扭轉生產企業在市場上的弱勢地位。[Page]

  轉型升級的核心是科技創新,提升技術和管理水平

  從上世紀末的淘汰“兩小”至今,水泥、平板玻璃產能過剩問題依舊。傳統建材行業產能過剩的癥結在于落后和一般化產能比重過大,資產存量結構不合理。不消除企業之間因技術、管理水平差距產生的成本差距,就無法杜絕價格競爭。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更應該以科技進步為抓手。

  應以發展水泥、平板玻璃“二代”技術為契機,全面提升我國水泥、平板玻璃生產和節能減排整體技術水平,適應新常態對傳統產業的發展要求,綜合應用市場、能效、環保手段,加速存量資產優化。現存3000多家水泥生產企業中,有水泥熟料產能企業1300多家,而水泥粉磨站數量1700多家,大量游離于集團化生產之外的小粉磨站,原料和市場都受制于人,不符合現代水泥生產和環保要求。水泥行業在做好以“二代”技術對熟料產能優化置換的同時,應加速落后小粉磨站的淘汰。

  混凝土行業的企業集團有兩類,一是水泥企業集團向混凝土行業的延伸,二是建工集團向該行業的擴展。而游離于兩大類集團的獨立攪拌站,使水泥向混凝土水泥制品產業延伸脫節,是混凝土行業亂象和生產效率、經濟效益低下的重要原因。傳統產業的大企業集團應主動出擊,率先向上下游產業鏈延伸。

  戰略性新興產業面臨發展瓶頸,有市場需求培育問題,更有新產品、新技術、新標準制約問題。任何新技術的發展都有一個積累過程,如果現在不重視和解決科技創新問題,建材工業持續發展將缺少新增長點和動力。

  新形勢下的提升經濟運行質量的工作建議

  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勢,建材行業面臨著持續性下行壓力。這也要求全行業要將穩增長、調結構作為全年行業經濟運行的中心工作,繼續堅持和深化"兩個遏制"工作力度,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進一步加大轉型升級工作力度,努力提升行業經濟運行質量。為此,要著力發揮好信息先行的引導作用,進一步加強經濟運行分析監測深度和廣度,更加注重提高行業經濟運行分析質量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效果,引導行業健康發展。

  一是要加強對行業發展形勢的分析研究,密切關注建材工業經濟運行情況,對行業運行中出現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及時提出預警;二是密切關注行業宏觀經濟運行環境,針對行業發展中面臨的共性、關鍵性的問題,結合行業發展形勢和外部環境變化,及時提出政策建議供政府部門參考;三是加強對行業企業結構調整的關注度,要在大的下行趨勢中,注重關注發展好的、效益增長快的企業,特別是對在技術創新、產品新品種的開發和市場開拓、營銷模式的創新和拓展等諸多方面的代表企業進行推廣、推介,引導行業企業發展;四是繼續推動政策落實,如推動低輻射玻璃(Low-E玻璃)的推廣應用,推進行業節能減排進步,加強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產品的應用領域的培育和開發,促進產業技術進步和產品技術結構調整。同時積極推動新形勢下淘汰落后的新標準,強化化解產能過剩工作,為優質產品騰出市場空間,促進行業經濟效益的提高。

  同為產能過剩傳統建材行業,私營成分居多的建筑衛生陶瓷企業對市場反應靈敏。去年下半年,建筑衛生陶瓷價格下跌,今年一季度全國瓷質磚產量同比增長5%,增速與去年同期持平,陶瓷磚中產量比重最大的中低檔產品陶質磚產量同比下降0.4%,3月份全國建筑陶瓷出廠價格環比指數已經止跌趨平。而一季度全國衛生陶瓷產量同比下降1%,3月份衛生陶瓷出廠價格指數環比回升1%,今年以來衛生陶瓷出廠價格已經比去年同期回升0.4%。

  2.應收賬款居高不下的實質是產能過剩下的買方市場

  施工單位拖欠混凝土和水泥生產企業貨款,是最近幾年影響建材企業特別是混凝土企業經濟效益的突出問題。截止到今年一季度末,規模以上建材工業應收賬款4700億元,同比增加15%;其中混凝土和水泥制品企業應收賬款2200億元,同比增加21%;水泥企業應收賬款700億元,同比持平。今年一季度末,混凝土和水泥制品企業應收賬款是同期銷售額的1.5倍,水泥企業應收賬款占同期銷售額的60%。混凝土和水泥生產企業應收賬款居高不下,固然有全國固定資產投資資金流動性短缺問題,混凝土和水泥行業產能過剩,產量增長過快,形成混凝土和水泥的買方市場,賣方缺乏價格和貨款回收的主導權,是建材行業自身問題。化解這一矛盾的當前切入點,還是應該控制混凝土和水泥產能,控制產能釋放速度,保持市場供需平衡,扭轉生產企業在市場上的弱勢地位。

  轉型升級的核心是科技創新,提升技術和管理水平

  從上世紀末的淘汰“兩小”至今,水泥、平板玻璃產能過剩問題依舊。傳統建材行業產能過剩的癥結在于落后和一般化產能比重過大,資產存量結構不合理。不消除企業之間因技術、管理水平差距產生的成本差距,就無法杜絕價格競爭。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更應該以科技進步為抓手。

  應以發展水泥、平板玻璃“二代”技術為契機,全面提升我國水泥、平板玻璃生產和節能減排整體技術水平,適應新常態對傳統產業的發展要求,綜合應用市場、能效、環保手段,加速存量資產優化。現存3000多家水泥生產企業中,有水泥熟料產能企業1300多家,而水泥粉磨站數量1700多家,大量游離于集團化生產之外的小粉磨站,原料和市場都受制于人,不符合現代水泥生產和環保要求。水泥行業在做好以“二代”技術對熟料產能優化置換的同時,應加速落后小粉磨站的淘汰。

  混凝土行業的企業集團有兩類,一是水泥企業集團向混凝土行業的延伸,二是建工集團向該行業的擴展。而游離于兩大類集團的獨立攪拌站,使水泥向混凝土水泥制品產業延伸脫節,是混凝土行業亂象和生產效率、經濟效益低下的重要原因。傳統產業的大企業集團應主動出擊,率先向上下游產業鏈延伸。

  戰略性新興產業面臨發展瓶頸,有市場需求培育問題,更有新產品、新技術、新標準制約問題。任何新技術的發展都有一個積累過程,如果現在不重視和解決科技創新問題,建材工業持續發展將缺少新增長點和動力。

  新形勢下的提升經濟運行質量的工作建議

  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勢,建材行業面臨著持續性下行壓力。這也要求全行業要將穩增長、調結構作為全年行業經濟運行的中心工作,繼續堅持和深化“兩個遏制”工作力度,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進一步加大轉型升級工作力度,努力提升行業經濟運行質量。為此,要著力發揮好信息先行的引導作用,進一步加強經濟運行分析監測深度和廣度,更加注重提高行業經濟運行分析質量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效果,引導行業健康發展。

  一是要加強對行業發展形勢的分析研究,密切關注建材工業經濟運行情況,對行業運行中出現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及時提出預警;二是密切關注行業宏觀經濟運行環境,針對行業發展中面臨的共性、關鍵性的問題,結合行業發展形勢和外部環境變化,及時提出政策建議供政府部門參考;三是加強對行業企業結構調整的關注度,要在大的下行趨勢中,注重關注發展好的、效益增長快的企業,特別是對在技術創新、產品新品種的開發和市場開拓、營銷模式的創新和拓展等諸多方面的代表企業進行推廣、推介,引導行業企業發展;四是繼續推動政策落實,如推動低輻射玻璃(Low-E玻璃)的推廣應用,推進行業節能減排進步,加強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產品的應用領域的培育和開發,促進產業技術進步和產品技術結構調整。同時積極推動新形勢下淘汰落后的新標準,強化化解產能過剩工作,為優質產品騰出市場空間,促進行業經濟效益的提高。

編輯:曾家明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水泥網立場。聯系電話:0571-85871513,郵箱:news@ccement.com。

最新評論

網友留言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網立場

暫無評論

發表評論

閱讀榜

2025-04-05 22:18:27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津县| 社旗县| 淮安市| 尼勒克县| 宁城县| 宜城市| 栾川县| 赫章县| 宁强县| 林西县| 新闻| 元氏县| 兴和县| 河西区| 岳西县| 新建县| 盖州市| 张北县| 普定县| 淳化县| 余庆县| 无为县| 丹东市| 沙河市| 陆川县| 台山市| 济南市| 余姚市| 石景山区| 黔江区| 仙游县| 盖州市| 贵州省| 马鞍山市| 长宁区| 和硕县| 宁乡县| 文水县| 通江县| 建湖县| 海丰县|